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坝体结构及煤矿地下水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19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采矿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坝体结构及煤矿地下水库,包括设置在相邻煤柱坝体间的人工坝体,梯形人工坝体的长边朝向地下水库储水区域,人工坝体内安装有二次注入装置,二次注入装置包括进水管、防渗材料混合触发装置以及两个防渗材料储存罐,防渗材料混合触发装置上还连通设有注浆管,进水管在水压达到设定阈值时能够触发防渗材料混合触发装置,而使两个防渗材料储存罐内的防渗材料发生混合反应形成注浆材料注入到煤柱坝体和人工坝体连接处的缝隙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坝体结构可改善人工坝体受力情况,并提高煤柱坝体和人工坝体连接处的防水抗渗效果,安全可靠,有利于煤矿地下水库坝体的稳定性和防渗性。体的稳定性和防渗性。体的稳定性和防渗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坝体结构及煤矿地下水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矿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坝体结构及煤矿地下水库。

技术介绍

[0002]针对煤炭资源开发带来水资源流失的问题,经20多年科技攻关与工程实践,顾大钊院士首次提出了煤矿地下水库“导储用”理念和技术体系,即煤炭开采后,在不同开采区域形成多个采空区,采动结束后一段时间,采空区趋于稳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空隙空间,为矿井水储存提供了空间条件,煤矿地下水库是对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加以改造,即将不连续的煤柱用人工坝体进行连接,形成完整连续坝体,形成地下储水空间,将同一水平、不同水平,甚至矿区的多个煤矿地下水库通过人工通道进行连通,根据煤炭生产接续计划,对矿井水进行分时分地储存,形成煤矿分布式地下水库。
[0003]煤矿分布式地下水库与普通地下水库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煤矿地下水库是由煤柱坝体和人工坝体组成,目前井下人工坝体以工字型、平板型和T型为主,结构以“工字钢+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为主,由于施工工艺及水平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人工坝体和煤柱坝体连接处贴合度较差,在煤矿地下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相邻煤柱坝体(1)间的人工坝体(2),所述人工坝体(2)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长边朝向地下水库储水区域(3),所述人工坝体(2)内安装有对所述煤柱坝体(1)和所述人工坝体(2)连接处的缝隙进行注浆的二次注入装置,所述二次注入装置包括和所述地下水库储水区域(3)连通的进水管(4),和所述进水管(4)连通设置的防渗材料混合触发装置(5)以及和所述防渗材料混合触发装置(5)连通设置的两个防渗材料储存罐(6),所述防渗材料混合触发装置(5)上还连通设置有注浆管(7),所述进水管(4)在水压达到设定阈值时能够触发所述防渗材料混合触发装置(5),而使两个所述防渗材料储存罐(6)内的防渗材料发生混合反应形成注浆材料注入到所述煤柱坝体(1)和所述人工坝体(2)连接处的缝隙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材料混合触发装置(5)包括安装在所述进水管(4)内的承压活塞(501)和压缩弹簧(502),所述承压活塞(501)和所述压缩弹簧(502)相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材料混合触发装置(5)还包括连接管(503)和热熔元件(504),所述连接管(503)的一端和所述进水管(3)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热熔元件(504)连接,所述热熔元件(504)的周侧包裹有石蜡(5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坝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倪炜郝秀强李会强王炜卫玉花李彬潘莹吴德山左政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