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771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包括操作手柄和支架体,所述操作手柄尾端设有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右端设有连接支架,且所述连接支架和第一固定环内部均设有覆膜;所述连接支架右端设有第二固定环,且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端呈杯状,下端向外延伸呈喇叭状。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形状设计合理,喇叭口呈阶梯状扩大,顺应性好,固定牢靠,部分覆膜支架设计,同时具有覆膜支架和非覆膜支架的优点,相较于现有技术要更简单一步支架部署过程,手术时间和再次介入的需求显着降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患者的不适,并降低辐射暴露的风险,且设有多种规格的支架,便于临床操作多种需求。便于临床操作多种需求。便于临床操作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治疗无法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标准,然而,5%~10%的病人由于恶性十二指肠梗阻、解剖改变、无法插管乳头或穿过总胆管狭窄而导致ERCP失败,需要采用其他减压方法,如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手术旁路和EUS引导下的胆道引流(EUS

BD)。PTCD采用外引流的方式将胆汁引流体外,改变胆汁的正常代谢途径,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及消化不良等症状,PTCD主要的并发症有感染、出血、胆漏、支架移位或堵塞及导管滑脱、外部导管感染和瘘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33%。所以,EUS

BD已成为ERCP术后失败时进行胆道引流的一项优选方案,EUS

BD微创手术的技术和临床成功率高,入路途径多种灵活,无外管放置,减少了感染的风险,术后恢复快,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置入胆道支架再次梗阻,可通过透壁瘘管再次进行介入治疗。但EUS

BD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常见并发症包括胆漏、出血、胆管炎、败血症和腹膜炎,较罕见的并发症有腹膜腔内支架移位和致命性穿孔。
[0003]EUS

BD常用的两种支架,该方法常用的就两种支架,覆膜支架与非覆膜支架,区别在于覆膜支架上有膜性的结构,覆膜支架可以很好的阻止新生肉芽组织通过金属支架,减少包埋的风险,但也增大了支架迁移风险,而非覆膜支架易比覆膜支架更加易包埋。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各种半覆膜的支架,但大多都规格单一,无法满足多种入路的解剖特征需求。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210130977U公开了一种半覆膜胃胆吻合支架,该支架包括胃段支架和胆道段支架,二者为一体连接,均由临床可接受的金属材质制成;胃段支架开放端延伸出一个胃端固定环,胃端固定环径与胃段支架同轴,胃段支架和胃端固定环内均设有覆膜;胆道段支架开放端延伸出一个胆道端固定环,胆道端固定环与胆道段支架同轴;胆道端固定环外径小于胃端固定环外径。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腹腔内胆漏及胃段肿瘤组织及肉芽组织的长入堵塞支架,同时防止胆道段支架的堵塞,尤其适用于胆管中上段及肝内胆管系统的引流。对于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或ERCP失败的患者,利用EUS引导下本胃胆吻合支架,行内引流的临床效果良好。但该装置的覆膜位置和非覆膜位置设置不当,没有覆膜位置容易管腔粘连,渗漏和支架迁移,支架保持其位置不会引起压力损伤或增生性组织反应。
[0005]综上所述,亟需一种不仅两端设有锚定装置的半覆膜支架,还合理设置支架的形状和覆膜位置,覆膜位置阻止了新生肉芽通过网状物的生长,使得使用收紧在鞍部的圈套容易拔除,非覆膜位置的设置更能增加阻力,减少脱落的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两端设有锚定装置的半覆膜支架,还合理设置支
架的形状和覆膜位置,覆膜位置阻止了新生肉芽通过网状物的生长,使得使用收紧在鞍部的圈套容易拔除,非覆膜位置的设置更能增加阻力,减少脱落的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包括操作手柄和支架体,所述操作手柄尾端设有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环,且所述第一固定环呈内陷圆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右端设有连接支架,且所述连接支架和第一固定环内部均设有覆膜;所述连接支架右端设有第二固定环,且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端呈杯状,下端向外延伸呈喇叭状,上下端拐角为135
°
,上端覆膜下端不覆膜。
[0009]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支架体分为胰管和胆管。
[0010]更优选地,所述胰管的第一固定环最大直径为10mm,连接支架最小直径为4mm,长度为5cm、7cm、9cm或12cm,第二固定环覆膜部分最大直径为5mm,长度10mm,非覆膜部分最大直径为6mm,长度为4mm。
[0011]更优选地,所述胆管的第一固定环最大直径为20mm,连接支架最小直径为8mm,覆膜长度为5cm、7cm、9cm或12cm,第二固定环覆膜部分最大直径为10mm,长度10mm,非覆膜部分最大直径为12mm,长度为5mm。
[0012]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支架体为网状支架。
[0013]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
[0014]1、本专利技术形状设计合理,喇叭口呈阶梯状扩大,顺应性好,固定牢靠,还两端固定,裸露部分起到锚定作用,且一端采用非覆膜支架,另一端及全身采用覆膜支架,而覆膜位置和非覆膜位置设计合理,非覆膜结构的设置具有增加阻力、减少脱落的作用,防止支架迁移,覆膜结构的设置能阻止新生肉芽通过网状物的生长,使得使用收紧在鞍部的圈套容易拔除,也同时减少了减少管腔粘连、支架包埋和渗漏,且支架保持其位置不会引起压力损伤或增生性组织反应。
[0015]2、本专利技术直径大,便于引流操作,也设有多种规格的支架,便于临床操作多种需求,且相较于现有技术要更简单一步的支架部署过程,使得手术时间和再次介入的需求显着降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患者的不适,并降低辐射暴露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的操作手柄。
[0017]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的支架体(图中所标B处为未覆膜的支架体)。
[0018]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的支架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1]1.操作手柄2.支架体21.第一固定环22.连接支架
23.第二固定环 [0022]实施例1
[0023]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的操作手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的支架体(图中所标B处为未覆膜的支架体),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的支架体的剖面图。所述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包括操作手柄1和支架体2,所述操作手柄尾端设有支架体,如图1所示,所标A处代表支架未释放状态,由操作手柄操作将其释放为图2状态;所述支架体2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环21,且所述第一固定环21呈内陷圆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21右端设有连接支架22,且所述连接支架22和第一固定环21内部均设有覆膜;所述连接支架22右端设有第二固定环23,且所述第二固定环23上端呈杯状,下端向外延伸呈喇叭状,上下端拐角为135
°
,上端覆膜下端不覆膜。
[002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支架体2分为胰管和胆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包括操作手柄和支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尾端设有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环,且所述第一固定环呈内陷圆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右端设有连接支架,且所述连接支架和第一固定环内部均设有覆膜;所述连接支架右端设有第二固定环,且所述第二固定环上端呈杯状,下端向外延伸呈喇叭状,上下端拐角为135
°
,上端覆膜下端不覆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分为胰管和胆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胆胰管引流Notes术的部分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胰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百文谢旎倪建波傅承宏夏幼晨毛雨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