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221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8
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墙板、滑动转轴、把手及墙体框架;墙板为长方形板结构,墙板的断面结构从一面至另一面依次为彩钢板、相变材料层、保温材料层及逆反射材料层,墙板一端的顶部及底部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滑动转轴,墙体框架内开设有与墙板相配合的方孔,墙体框架的顶部及底部均开设有与滑动转轴相配合的滑槽,各个滑动转轴均与其相应侧的滑槽滑动配合,墙板通过其端部设置的两个滑动转轴与滑槽旋转配合。本设计不仅可以利用相变储能技术缓解建筑物的能量供求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不匹配的矛盾,而且可以通过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特性增加热辐射反射率,进一步提高救灾板房的保温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体,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可以在不同环境下保证室内热环境良好同时通风较佳的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公共突发事件及灾害事件作为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一旦灾难发生,人民群众的过渡安置问题是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0003]应对突发安置情况的首选方案是在灾害地点就近搭建应急救灾板房,目前常规的应急救灾板房通过轻钢在现场通过焊接等方式形成板房骨架,再在板房骨架之间通过夹芯板搭设围护,这种应急救灾板房具有运输方便、拆装简便快速、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在应急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0004]虽然这种应急救灾板房可以快速为灾民提供临时的居所及就医场所等,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
[0005]1、夹芯板的中间夹层为聚苯乙烯材料,这种材料导热系数差、比热容低,导致应急救灾板房隔热差且保温效果不好,又因为应急救灾板房的临时性,通常不安装室内热环境控制系统,导致应急救灾板房室内舒适性不佳,尤其是冬夏两季,应急救灾板房的室内热环境恶劣,可能会加重就医者及居住者的不适感,甚至会对使用者或居住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0006]2、常规的应急救灾板房通风较差,长期居住后室内空气浑浊。
[0007]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室内热环境恶劣同时通风较差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以在不同环境下保证室内热环境良好同时通风较佳的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及其使用方法。
[000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10]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所述墙体包括:墙板、滑动转轴、把手及墙体框架;所述墙板为长方形板结构,所述墙板的断面结构从一面至另一面依次为彩钢板、相变材料层、保温材料层及逆反射材料层,所述墙板一端的顶部及底部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滑动转轴,所述墙板另一端的中部的前、后两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把手,所述墙体框架为长方形框架,所述墙体框架内开设有与墙板相配合的方孔,所述墙体框架的顶部及底部均开设有与墙板的宽度等长的滑槽,所述墙板上设置的两个滑动转轴分别与其相应侧的滑槽插入配合,各个滑动转轴均与其相应侧的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墙板通过其端部设置的两个滑动转轴与滑槽旋转配合。
[0011]所述相变材料层为石蜡、脂肪酸、聚乙二醇、结晶水无机盐的混合材料制成的蜂窝状平板结构,所述相变材料层的厚度为10至16毫米,所述保温材料层为挤塑聚苯乙烯材料制成的平板结构,所述保温材料层的厚度为10至20毫米,所述逆反射材料层通过玻璃微珠反光材料制成,所述逆反射材料层的厚度为2至4毫米。
[0012]所述墙体框架包括顶部横梁、底部横梁及两个侧部支撑柱,所述顶部横梁及底部横梁的长度相同,所述顶部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部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部横梁垂直于侧部支撑柱设置,两个侧部支撑柱的底部分别与底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横梁垂直于侧部支撑柱设置,所述顶部横梁及底部横梁上均开设有与墙板的宽度等长的滑槽,多个墙体框架之间通过其侧部可拆卸的焊接、铆接、卡接或螺纹连接。
[0013]所述墙体还包括墙柱、防盗网及密封条,所述墙柱为矩形柱状结构,所述墙柱的宽度与侧部支撑柱的宽度相同,所述墙柱的相邻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与内螺纹孔相配合的阶梯孔,所述防盗网为长方形的金属网结构,所述防盗网的长度大于墙板的长度,所述防盗网的宽度大于墙板的宽度,所述防盗网的顶部与顶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防盗网的底部与底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防盗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部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条均匀固定设置于墙体框架的内框上。
[0014]所述密封条为橡胶密封条或毛刷密封条。
[0015]所述滑动转轴包括圆轴及限位板,所述圆轴与滑槽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板的直径大于滑槽的宽度,所述圆轴的一端与墙板固定连接,所述圆轴的另一端与限位板的中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0016]所述滑槽两端的内壁与圆轴间隙配合,所述滑槽中部的内壁与圆轴过盈配合。
[0017]所述墙体还包括墙板固定锁,所述墙板固定锁包括插销及两个插环,所述插销固定设置于墙体框架内开设有阶梯孔的侧部支撑柱的侧壁上,所述插销与阶梯孔分别设置于侧部支撑柱的相邻侧壁上,所述彩钢板及逆反射材料层外表面上各设置有一个插环,两个插环均对应插销设置。
