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纤维混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竹纤维混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继棉、麻、毛、丝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以下特点:单位细度细、手感柔软、白度好;韧性及耐磨性强,有独特的回弹性且稳定均一,悬垂性佳;柔软滑爽,有独特的丝绒感;吸湿性、放湿性、透气性好;因含有竹醌具有抑菌抗菌的特点;另外,竹纤维作为更优秀的替代产品,可减少棉花的种植面积。由于竹纤维产业起步较晚,人们对竹纤维的研究还不够彻底,尽管竹纤维有很多优点,但作为纺织纤维,竹纤维却具有纤维长度短,用纯竹纤维纺织的纱线的抗拉强度低的缺点。
[0003]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抗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也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电绝缘性,耐日光,不霉不蛀,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能,性价比高,因此,聚酯纤维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家纺等非服用领域,但其本身不具有抗菌性能,将聚酯纤维和竹纤维进行混纺可以同时竹纤维和聚酯纤维存在的问题,但是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纤维混纺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酯纤维40
‑
65份,棉纶纤维15
‑
20份,氨纶纤维5
‑
12份,改性竹纤维7
‑
14份;所述改性竹纤维由超支化聚酯和巯基化竹纤维通过得到;所述改性超支化聚酯由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乙二胺反应得到;所述巯基化竹纤维由γ
‑
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竹纤维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纤维混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的长度为35
‑
4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纤维混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的长度为3
‑
10mm。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竹纤维混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过程如下:S1:将竹纤维加入到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γ
‑
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反应,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巯基化竹纤维;S2:将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乙二胺依次加入甲醇中,回流反应,旋蒸分离,得到烯基封端的超支化聚酯;S3:将巯基化竹纤维加入N,N
‑
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加入烯基封端的超支化聚酯,搅拌直至得到透明液体,硫醇
‑
烯点击反应,反应结束后,洗涤,干燥,得到改性竹纤维;S4:按照配方量称取聚酯纤维,棉纶纤维,氨纶纤维,改性竹纤维;S5:依次进行以下步骤完成复合纱线的混纺:和毛、梳棉、并条、粗纱、细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飞,仝瑞平,李腾飞,王清瑞,张冬松,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