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24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包括铲尖、防缠辊、铲柄、连接板、电动推杆、舵机、弹簧套筒、覆土装置和镇压装置;铲尖固接在铲柄下部的前端面上;防缠辊的转轴竖直地固定在铲尖的顶端面上;电动推杆平行于铲柄,通过连接板固定在铲柄的上部后方;弹簧套筒的顶端固接在电动推杆的底端,镇压装置与弹簧套筒的底端连接;覆土装置布置于镇压装置的后侧上方,与铲柄的下部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覆土前对种子和下层土壤进行镇压,且实时调节镇压力大小,有利于种子与下层土壤更好的接触,增加种子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种子发芽和农作物生长。种子发芽和农作物生长。种子发芽和农作物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西北旱作农业区干旱少雨,种子常常无法获取充足水分,出苗率低,如何提供一种有利于农作物抗旱出苗的开沟播种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现有开沟器种类虽多,但是大都为先开沟,后覆土镇压的作业模式,下层土壤紧实度低,与种子接触不充分,使得作物出苗率较低,抗旱能力较差。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201910207346.1,名称为“一种缓冲镇压式开沟器”,能在开沟作业后立刻对种床进行不断振动动态镇压作业,可对沟底镇压并通过弹簧调整镇压力。其缺点在于,未对种子和下层土壤一起镇压,无法促进种子和下层土壤接触,且镇压力无法精确监测调节,导致其镇压效果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能够在覆土前对种子和下层土壤进行镇压,且实时调节镇压力大小,有利于种子与下层土壤更好的接触,增加种子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种子发芽和农作物生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包括铲尖1、防缠辊2、铲柄3、连接板4、电动推杆5、舵机6、弹簧套筒7、覆土装置8和镇压装置9。
[0007]所述铲尖1固接在铲柄3下部的前端面上;所述防缠辊2的转轴竖直地固定在铲尖1的顶端面上;所述电动推杆5平行于铲柄3,通过连接板4固定在铲柄3的上部后方;所述弹簧套筒7的顶端固接在电动推杆5的底端,所述镇压装置9与弹簧套筒7的底端连接;所述覆土装置8布置于镇压装置9的后侧上方,与铲柄3的下部固定连接。
[0008]所述防缠辊2能够绕其转轴转动,防止秸秆缠绕。
[0009]所述铲柄3具有一中空内腔,能够实现播种管的功能,铲柄3的内腔上端的进种口与排种器的排种口连通,内腔下端的出种口位于铲柄3的下部后端面,用于将种子排入种沟。
[0010]所述电动推杆5包括第一节推杆501、第二节推杆502、螺母503、丝杠504、传动齿轮505和主动齿轮506。
[0011]所述第一节推杆501的下部与第二节推杆502滑动连接,第一节推杆501的上部通过连接板4与铲柄3固定;所述螺母503固接在第一节推杆501的底端;所述丝杠504与螺母503螺纹连接;所述传动齿轮505固接在丝杠504的底端,并与固接在舵机6的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506相互啮合。
[0012]所述弹簧套筒7包括弹簧外壳701、压力传感器702、弹簧托盘703、弹簧704和外盖705。
[0013]所述压力传感器702置于弹簧托盘703上方,通过弹簧704预紧力固定,外盖705和弹簧外壳701通过螺纹连接将弹簧704预紧。
[0014]所述覆土装置8包括连接杆801和覆土板802;覆土板802通过其前部的连接杆801与开沟铲铲柄3固接。
[0015]所述镇压装置9包括镇压托盘901、镇压杆902和镇压块903;所述镇压杆902的顶端通过镇压托盘901固接在弹簧套筒7的外盖705上;所述镇压块903固接在镇压杆902的底端。
[0016]所述铲尖1采用锄铲式,前段有刃,其宽度为30mm,铲尖1的顶端面和底端面均与水平面平行。
[0017]所述覆土板802为矩形,长为60mm,宽为20mm,覆土板802与水平面夹角为45
°
~70
°
,与竖直面夹角为20
°
~40
°

[0018]所述覆土板802与镇压装置9在水平方向的直线距离为50mm,覆土板802与铲尖1底端面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mm。
[0019]所述镇压块903的底端面中部为一水平镇压面,镇压块903的底端面前部为一弧形过渡曲面,底端面后部为与底端面中部呈一定角度的斜面。
[0020]所述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还包括控制器10,所述舵机6通过三根杜邦线信号线与电源正负极线路与舵机驱动板相连,舵机驱动板通过杜邦线与控制器10连接通信,实现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0021]所述电动推杆5的镇压量程为5kg。
