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194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2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二极管包括应力释放层和量子阱层保护结构;量子阱层保护结构包括依次沉积的至少一个循环结构,每个循环结构包括:在应力释放层上依次沉积的AlGaN垒层、第一AlN保护层、第二AlN保护层、第一AlInN保护层、InGaN阱层、第二AlInN保护层、第三AlN保护层和第四AlN保护层,第一AlInN保护层和第二AlInN保护层中的In组分含量均从远离InGaN阱层至靠近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设置第一AlInN保护层和第二AlInN保护层,保证InGaN阱层中含有较高的In组分含量,以获得高质量高发光率的红黄光InGaN阱层,保证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保证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保证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 ing Diode,LED),是一种常用的发光器件,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发光,它在照明领域应用广泛。发光二极管可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照明、平板显示、医疗器件等。这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时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器和照明。
[0003]商业应用中,普遍是以磷化铝铟镓AlInGaP为主进行红光LED结构开发,然而随着芯片尺寸的不断减少,AlInGaP基红光LED效率骤降严重。而氮化铟镓InGaN由于其较小的载流子扩散系数,更小的表面复合速率以及极强的载流子局域化,使得InGaN在小尺寸下拥有比AlInGaP更高的发光效率,更低的效率骤降。
[0004]但是InGaN中的铟In组分含量并不稳定,极易析出,随着In组分含量的减少,导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以解决发光二极管由于In组分析出导致的发光效率低的问题。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应力释放层;
[0007]沉积在所述应力释放层上的量子阱层保护结构;/>[0008]所述量子阱层保护结构包括依次沉积的至少一个循环结构,每个所述循环结构包括:
[0009]在所述应力释放层上依次沉积的AlGaN垒层、第一AlN保护层、第二AlN保护层、第一AlInN保护层和InGaN阱层,其中,所述第一AlInN保护层中的In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0]在所述InGaN阱层上依次沉积的第二AlInN保护层、第三AlN保护层和第四AlN保护层,其中,所述第二AlInN保护层中的In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1]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循环结构的循环次数大于或等于3。
[0012]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AlIn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为700~800℃,沉积厚度为1~20A;
[0013]所述第一AlInN保护层中的Al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4]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AlIn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为700~800℃,沉积厚
度为1~20A;
[0015]所述第二AlInN保护层中的Al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6]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InGaN阱层的沉积温度为700~800℃,沉积厚度为10~50A;
[0017]所述InGaN阱层的In组分含量为10%~50%。
[0018]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Al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为800~900℃,沉积厚度为1~20A;
[0019]所述第二Al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为700~800℃,沉积厚度为1~20A。
[0020]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三Al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为700~800℃,沉积厚度为1~20A;
[0021]所述第四Al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为800~900℃,沉积厚度为1~20A。
[0022]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二Al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小于所述第一Al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
[0023]所述第三Al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小于所述第一Al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
[0024]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AlGaN垒层为Si掺杂AlGaN,掺杂浓度1E17~1E18atoms/cm3,沉积温度为800~900℃,沉积厚度为30~200A。
[0025]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6]沉积应力释放层;
[0027]在所述应力释放层上沉积量子阱层保护结构;
[0028]所述量子阱层保护结构包括依次沉积的至少一个循环结构,每个所述循环结构包括:
[0029]在所述应力释放层上依次沉积AlGaN垒层、第一AlN保护层、第二AlN保护层、第一AlInN保护层和InGaN阱层,其中,所述第一AlInN保护层中的In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增大;
[0030]在所述InGaN阱层上依次沉积第二AlInN保护层、第三AlN保护层和第四AlN保护层,其中,所述第二AlInN保护层中的In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增大。
[0031]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包括依次沉积的至少一个循环结构,每个循环结构包括:在应力释放层上依次沉积的AlGaN垒层、第一AlN保护层、第二AlN保护层、第一AlInN保护层和InGaN阱层,第一AlInN保护层中的In组分含量从远离InGaN阱层至靠近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增大;在InGaN阱层上依次沉积的第二AlInN保护层、第三AlN保护层和第四AlN保护层,第二AlInN保护层中的In组分含量从远离InGaN阱层至靠近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设置第一AlInN保护层和第二AlInN保护层对InGaN阱层进行保护,保证InGaN阱层中含有较高的In组分含量,以获得高质量高发光率的红黄光InGaN阱层,从而保证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
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
应力释放层;2

AlGaN垒层;3

第一AlN保护层;4

第二AlN保护层;5

第一AlInN保护层;6

InGaN阱层;7

第二AlInN保护层;8

第三AlN保护层;9

第四AlN保护层;10

衬底;11

缓冲层;12

非故意掺杂层;13

电子提供层;14

电子阻挡层;15

空穴提供层;16

欧姆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应力释放层;沉积在所述应力释放层上的量子阱层保护结构;所述量子阱层保护结构包括依次沉积的至少一个循环结构,每个所述循环结构包括:在所述应力释放层上依次沉积的AlGaN垒层、第一AlN保护层、第二AlN保护层、第一AlInN保护层和InGaN阱层,其中,所述第一AlInN保护层中的In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所述InGaN阱层上依次沉积的第二AlInN保护层、第三AlN保护层和第四AlN保护层,其中,所述第二AlInN保护层中的In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结构的循环次数大于或等于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lIn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为700~800℃,沉积厚度为1~20A;所述第一AlInN保护层中的Al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lInN保护层的沉积温度为700~800℃,沉积厚度为1~20A;所述第二AlInN保护层中的Al组分含量从远离所述InGaN阱层至靠近所述InGaN阱层的方向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InGaN阱层的沉积温度为700~800℃,沉积厚度为10~50A;所述InGaN阱层的In组分含量为10~5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国昌陈浩江汉徐志军程虎徐洋洋王文君苑树伟
申请(专利权)人:聚灿光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