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柱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198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柱施工方法,将两个内层龙骨通过定位钢筋卡在连接钢板上了,将一个外层龙骨的开口侧对准两个内层龙骨的内翼板侧,然后将该外层龙骨用力推向内层龙骨,两个翻边一分别嵌入两个第二加强肋外侧的U型槽内,同时第一加强肋插入两个翻边二之间,同理将另一个外层龙骨固定安装在两个内层龙骨另一侧,该外层龙骨的两个翻边一分别嵌入内层龙骨两个第二加强肋的U型槽内,两个外层龙骨的翻边一在U型槽内挤紧,将两个外层龙骨的下缘与连接钢板的上表面焊接,最后再在两个外层龙骨和两个内层龙骨形成的空腔内填充填充混凝土。本申请可以在不破坏结构柱冷弯薄壁钢板的情况下连接内外两层冷弯薄壁钢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柱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柱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房屋结构一般是指其建筑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两个部分。房屋在建设之前,根据其建筑的层数、造价、施工等来决定其结构类型。各种结构的房屋其耐久性、抗震性、安全性和空间使用性能是不同的,常见的房屋结构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和核心筒结构等,其中钢结构包括轻钢结构和重钢结构,而冷弯薄壁钢结构属于轻钢结构。
[0003]冷弯薄壁钢结构用各种冷弯型钢制成的结构,在房屋建筑中,冷弯型钢可用作钢架、桁架、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也被用作屋面檩条、墙架梁柱、龙骨、门窗、屋面板、墙面板、楼板等次要构件和围护结构。另外,利用冷弯型钢与钢筋混凝土形成组合梁、板、柱的冷弯型钢
‑‑
混凝土组合结构也成为工程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0004]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始采用上述冷弯型钢
‑‑
混凝土组合结构,例如申请号为202210808597.7的中国专利提出的结构柱、建筑物及结构柱的制造方法,通过将两个第一龙骨相对接并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同时通过两个第二龙骨相对设置并共同围合在两个第一龙骨外,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在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使得第一龙骨与第二龙骨连接稳固,从而使得结构柱形成多层结构,与传统的单片式薄壁型钢龙骨相比,能够大幅增强结构柱的强度、刚度以及抗弯性能,具有更好的抵抗水平荷载以及抵抗竖向荷载的能,并且通过在两个第一龙骨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腔内填入填充物,能进一步增加结构柱的抗压、抗剪切能力。而第一连接件和和第二连接件采用自攻螺丝或自钻自攻螺丝,需要在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的表面打孔再打入螺丝或直接将螺丝打入,这样会降低结构柱冷弯薄壁钢板的强度,影响结构柱的承载能力,而且施工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结构柱施工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结构柱冷弯薄壁钢板的情况下连接内外两层冷弯薄壁钢板,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结构柱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0009]S1:楼板混凝土浇筑之前,将定位连接结构焊接在楼板钢筋骨架;
[0010]S2:预制多个外层龙骨,将冷弯薄壁钢板的两侧弯制90度,两侧的弯起部分形成两个对称的外翼板,与两个外翼板连接的部分为外腹板,并将两个外翼板的自由侧边向内弯制90度形成两个相对的翻边一,将一块材质为冷弯薄壁钢板的条形第一加强肋焊接在外腹板竖向轴线处且与两个外翼板同侧布置,形成E型外层龙骨;
[0011]S3:预制多个内层龙骨,将冷弯薄壁钢板的两侧弯制90度,两侧的弯起部分形成两
个对称的内翼板,与两个内翼板连接的部分为内腹板,并将两个内翼板的自由侧边向内弯制90度形成两个相对的翻边二,内腹板的竖向轴线处弯制为U型的第二加强肋且与内翼板同侧设置,形成C型内层龙骨,两个外层龙骨形成的内轮廓尺寸与两个外层龙骨的外轮廓尺寸相匹配;
[0012]S4: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预制好的两个内层龙骨临时固定在定位连接结构上,两个内层龙骨开口侧相对设置;
[0013]S5:将一个外层龙骨开口侧对准两个内层龙骨的内翼板侧,用辅助工具将两个外翼板的开口端撑开,使两个外翼板配合两个翻边一夹住两个内层龙骨的内腹板外侧面,然后将该外层龙骨用力推向内层龙骨,两个翻边一分别嵌入两个第二加强肋外侧的U型槽内,同时第一加强肋插入两个翻边二之间;
[0014]S6:原理同S3,将另一个外层龙骨卡入两个外层龙骨的另一侧,此时另一个外层龙骨的两个翻边一分别嵌入内层龙骨两个第二加强肋的U型槽内,两个外层龙骨的翻边一嵌入第二加强肋的U型槽内并挤紧;
[0015]S7:将两个外层龙骨的下缘与定位连接结构焊接;
[0016]S8:在两个内层龙骨和外层龙骨形成的空腔内浇筑填充混凝土。
