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67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乙炔车间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包括溢流储槽、进浆管线、溢流管线、风机、进气管线和出气管线,溢流储槽为顶部开口的长方形槽体,溢流储槽左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浆管线,溢流储槽右侧壁上固定连通有溢流管线,进浆管线的出口端高于溢流管线的进口端,出气管线的出口端位于溢流储槽内,出气管线的进口端和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通进气管线。本申请通过在溢流储槽运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或氮气,来对溢流储槽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充分稀释,从而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情况发生,消除闪燃爆炸的风险。消除闪燃爆炸的风险。消除闪燃爆炸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乙炔车间生产设备
,是一种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乙炔车间在生产时,因溢流液中夹杂有PH3、C2H2等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容易大量聚集在溢流储槽处,一旦遇静电或火花就会发生着火、闪燃爆炸的安全风险,故为了确保乙炔车间溢流储槽装置安全平稳运行,亟需设计一款可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乙炔车间的溢流储槽存在可燃气体易聚集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包括溢流储槽、进浆管线、溢流管线、风机、进气管线和出气管线,溢流储槽为顶部开口的长方形槽体,溢流储槽左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浆管线,溢流储槽右侧壁上固定连通有溢流管线,进浆管线的出口端高于溢流管线的进口端,出气管线的出口端位于溢流储槽内,出气管线的进口端和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通进气管线。
[0005]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出气管线可包括连接管道、主管道、支管道和竖直管道,溢流储槽中部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呈左右向水平设置的主管道,主管道右端封闭,主管道左端通过连接管道与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主管道前后两侧上分别连接有一排支管道,每排支管道均包括左右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根支管道,支管道呈前后向水平设置的,左右相邻的两根支管道间隔1米,每根支管道底部均前后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竖直管道,前后相邻的两根竖直管道间隔0.5米,竖直管道下端出口位于溢流储槽内。
[0007]上述竖直管道下端出口下方可设有上小下大的锥筒形导向板,导向板和竖直管道同轴设置,导向板上端外径小于竖直管道内径,导向板下端外径大于竖直管道内径,导向板外壁和竖直管道下端面之间通过左右两根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8]上述竖直管道的外侧壁底部可设有前后两块安装板,两块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上转动安装有轮毂,轮毂外侧沿周向间隔均布有叶片,对应两块安装板之间位置的竖直管道的管壁上设有开槽,至少一片叶片通过开槽伸入至竖直管道内。
[0009]上述支管道可通过法兰盘与主管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0010]本申请通过在溢流储槽运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或氮气,来对溢流储槽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充分稀释,从而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情况发生,消除闪燃爆炸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3为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溢流储槽,2为进浆管线,3为溢流管线,4为风机,5为进气管线,6为连接管道,7为主管道,8为支管道,9为竖直管道,10为导向板,11为连接杆,12为安装板,13为固定轴,14为轮毂,15为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6]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该防止溢流储槽1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包括溢流储槽1、进浆管线2、溢流管线3、风机4、进气管线5和出气管线,溢流储槽1为顶部开口的长方形槽体,溢流储槽1左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浆管线2,溢流储槽1右侧壁上固定连通有溢流管线3,进浆管线2的出口端高于溢流管线3的进口端,出气管线的出口端位于溢流储槽1内,出气管线的进口端和风机4的出风口固定连通,风机4的进风口固定连通进气管线5。本装置使用过程为:在通过进浆管线2向溢流储槽1内送入浆液前,先启动风机4,通过风机4将空气或氮气送入溢流储槽1内,然后通过进浆管线2向溢流储槽1内送入浆液,浆液液面达到溢流管线3高度时,浆液通过溢流管线3流出溢流储槽1。本申请通过在溢流储槽1运行过程中持续通入空气或氮气,来对溢流储槽1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充分稀释,从而防止溢流储槽1内可燃气体聚集的情况发生,消除闪燃爆炸的风险。
[0019]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一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0]如附图1所示,出气管线包括连接管道6、主管道7、支管道8和竖直管道9,溢流储槽1中部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呈左右向水平设置的主管道7,主管道7右端封闭,主管道7左端通过连接管道6与风机4的出风口固定连通,主管道7前后两侧上分别连接有一排支管道8,每排支管道8均包括左右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根支管道8,支管道8呈前后向水平设置的,左右相邻的两根支管道8间隔1米,每根支管道8底部均前后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竖直管道9,前后相邻的两根竖直管道9间隔0.5米,竖直管道9下端出口位于溢流储槽1内。由此能使得通入空气或氮气更加充分的扩散至溢流储槽1内,从而对溢流储槽1内各个区域内的有毒气体进行置换稀释,能进一步防止溢流储槽1内可燃气体在小范围内聚集的情况发生。
[0021]如附图1所示,竖直管道9下端出口下方设有上小下大的锥筒形导向板10,导向板10和竖直管道9同轴设置,导向板10上端外径小于竖直管道9内径,导向板10下端外径大于竖直管道9内径,导向板10外壁和竖直管道9下端面之间通过左右两根连接杆11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导向板10,从竖直管道9下端出口流出的空气或氮气在导向板10导向作用下能向四周扩散,从而使得通入空气或氮气全面的扩散至溢流储槽1内各个区域。
[0022]支管道8通过法兰盘与主管道7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不仅便于主管道7、支管道8的安装,而且当要对溢流储槽1进行清理时,可将支管道8从主管道7上拆下,从而不会阻碍清理作业。
[0023]实施例二:如附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仅在于:竖直管道9的外侧壁底部设有前后两块安装板12,两块安装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3,固定轴13上转动安装有轮毂14,轮毂14外侧沿周向间隔均布有叶片15,对应两块安装板12之间位置的竖直管道9的管壁上设有开槽,至少一片叶片15通过开槽伸入至竖直管道9内。竖直管道9内的空气或氮气向下流出时,气流向下冲击位于竖直管道9内的叶片15,从而带动所有的叶片15逆时针旋转,在叶片15的旋转作用下促进了溢流储槽1内气体的流动程度,使得通入的空气或氮气与有毒气体发生混合,从而充分的稀释有毒气体。
[0024]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流储槽、进浆管线、溢流管线、风机、进气管线和出气管线,溢流储槽为顶部开口的长方形槽体,溢流储槽左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浆管线,溢流储槽右侧壁上固定连通有溢流管线,进浆管线的出口端高于溢流管线的进口端,出气管线的出口端位于溢流储槽内,出气管线的进口端和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通进气管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溢流储槽内可燃气体聚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气管线包括连接管道、主管道、支管道和竖直管道,溢流储槽中部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呈左右向水平设置的主管道,主管道右端封闭,主管道左端通过连接管道与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主管道前后两侧上分别连接有一排支管道,每排支管道均包括左右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根支管道,支管道呈前后向水平设置的,左右相邻的两根支管道间隔1米,每根支管道底部均前后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竖直管道,前后相邻的两根竖直管道间隔0.5米,竖直管道下端出口位于溢流储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张军胜张峰李发润何贇彪马东怀魏三鼎王刚康森岳鹏举种连兴李德刚张涛李明王磊李飞仁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