[0018]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第一步:放置墙板,根据待建救灾板房墙壁的规格选择合适数量的墙板及其对应的墙体框架,并依次将各个墙板及墙体框架以左、右两端首尾对应的方式放置,此时第一步放置墙板步骤完成;
[0020]第二步:连接墙板,将第一步中放置好的各个墙体框架的顶部及底部对齐后,从最左侧或最右侧的墙体框架开始,依次将各个墙体框架的两侧固定连接,直到所有墙体框架均与相邻的墙板固定连接,然后将各个墙板顶部及底部的圆轴插入其对应侧的滑槽内,并将墙板与墙体框架扣合,再将限位板固定设置于圆轴的端部,形成待建救灾板房的墙壁,此时第二步连接墙板步骤完成;
[0021]第三步:安装墙体,将待建救灾板房的各个墙柱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于待建救灾板房底座的相应位置上,并依次将组装完成的各个墙壁沿竖直方向放置于待建救灾板房底座的相应位置上,并将各个墙壁底部的底部横梁与待建救灾板房底座固定连接,当各个墙壁均与待建救灾板房底座固定连接后,安装者将通过各个墙壁的两端部与其对应侧的墙柱固定连接,此时第三步安装墙体步骤完成;
[0022]第四步:安装防盗网,当救灾板房位于大雪气候下或室外存在障碍物导致墙板无法向外开启时,操作者将各个防盗网放置于其对应的墙体框架室外侧的开口处,在其余情况下操作者将各个防盗网放置于其对应的墙体框架室内侧的开口处,当防盗网放置到正确位置后,并将依次防盗网的顶部与顶部横梁固定连接、防盗网的底部与底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防盗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部支撑柱固定连接,此时第四步安装防盗网步骤完成;
[0023]第五步:判断墙板方向,根据以下条件判断墙板安装方向:
[0024]a)当白天室外温度高于人体适宜温度时,进入第六步降温模式,
[0025]b)当白天室外温度低于人体适宜温度时,进入第七步保温模式,
[0026]c)当室外温度接近人体适宜温度时,进入第八步通风模式;
[0027]第六步:降温模式,操作者通过把手驱动待建救灾板房的各个墙板移动,使各个墙板以滑动转轴为旋转轴开始旋转,同时各个墙板通过其上设置的滑动转轴在其对应的墙体框架内滑动,直到彩钢板正对待建救灾板房的室内,同时逆反射材料层正对待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墙板(1)、滑动转轴(2)、把手(3)及墙体框架(4);所述墙板(1)为长方形板结构,所述墙板(1)的断面结构从一面至另一面依次为彩钢板(11)、相变材料层(12)、保温材料层(13)及逆反射材料层(14),所述墙板(1)一端的顶部及底部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一个滑动转轴(2),所述墙板(1)另一端的中部的前、后两面分别设置有一个把手(3),所述墙体框架(4)为长方形框架,所述墙体框架(4)内开设有与墙板(1)相配合的方孔,所述墙体框架(4)的顶部及底部均开设有与墙板(1)的宽度等长的滑槽(44),所述墙板(1)上设置的两个滑动转轴(2)分别与其相应侧的滑槽(44)插入配合,各个滑动转轴(2)均与其相应侧的滑槽(44)滑动配合,所述墙板(1)通过其端部设置的两个滑动转轴(2)与滑槽(44)旋转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层(12)为石蜡、脂肪酸、聚乙二醇、结晶水无机盐的混合材料制成的蜂窝状平板结构,所述相变材料层(12)的厚度为10至16毫米,所述保温材料层(13)为挤塑聚苯乙烯材料制成的平板结构,所述保温材料层(13)的厚度为10至20毫米,所述逆反射材料层(14)通过玻璃微珠反光材料制成,所述逆反射材料层(14)的厚度为2至4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框架(4)包括顶部横梁(41)、底部横梁(42)及两个侧部支撑柱(43),所述顶部横梁(41)及底部横梁(42)的长度相同,所述顶部横梁(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部支撑柱(4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部横梁(41)垂直于侧部支撑柱(43)设置,两个侧部支撑柱(43)的底部分别与底部横梁(42)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横梁(42)垂直于侧部支撑柱(43)设置,所述顶部横梁(41)及底部横梁(42)上均开设有与墙板(1)的宽度等长的滑槽(44),多个墙体框架(4)之间通过其侧部可拆卸的焊接、铆接、卡接或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还包括墙柱(5)、防盗网(6)及密封条(8),所述墙柱(5)为矩形柱状结构,所述墙柱(5)的宽度与侧部支撑柱(43)的宽度相同,所述墙柱(5)的相邻两个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与内螺纹孔(45)相配合的阶梯孔(46),所述防盗网(6)为长方形的金属网结构,所述防盗网(6)的长度大于墙板(1)的长度,所述防盗网(6)的宽度大于墙板(1)的宽度,所述防盗网(6)的顶部与顶部横梁(41)固定连接,所述防盗网(6)的底部与底部横梁(42)固定连接,所述防盗网(6)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部支撑柱(43)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条(8)均匀固定设置于墙体框架(4)的内框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8)为橡胶密封条或毛刷密封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转轴(2)包括圆轴(21)及限位板(22),所述圆轴(21)与滑槽(44)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板(22)的直径大于滑槽(44)的宽度,所述圆轴(21)的一端与墙板(1)固定连接,所述圆轴(21)的另一端与限位板(22)的中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救灾板房的新型可移动相变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还包括墙板固定锁(7),所述墙板固定锁(7)包括插销(71)及两个插环(72),所述插销(71)固定设置于墙体框架(4)内开设有阶梯孔(46)的侧部支撑柱(43)的侧壁上,
所述插销(71)与阶梯孔(46)分别设置于侧部支撑柱(43)的相邻侧壁上,所述彩钢板(11)及逆反射材料层(14)外表面上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霞徐世轩杨鑫罗光立段康明廷臻吴永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