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及方法,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监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监测单元及第二处理单元、应对单元,控制模块,第一监测单元,对充电桩的第一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形成第一工作状态信息;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并综合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形成充电状态综合状态信息;对综合状态信息进行判断;控制模块,基于第二判断信息形成控制指令,对应对单元形成控制,以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形成调整。通过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量化,也能够依据工作状态的欠佳程度,利用应对单元对充电桩进行准确性的调整,从而使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效率能够维持平衡状态。持平衡状态。持平衡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0003]在新能源汽车中,以电车较为主流,销量也最多,电动车在电量用完之后,需要利用充电桩进行充电,在充电状态下时,充电桩的功率一直较高,温度也较高,而温度一旦超过阈值时,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对汽车电池造成损害或引发电池爆炸等。
[0004]因此需要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及方法,对充电桩的运行进行管控,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监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监测单元及第二处理单元、应对单元,控制模块,在新能源汽车在利用充电桩充电,充电桩处于使用状态时,对充电桩的综合状态信息进行判断,所述控制模块,基于判断结果形成控制指令,对应对单元形成控制,以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形成调整和控制,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包括第一监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监测单元及第二处理单元、应对单元,控制模块,在新能源汽车在利用充电桩充电,充电桩处于使用状态时,
[0007]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对充电桩的第一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形成第一工作状态信息;
[0008]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后,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评估,形成第一判断信息;
[0009]所述第二监测单元,位于充电桩的周围,在获取第一判断信息后,对第一处理单元的评估结果进行核验,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第二次监测,形成第二工作状态信息;
[0010]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并综合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形成充电状态综合状态信息;对综合状态信息进行判断,形成第二判断信息;
[0011]所述控制模块,基于第二判断信息形成控制指令,对应对单元形成控制,以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形成调整。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监测单元包括功率监测模块及温度检测模块;
[0013]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具有若干个,在充电桩周围成环状分布,能够对充电桩的外部温度进行监测,形成温度WT;
[0014]所述功率监测模块配置于充电桩的内部,用于对充电桩的工作功率进行监测,判
断功率是否超过额定功率,如果超过额定功率,则记录超过额定功率的过载时间GT及平均过载GZ。
[0015]进一步的,获取温度WT、过载时间GT及平均过载GZ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汇总形成第一工作状态信息YZT,其中,汇总方法符合如下公式:
[0016][0017]其中,R1为判断过载时间GT及平均过载GZ的相关性系数,0≤γ<<1,0≤θ<<1,且γ+θ=1,γ、θ为权重,C为常数修正系数,其具体值可由用户调整设置,或者由分析函数拟合生成。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判断模块及第一评估模块;
[0019]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获取充电桩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与第一阈值相比,判断第一工作状态信息是否在阈值范围之内,形成第一判断信息;
[0020]所述第一评估模块,在判断信息的基础上,判断充电桩状态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对充电桩进行评估,形成评估结果。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监测单元包括成像单元及电流噪声检测模块,
[0022]所述成像单元,设置于充电桩的周围,共有若干个,对充电桩的成像,形成图像信息;在获取到图像信息后,利用图像识别单元,对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判断充电桩工作状态的变化,形成充电桩的形变量XB;
[0023]所述电流噪声检测模块,设置于充电桩的周围,共有若干个,对充电桩的电流声进行检测,确定电流噪声ZS。
[0024]进一步的,获取形变量XB及电流噪声ZS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关联形成第二工作状态信息EZT,关联方法符合如下公式:
[0025][0026]其中,0≤α<<1,0≤β<<1,且α+β=1,α、β为权重,其具体值可由用户调整设置,R2为形变量XB及电流噪声ZS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第二评估模块及分析模块,
[0028]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获取第二工作状态信息EZT,与第二阈值相比,判断第二工作状态信息是否在阈值范围之内,形成第二判断信息;
