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东锦专利>正文

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50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包括上药装置本体,所述上药装置本体内壁中心滑动连接有内置药筒,所述上药装置本体外壁周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卡块环,所述上药装置本体外壁底部中心的两侧均通过弧形扭簧轴安装有半开护板,所述内置药筒外壁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T型空心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两个半开护板内壁上均嵌合有消毒棉片,在两个半开护板外壁安装有相应的弧形卡板,方便对消毒棉片进行更换,当内置药筒向下移动使用时,出药嘴外壁的周侧会与消毒棉片相互接触,从而进行擦拭消毒,保证了出药嘴外壁的清洁性,对患者口腔内壁上的伤口形成了保护作用,降低了二次感染发炎的风险,医疗卫生防护性更佳。医疗卫生防护性更佳。医疗卫生防护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口腔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和咽相互连接,而口腔疾病是指口腔在外界理化因子的损害,病原的侵入和牙颌面发育异常等情况出现的病理现象,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妥善用药,很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0003]在临床口腔中,往往会遇到口腔溃疡、咽喉炎症、牙龈内侧肿胀等炎症或者其他病症,在对这些病症进行临床治疗时,有时需要对伤口或者炎症处进行上药以达到诊治的目的。医生往往会使用棉签或者用镊子夹取药棉对伤口处进行上药,镊子容易对伤口处造成二次创伤,不利于伤口的快速恢复;当伤口处于口腔侧壁不易观察到的位置处时,上药不能清楚的观察到伤口的状况以及位置,从而会影响到上药的精准性;还有在使用上药装置时,药剂出口处的清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存在二次感染发炎的风险,医疗卫生的防护性较差。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进行口腔病症的临床治疗时,有时需要对伤口或者炎症处进行上药以达到诊治的目的。医生往往会使用棉签或者用镊子夹取药棉对伤口处进行上药,镊子容易对伤口处造成二次创伤,不利于伤口的快速恢复;当伤口处于口腔侧壁不易观察到的位置处时,上药不能清楚的观察到伤口的状况以及位置,从而会影响到上药的精准性;还有在使用上药装置时,药剂出口处的清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存在二次感染发炎的风险,医疗卫生的防护性较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包括上药装置本体,所述上药装置本体内壁中心滑动连接有内置药筒,内置药筒用来存放用于口腔治疗的药剂,所述上药装置本体外壁周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卡块环,卡块环用来安装微型灯头,所述上药装置本体外壁底部中心的两侧均通过弧形扭簧轴安装有半开护板,两个半开护板可以对出药嘴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在内置药筒向下移动时对两个半开护板的内壁形成挤压并在弧形扭簧轴的作用下,两个半开护板向外侧张开;
[0007]所述内置药筒外壁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T型空心压柱,可以通过T型空心压柱带动内置药筒在上药装置本体的内壁中上下移动,所述内置药筒内壁中心的周侧滑动连接有锥形滑塞,锥形滑塞在挤药T杆的带动下可以将内置药筒内部存放的药剂从出药嘴挤出,所述锥形滑塞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与T型空心压柱相对应的挤药T杆,挤药T杆用来驱动锥形滑塞进行运动;
[0008]所述卡块环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凹型销座,凹型销座用来安装摇杆,所述凹型
销座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有摇杆,摇杆可以带动凹型销座在上药装置本体的外壁上进行转动,所述摇杆顶部的一侧与上药装置本体的外壁之间通过插销座滑动连接,插销座可以在摇杆不使用时对其进行固定安放;
[0009]所述卡块环顶部远离凹型销座的一侧嵌合有开关键,开关键用来开启和关闭微型灯头,所述卡块环底部的一侧安装有与开关键相对应的微型灯头,微型灯头可以对口腔内壁进行照明,方便医生对创伤进行观察和上药,所述微型灯头与开关键之间通过薄片电源电性连接,薄片电源用来为微型灯头提供电源;
[0010]两个所述半开护板内壁的一侧均嵌合有与内置药筒外壁的底部相对应的消毒棉片,消毒棉片可以对出药嘴处的外壁周侧进行擦拭消毒,以降低口腔内壁上的伤口受到外部感染的风险,两个所述半开护板外壁的一侧均安装有与消毒棉片相对应的弧形卡板,可以通过弧形卡板对消毒棉片进行更换。
