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咏梅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21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加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通过一种建筑加固结构,包括顶部为倒圆台形的水柜和底部的支架组成的水塔,所述水塔的外表面的上端螺栓固定有环形等角度分布的八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圆环,所述连接圆环外表面的上端环形等角度铰接有第一连接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环状的第一弧形环、第二弧形环、第三弧形环和第四弧形环对水柜达到水平方向上的加固,设置的转动角块,通过与水柜的条形接触区域达到对水柜垂直方向上的支撑加固,通过转动角块和第二连接组件在费力杠杆的原理下进行力的传导,把压力分散出去,从而降低变形程度甚至压力较小不会产生变形,具有加固效果好便于漏水检测的优点。有加固效果好便于漏水检测的优点。有加固效果好便于漏水检测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加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加固
,具体是一种建筑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加固结构就是加强建筑结构稳定性的结构,水塔一般用于居民区里蓄水作用,有些还是水厂生产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一种比较常见而又特殊的建筑物。
[0003]现有技术中对水塔的加固一般都是对支架进行加固,加固方式是在外围添加外套筒或者在问题处施加砂浆或者采用钢筋混凝土内、外筒套加固,亦或采用钢构内、外筒套加固,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水塔的水柜位置也会产生问题,且水柜中填装有水,损坏时容易产生漏水,造成不利影响,由于水柜的形状与支架的形状不同,对支架的加固方式不能很好的应用于水柜上,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加固结构,通过环状的第一弧形环、第二弧形环、第三弧形环和第四弧形环对水柜达到水平方向上的加固,设置的转动角块,通过与水柜的条形接触区域达到对水柜垂直方向上的支撑加固,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加固结构,包括顶部为倒圆台形的水柜和底部的支架组成的水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塔(1)的外表面的上端螺栓固定有环形等角度分布的八个支撑腿(5),所述支撑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圆环(4),所述连接圆环(4)外表面的上端环形等角度铰接有第一连接组件(6),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的顶部铰接有转动角块(7),所述转动角块(7)有四组且沿高度方向上等距分布,垂直方向上相邻所述转动角块(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9)活动套接,垂直方向上四组所述转动角块(7)从下到上依次铰接有第一弧形环(8)、第二弧形环(10)、第三弧形环(11)和第四弧形环(12),所述水塔(1)外表面的顶端包裹有外包层(2),所述外包层(2)的底部设置有与连接圆环(4)固定连接的储水环(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环(8)、第二弧形环(10)、第三弧形环(11)和第四弧形环(12)的数量分别有八个,且八个第一弧形环(8)、第二弧形环(10)、第三弧形环(11)和第四弧形环(12)分别首尾相铰接形成圆环,八个所述第一弧形环(8)、第二弧形环(10)、第三弧形环(11)和第四弧形环(12)形成的圆环直径值依次增大,且均通过连接杆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9)包括与转动角块(7)铰接的连接壁(91),所述连接壁(91)远离转动角块(7)的一端表面活动套接有固定框架(92),所述固定框架(92)的一侧面活动套接有调节块(97),所述调节块(97)位于固定框架(92)内部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齿块(96),所述调节块(97)位于固定框架(92)内部的一端中部活动套接有连接杆(95),所述连接杆(95)远离调节块(9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传动斜齿轮(94),所述传动斜齿轮(94)的上下两端啮合有对称分布的斜齿轮配合杆(93),所述调节块(97)的内部放置有与连接杆(95)一侧相接触的弹簧(98),两个所述斜齿轮配合杆(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咏梅
申请(专利权)人:彭咏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