[0029]所述第二评估模块,在第二判断信息的基础时上,判断充电桩的工作状态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从而对充电桩进行评估,形成评估结果。
[0030]进一步的,所述分析模块,获取第一工作状态信息YZT及第二工作状态信息EZT,关联形成工作状态信息GZT;将工作状态信息GZT与相应阈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在阈值范围之内,形成判断信息;
[0031]获取第一工作状态信息YZT及第二工作状态信息EZT,关联形成工作状态信息GZT的方法符合如下公式:
[0032][0033]其中,所述F为相关性权重,其为第一工作状态信息YZT及第二工作状态信息EZT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通过获取若干组一工作状态信息YZT第二工作状态信息EZT,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的。
[0034]进一步的,所述应对单元包括散热模块、警报模块及任务调整模块;
[0035]所述散热模块,接受控制模块发出的散热指令,增加自身的散热功率,加速对充电桩进行散热,降低充电桩的工作温度;
[0036]所述任务调整模块,接受控制模块发出任务调整指令,降低充电桩的充电功率;
[0037]所述警报模块,接受控制模块发出的报警指令,向外部发出警报,提醒用户和充电桩保持安全距离。
[003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方法,包括步骤:
[0039]通过第一监测单元对充电桩的第一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形成第一工作状态信息;
[0040]在通过第一处理单元获取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后,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评估,形成第一判断信息;
[0041]由位于充电桩的周围的第二监测单元在获取第一判断信息后,对第一处理单元的评估结果进行核验,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第二次监测,形成第二工作状态信息;
[0042]由第二处理单元获取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并综合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形成充电状态综合状态信息;对综合状态信息进行判断,形成第二判断信息;
[0043]控制模块获取第二判断信息形成控制指令后,对应对单元形成控制,以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形成调整。
[0044]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45]通过第一监测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二监测单元及第二处理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监测单元(10)、第一处理单元(20)、第二监测单元(30)及第二处理单元(40)、应对单元(50),控制模块(60),在新能源汽车在利用充电桩充电,充电桩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监测单元(10),对充电桩的第一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形成第一工作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处理单元(20),获取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后,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评估,形成第一判断信息;所述第二监测单元(30),位于充电桩的周围,在获取第一判断信息后,对第一处理单元(20)的评估结果进行核验,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第二次监测,形成第二工作状态信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40),获取第二工作状态信息,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并综合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形成充电状态综合状态信息;对综合状态信息进行判断,形成第二判断信息;所述控制模块(60),基于第二判断信息形成控制指令,对应对单元(50)形成控制,以对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形成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单元(10)包括功率监测模块(11)及温度检测模块(12);所述温度检测模块(12)具有若干个,在充电桩周围成环状分布,能够对充电桩的外部温度进行监测,形成温度WT;所述功率监测模块(11)配置于充电桩的内部,用于对充电桩的工作功率进行监测,判断功率是否超过额定功率,如果超过额定功率,则记录超过额定功率的过载时间GT及平均过载GZ。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温度WT、过载时间GT及平均过载GZ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汇总形成第一工作状态信息YZT,其中,汇总方法符合如下公式:其中,R1为判断过载时间GT及平均过载GZ的相关性系数,0≤γ≤1,0≤θ≤1,且γ+θ=1,γ、θ为权重,C为常数修正系数,其具体值可由用户调整设置,或者由分析函数拟合生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20)包括第一判断模块(21)及第一评估模块(22);所述第一判断模块(21),获取充电桩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与第一阈值相比,判断第一工作状态信息是否在阈值范围之内,形成第一判断信息;所述第一评估模块(22),在判断信息的基础上,判断充电桩状态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对充电桩进行评估,形成评估结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单元(30)包括成像单元(31)及电流噪声检测模块(32),所述成像单元(31),设置于充电桩的周围,共有若干个,对充电桩的成像,形成图像信息;在获取到图像信息后,利用图像识别单元,对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判断充电桩工作状态的变化,形成充电桩的形变量XB;所述电流噪声检测模块(32),设置于充电桩的周围,共有若干个,对充电桩的电流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玲,张思为,金碧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