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60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角膜塑形镜。其中角膜塑形镜靠近角膜的一侧由中部向四周分别设置有基弧区、反转弧区、配适弧区和边弧区,且边弧区包括第一边弧区和第二边弧区,第一边弧区与配适弧区远离反转弧区的一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基弧区又称中央光学区、治疗区,用于对角膜施加压力,压平角膜,起到角膜塑形矫正近视的目的;反转弧区用于储存基弧区和配适弧区被挤压的角膜上皮细胞,泪液及改变周边离焦效应;配适弧区又称为定位弧区,用于镜片定位,使镜片稳定居中的作用;边弧区主要用于泪液交换。边弧区设置为第一边弧区和第二边弧区,有利于促进泪液的交换,使得佩戴更加舒适,同时泪液交换增多也可减少干眼症等并发症。等并发症。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膜塑形镜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角膜塑形镜。

技术介绍

[0002]角膜塑形镜,全称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通过高透氧材料制成,夜晚睡眠时配戴在人眼角膜表面,早晨起床后摘掉镜片。角膜塑形镜中央基弧区设计为相对平坦的形状,通过这种不匹配角膜形状的设计压迫角膜,使角膜变扁平以补偿近视。取下镜片后,角膜在一段时间内仍可维持一定的形状变化,但需每天配戴,否则近视将会回退到配戴前水平。
[0003]现有技术中,使用者佩戴角膜塑形镜易出现佩戴不舒适的问题,严重还会导致干眼症等并发症。
[0004]所以,亟需一种角膜塑形镜,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膜塑形镜,佩戴舒适性更好,减少干眼症等并发症。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角膜塑形镜,所述角膜塑形镜靠近角膜的一侧由中部向四周分别设置有基弧区、反转弧区、配适弧区和边弧区,且所述边弧区包括第一边弧区和第二边弧区,所述第一边弧区与所述配适弧区远离所述反转弧区的一侧连接。
[0008]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弧区的曲率半径位于7.5mm

10.1mm。
[0009]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弧区的直径位于5mm

7mm。
[0010]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转弧区包括第一反转弧区和第二反转弧区,所述第一反转弧区与所述基弧区连接,所述第二反转弧区与所述配适弧区远离所述边弧区的一侧连接。
[0011]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
[0012]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反转弧区的直径位于5.6mm

7.6mm,所述第二反转弧区的直径位于6.2mm

8.3mm。
[0013]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配适弧区包括第一配适弧区和第二配适弧区,所述第一配适弧区与所述反转弧区远离所述基弧区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配适弧区与所述第一边弧区连接。
[0014]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
[0015]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角膜塑形镜远离角膜的一侧由中部向四周设置有第一弧区和第二弧区,所述第一弧区和所述第二弧区的连接处与所述配适弧区对应
设置。
[0016]作为角膜塑形镜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边弧区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边弧区的曲率半径。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通过在角膜塑形镜的中部向四周依次设置基弧区、反转弧区、配适弧区、边弧区四个弧区。其中,基弧区又称中央光学区、治疗区,用于对角膜施加压力,压平角膜,起到角膜塑形矫正近视的目的;反转弧区用于储存基弧区和配适弧区被挤压的角膜上皮细胞,泪液及改变周边离焦效应;配适弧区又称为定位弧区,用于镜片定位,使镜片稳定居中的作用;边弧区主要用于泪液交换。通过将边弧区设置为第一边弧区和第二边弧区,有利于促进泪液的交换,使得佩戴更加舒适,同时泪液交换增多也可减少干眼症等并发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角膜塑形镜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基弧区;2、第一反转弧区;3、第二反转弧区;4、第一配适弧区;5、第二配适弧区;6、第一边弧区;7、第二边弧区;8、第一弧区;9、第二弧区;
[0023]d0、基弧区的直径;r0、基弧区的曲率半径;
[0024]d1、第一反转弧区的直径;r1、第一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
[0025]d2、第二反转弧区的直径;r2、第二反转弧区的曲率半径;
[0026]d3、第一配适弧区的直径;r3、第一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
[0027]d4、第二配适弧区的直径;r4、第二配适弧区的曲率半径;
[0028]d5、第一边弧区的直径;r5、第一边弧区的曲率半径;
[0029]d6、第二边弧区的直径;r6、第二边弧区的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32]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5]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角膜塑形镜,该角膜塑形镜靠近角膜的一侧由中部向四周分别设置有基弧区1、反转弧区、配适弧区和边弧区,且边弧区包括第一边弧区6和第二边弧区7,第一边弧区6与配适弧区远离反转弧区的一侧连接。
[0036]通过在角膜塑形镜的中部向四周依次设置基弧区1、反转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膜塑形镜靠近角膜的一侧由中部向四周分别设置有基弧区(1)、反转弧区、配适弧区和边弧区,且所述边弧区包括第一边弧区(6)和第二边弧区(7),所述第一边弧区(6)与所述配适弧区远离所述反转弧区的一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1)的曲率半径位于7.5mm

1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1)的直径位于5mm

7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弧区包括第一反转弧区(2)和第二反转弧区(3),所述第一反转弧区(2)与所述基弧区(1)连接,所述第二反转弧区(3)与所述配适弧区远离所述边弧区的一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转弧区(2)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反转弧区(3)的曲率半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高视高清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