[0022]所述压力传感器702为具有HX711 AD模块的5kg力传感器,在检测到压力变换后,直接通过数据线路向控制器10传输数字信号。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1)可实现覆土前镇压,播种后实时镇压种子和种子下层土壤,使种子与下层土壤紧密接触,下层土壤更加紧实,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水分。
[0025](2)利用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镇压块下压力并进行调整。
[0026](3)镇压力通过弹簧传递,使装置具有一定的仿形能力。
[0027](4)一次进地完成开沟、覆土前镇压、播种、覆土联合作业,有利于减少进地次数,节本增效。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电动推杆5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电动推杆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弹簧套筒7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覆土装置8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镇压装置9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
[0036]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0037]1 铲尖
ꢀꢀꢀꢀꢀꢀꢀꢀꢀꢀꢀꢀꢀꢀꢀꢀ
2 防缠辊
[0038]3 铲柄
ꢀꢀꢀꢀꢀꢀꢀꢀꢀꢀꢀꢀꢀꢀꢀꢀ
4 连接板
[0039]5 电动推杆
ꢀꢀꢀꢀꢀꢀꢀꢀꢀꢀꢀꢀ
501 第一节推杆
[0040]502 第二节推杆
ꢀꢀꢀꢀꢀꢀꢀꢀ
503 螺母
[0041]504 丝杠
ꢀꢀꢀꢀꢀꢀꢀꢀꢀꢀꢀꢀꢀꢀ
505 传动齿轮
[0042]506 主动齿轮
ꢀꢀꢀꢀꢀꢀꢀꢀꢀꢀ
6 舵机
[0043]7 弹簧套筒
ꢀꢀꢀꢀꢀꢀꢀꢀꢀꢀꢀꢀ
701 弹簧外壳
[0044]702 压力传感器
ꢀꢀꢀꢀꢀꢀꢀꢀ
703 弹簧托盘
[0045]704 弹簧
ꢀꢀꢀꢀꢀꢀꢀꢀꢀꢀꢀꢀꢀꢀ
705 外盖
[0046]8 覆土装置
ꢀꢀꢀꢀꢀꢀꢀꢀꢀꢀꢀꢀ
801 连接杆
[0047]802 覆土板
ꢀꢀꢀꢀꢀꢀꢀꢀꢀꢀꢀꢀ
9 镇压装置
[0048]901 镇压托盘
ꢀꢀꢀꢀꢀꢀꢀꢀꢀꢀ
902 镇压杆
[0049]903 镇压块
ꢀꢀꢀꢀꢀꢀꢀꢀꢀꢀꢀꢀ
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前镇压开沟装置包括铲尖(1)、防缠辊(2)、铲柄(3)、连接板(4)、电动推杆(5)、舵机(6)、弹簧套筒(7)、覆土装置(8)和镇压装置(9);所述铲尖(1)固接在铲柄(3)下部的前端面上;所述防缠辊(2)的转轴竖直地固定在铲尖(1)的顶端面上;所述电动推杆(5)平行于铲柄(3),通过连接板(4)固定在铲柄(3)的上部后方;所述弹簧套筒(7)的顶端固接在电动推杆(5)的底端,所述镇压装置(9)与弹簧套筒(7)的底端连接;所述覆土装置(8)布置于镇压装置(9)的后侧上方,与铲柄(3)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防缠辊(2)能够绕其转轴转动,防止秸秆缠绕;所述铲柄(3)具有一中空内腔,能够实现播种管的功能,铲柄(3)的内腔上端的进种口与排种器的排种口连通,内腔下端的出种口位于铲柄(3)的下部后端面,用于将种子排入种沟;所述电动推杆(5)包括第一节推杆(501)、第二节推杆(502)、螺母(503)、丝杠(504)、传动齿轮(505)和主动齿轮(506);所述第一节推杆(501)的下部与第二节推杆(502)滑动连接,第一节推杆(501)的上部通过连接板(4)与铲柄(3)固定;所述螺母(503)固接在第一节推杆(501)的底端;所述丝杠(504)与螺母(503)螺纹连接;所述传动齿轮(505)固接在丝杠(504)的底端,并与固接在舵机(6)的动力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506)相互啮合;所述弹簧套筒(7)包括弹簧外壳(701)、压力传感器(702)、弹簧托盘(703)、弹簧(704)和外盖(705);所述压力传感器(702)置于弹簧托盘(703)上方,通过弹簧(704)预紧力固定,外盖(705)和弹簧外壳(701)通过螺纹连接将弹簧(704)预紧;所述覆土装置(8)包括连接杆(801)和覆土板(802);覆土板(802)通过其前部的连接杆(801)与开沟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波徐俊杰邓超龙张义哲谭欣倪万喜黄玉祥刘正道何晋普姚俊祥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