[0011]优选的,所述内置药筒底部中心开设有出药嘴,内置药筒内部存放的药剂可以通过出药嘴排出。
[0012]优选的,所述T型空心压柱外壁与上药装置本体之间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挤药T杆外壁与T型空心压柱内壁之间滑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摇杆包括空心套。
[0015]优选的,所述摇杆与凹型销座之间通过空心套转动连接,空心套可以保证摇杆与凹型销座之间转动的顺畅和稳定。
[0016]优选的,所述插销座与上药装置本体外壁之间固定连接,这样便于对摇杆进行插接固定。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通过在上药装置本体底部通过两个弧形扭簧轴安装有两个半开护板,内置药筒在T型空心压柱的带动下沿着上药装置本体内壁向下移动时对两个半开护板内壁形成向外侧的挤压,在弧形扭簧轴作用下,两个半开护板向外侧张开,内置药筒可以通过出药嘴对口腔内壁上的伤口进行上药,不使用时两个半开护板在两个弧形扭簧轴弹性扭转力作用下相互靠拢闭合,对出药嘴形成保护,使得内置药筒的清洁性很好;
[0019]2.本技术通过在两个半开护板内壁上均嵌合有消毒棉片,在两个半开护板外壁安装有相应的弧形卡板,方便对消毒棉片进行更换,当内置药筒向下移动使用时,出药嘴外壁的周侧会与消毒棉片相互接触,从而进行擦拭消毒,保证了出药嘴外壁的清洁性,对患者口腔内壁上的伤口形成了保护作用,降低了二次感染发炎的风险,医疗卫生防护性更佳;
[0020]3.本技术通过在上药装置本体外壁周侧的底部转动安装有卡块环,在卡块环上安装有开关键、薄片电源和微型灯头,可以对口腔内壁进行照明,卡块环上通过凹型销座和空心套安装的摇杆可以带动卡块环在上药装置本体外壁上进行转动,从而方便根据口腔内壁上的伤口位置调整微型灯头的位置,使用时的灵活性很好,对伤口上药的精准性也更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图;
[0023]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5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中:1、上药装置本体;2、内置药筒;21、出药嘴;3、卡块环;4、弧形扭簧轴;5、半开护板;6、T型空心压柱;7、锥形滑塞;8、挤药T杆;9、凹型销座;10、摇杆;101、空心套;11、插销座;12、开关键;13、薄片电源;14、微型灯头;15、消毒棉片;16、弧形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8]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包括上药装置本体1,上药装置本体1内壁中心滑动连接有内置药筒2,内置药筒2用来存放用于口腔治疗的药剂,内置药筒2底部中心开设有出药嘴21,内置药筒2内部存放的药剂可以通过出药嘴21排出,上药装置本体1外壁周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卡块环3,卡块环3用来安装微型灯头14,上药装置本体1外壁底部中心的两侧均通过弧形扭簧轴4安装有半开护板5,两个半开护板5可以对出药嘴21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在内置药筒2向下移动时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包括上药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药装置本体(1)内壁中心滑动连接有内置药筒(2),所述上药装置本体(1)外壁周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卡块环(3),所述上药装置本体(1)外壁底部中心的两侧均通过弧形扭簧轴(4)安装有半开护板(5);所述内置药筒(2)外壁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T型空心压柱(6),所述T型空心压柱(6)的中心滑动连接有推药机构;所述卡块环(3)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凹型销座(9),所述凹型销座(9)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有摇杆(10),所述摇杆(10)顶部的一侧与上药装置本体(1)的外壁之间通过插销座(11)滑动连接;所述卡块环(3)顶部远离凹型销座(9)的一侧安装有照明机构;两个所述半开护板(5)内壁的一侧均嵌合有与内置药筒(2)外壁的底部相对应的消毒棉片(15),两个所述半开护板(5)外壁的一侧均安装有与消毒棉片(15)相对应的弧形卡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药筒(2)底部中心开设有出药嘴(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专业临床上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空心压柱(6)外壁与上药装置本体(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东锦
申请(专利权)人:于东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