[0017]较佳的,所述翻边一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直角梯形,所述翻边一自由端的坡向朝外。
[0018]较佳的,所述第二加强肋外侧的U型槽宽度与两个所述翻边一的厚度之和相同。
[0019]较佳的,所述外层龙骨与所述内层龙骨均为镀锌薄壁型钢。
[0020]较佳的,所述填充混凝土为微膨胀细石混凝土。
[0021]较佳的,所述填充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减水剂。
[0022]较佳的,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钢板、预埋钢筋和定位钢筋,所述连接钢板上表面高程与所述楼板上表面高程相同,所述预埋钢筋设置多根且均匀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钢板的下表面,所述定位钢筋至少设置四根且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钢板的上表面,所述定位钢筋贴紧由所述外层龙骨和所述内层龙骨形成的空腔内侧壁,所述外层龙骨的下缘与所述连接钢板的上表面焊接,S1中的定位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步骤如下:
[0023]S1.1:根据设计图纸在楼板钢筋骨架上标注结构柱位置标记;
[0024]S1.2:将多根预埋钢筋均匀的焊接在连接钢板下表面;
[0025]S1.3:将连接钢板放置在标记处,并用水准仪控制连接钢板上表面的高程,使连接钢板上表面的高程与楼板上表面高程保持一致;
[0026]S1.4:将连接钢板通过预埋钢筋焊接在楼板钢筋骨架上;
[0027]S1.5:根据内层龙骨内侧壁轮廓将多根定位钢筋焊接在连接钢板上表面,并使定位钢筋垂直于连接钢板上表面。
[0028]较佳的,所述预埋钢筋的自由端设有弯钩。
[0029]较佳的,S4中两个预制好的内层龙骨通过多根定位钢筋临时固定在连接钢板上表面。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定位连接结构中的定位钢筋可以临时支撑内层龙骨,还可以快速定位结构柱的位置,填充混凝土凝固后可以提高结构柱下端与连接钢板连接处的抗剪强度,使结构柱和楼
板更加稳固的结合,两个内层龙骨通过定位钢筋卡在连接钢板上了,两个内层龙骨的开口侧相对,把一个外层龙骨的开口侧对准两个内层龙骨的内翼板侧,然后将该外层龙骨用力推向内层龙骨,翻边一设置为直角梯形,可以减小翻边一自由端与外翼板外侧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将该外层龙骨推向内层龙骨时,由于外层龙骨为薄壁型钢,具有柔性,外翼板会产生弹性变形,翻边一自由端设有的坡度可以起导向作用,在推动该外层龙骨时更加省力,该外层龙骨的两个外翼板恢复原状并紧贴内层龙骨的内腹板,两个翻边一分别嵌入两个第二加强肋外侧的U型槽内,同时第一加强肋插入两个翻边二之间,同理将另一个外层龙骨固定安装在两个内层龙骨另一侧,此时另一个外层龙骨的两个翻边一分别嵌入内层龙骨两个第二加强肋的U型槽内,两个外层龙骨的翻边一嵌入第二加强肋的U型槽内并挤紧,将两个外层龙骨的下缘与连接钢板的上表面焊接,这样就可以快速安装内层龙骨和外层龙骨,不需要通过螺丝固定,施工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柱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方法步骤如下:S1:楼板(3)混凝土浇筑之前,将定位连接结构(2)焊接在楼板(3)钢筋骨架;S2:预制多个外层龙骨(11),将冷弯薄壁钢板的两侧弯制90度,两侧的弯起部分形成两个对称的外翼板(113),与两个外翼板(113)连接的部分为外腹板(112),并将两个外翼板(113)的自由侧边向内弯制90度形成两个相对的翻边一(114),将一块材质为冷弯薄壁钢板的条形第一加强肋(111)焊接在外腹板(112)竖向轴线处且与两个外翼板(113)同侧布置,形成E型外层龙骨(11);S3:预制多个内层龙骨(12),将冷弯薄壁钢板的两侧弯制90度,两侧的弯起部分形成两个对称的内翼板(122),与两个内翼板(122)连接的部分为内腹板(123),并将两个内翼板(122)的自由侧边向内弯制90度形成两个相对的翻边二(121),内腹板(123)的竖向轴线处弯制为U型的第二加强肋(124)且与内翼板(122)同侧设置,形成C型内层龙骨(12),两个外层龙骨(11)形成的内轮廓尺寸与两个外层龙骨(11)的外轮廓尺寸相匹配;S4:楼板(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预制好的两个内层龙骨(12)临时固定在定位连接结构(2)上,两个内层龙骨(12)开口侧相对设置;S5:将一个外层龙骨(11)开口侧对准两个内层龙骨(12)的内翼板(122)侧,用辅助工具将两个外翼板(113)的开口端撑开,使两个外翼板(113)配合两个翻边一(114)夹住两个内层龙骨(12)的内腹板(123)外侧面,然后将该外层龙骨(11)用力推向内层龙骨(12),两个翻边一(114)分别嵌入两个第二加强肋(124)外侧的U型槽内,同时第一加强肋(111)插入两个翻边二(121)之间;S6:原理同S3,将另一个外层龙骨(11)卡入两个外层龙骨(11)的另一侧,此时另一个外层龙骨(11)的两个翻边一(114)分别嵌入内层龙骨(12)两个第二加强肋(124)的U型槽内,两个外层龙骨(11)的翻边一(114)嵌入第二加强肋(124)的U型槽内并挤紧;S7:将两个外层龙骨(11)的下缘与定位连接结构(2)焊接;S8:在两个内层龙骨(12)和外层龙骨(11)形成的空腔内浇筑填充混凝土(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帅于政常燕辉姬建刚胡林林杨佳军耿宝银蔡亚宽李闯万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