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202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窗系统,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框和窗扇之间设有安装间隙;所述窗框包括设置在窗框内框的转接料组件,所述转接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窗框上框面、左框面和右框面的第一隔热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窗框下框面的第二隔热单元;所述窗框下部设有与窗外空间连通的排水空间;所述第二隔热单元设有连通安装间隙和排水空间的排水通道。通过设置在第二隔热单元上设有连通安装间隙和排水空间的排水通道,从而在雨水进入到窗扇内侧时,雨水能够从第二隔热单元的排水通道排出窗扇,避免窗扇内积水滋生细菌的情况发生。解决上述的门窗系统采用在外窗框上开设排水孔的方式,当雨水进入到窗扇内侧时容易积水的问题。水进入到窗扇内侧时容易积水的问题。水进入到窗扇内侧时容易积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窗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外开窗具有向外开启不占据室内空间的优点,因此受到南方城市及一线大城市的用户喜爱。如今民用建筑多为南北通透,为了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窗户的面积占建筑的百分比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南方夏季多雨,雨水容易从门窗型材的间隙进入到窗体内部,窗体内易积水对密封件浸泡而降低使用寿命,对用户造成较大的困扰。
[0003]公开号为CN215255621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开窗排水结构,包括安装框和扇料,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中梃,所述中梃包括外中梃型材和内中梃型材,所述外中梃型材远离安装框的一侧设置有扇料,所述扇料包括外扇型材和内扇型材,通过在外扇型材上设置有第一集水腔,外中梃型材上设置有第二集水腔,安装框上设置有第三集水腔,三个集水腔配合排水孔实现内腔排水工作,不会倒灌到内框型材上,同时加配地漏式出水盖,蚊虫不易进入,排水更迅速顺畅,利用内中梃型材向上延伸的内挡板有效阻隔雨水进入内框型材。
[0004]然而,上述的门窗系统采用在外窗框上开设排水孔的方式,没有考虑到刮风天气时,当窗扇没有闭合时,存在雨水随风刮到窗扇内侧后,雨水渗漏到窗扇内侧后的情况,此时,容易积水滋生细菌,并且门窗的密封件因长期浸泡而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门窗系统采用在外窗框上开设排水孔的方式,当雨水进入到窗扇内侧时容易积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窗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r/>[0006]一种门窗系统,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框和窗扇之间设有安装间隙;所述窗框包括设置在窗框内框的转接料组件,所述转接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窗框上框面、左框面和右框面的第一隔热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窗框下框面的第二隔热单元;所述窗框下部设有与窗外空间连通的排水空间;所述第二隔热单元设有连通安装间隙和排水空间的排水通道。
[0007]上述门窗系统通过设置在第二隔热单元上设有连通安装间隙和排水空间的排水通道,从而在雨水进入到窗扇内侧时,雨水能够从第二隔热单元的排水通道排出窗扇,避免窗扇内积水滋生细菌的情况发生。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热单元包括叶片框条和叶状胶条,所述叶片框条设有连通所述排水空间的防倒灌腔体,所述防倒灌腔体内设有扣合槽;所述叶状胶条设有扣合部和叶片部;所述叶状胶条通过扣合部与所述扣合槽连接,使叶片部可相对于所述叶片框条进行转动并实现排水通道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的切换。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叶片部包括至少两抵接叶片,所述抵接叶片将所述防倒灌腔体分隔成至少三个腔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单元包括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隔热条内设有若干隔热
腔体。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条与叶片框条呈45度夹角进行拼接,所述第一隔热条的拼接面设有密封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窗扇的外框围设有隔挡胶条,所述隔挡胶条用于抵触第二隔热单元对安装间隙进行分隔。
[0013]进一步地,门窗系统包括玻璃组件,所述玻璃组件设有两玻璃侧面和玻璃侧端;所述转接料组件还包括密封条组,所述密封条组设有第一胶条部和第二胶条部,所述第一胶条部顶接在所述玻璃侧端,第二胶条部与至少一玻璃侧面密封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连接为胶水粘接或/和双面胶粘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条部设有至少两顶接胶条。
[0016]进一步地,所述窗框包括内框体、外框体和填充单元,所述转接料组件设置在内框体和外框体之间;所述填充单元包括填充块和密封条;所述填充块设置在第一隔热条的下方,所述密封条卡设在填充块与内框体的连接间隙中。
附图说明
[0017]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转接料组件和窗框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结构剖视图一;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结构剖视图二;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一;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二;
[0025]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图3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三;
[0026]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图3中D处的结构放大图四;
[0027]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图4中E处的结构放大图五;
[0028]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门窗系统的图5中F处的结构放大图六。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窗框、2

窗扇;
[0031]10

转接料组件;
[0032]11

第一隔热单元、12

第二隔热单元;
[0033]101

安装间隙、102

排水空间、103

内框体、104

外框体;
[0034]1011

第一空间、1012

第二空间;
[0035]111

第一隔热条、1111

隔热腔体、1112

密封结构;
[0036]121

叶片框条、122

叶状胶条;
[0037]120

防倒灌腔体;
[0038]1211

扣合槽、1212

限位部;
[0039]1221

扣合部、1222

叶片部、1223

抵接叶片;
[0040]13

第三隔热条;
[0041]14

填充单元、141

填充块、142

密封条;
[0042]15

连接件组、151

第一连接件、152

第二连接件;
[0043]20

玻璃组件;
[0044]21

隔挡胶条、22

密封条组、23

第二隔热条;
[0045]203

内扇框、204

外扇框;
[0046]2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框和窗扇之间设有安装间隙;所述窗框包括设置在窗框内框的转接料组件,所述转接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窗框上框面、左框面和右框面的第一隔热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窗框下框面的第二隔热单元;所述窗框下部设有与窗外空间连通的排水空间;所述第二隔热单元设有连通安装间隙和排水空间的排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单元包括叶片框条和叶状胶条,所述叶片框条设有连通所述排水空间的防倒灌腔体,所述防倒灌腔体内设有扣合槽;所述叶状胶条设有扣合部和叶片部;所述叶状胶条通过扣合部与所述扣合槽连接,使叶片部可相对于所述叶片框条进行转动并实现排水通道开启状态和闭合状态的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部包括至少两抵接叶片,所述抵接叶片将所述防倒灌腔体分隔成至少三个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单元包括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隔热条内设有若干隔热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钢李宏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