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41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包括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隔离罩,定子组件包括两组由相同数量定子叠片压合形成的定子叠层,两组定子叠层之间设有环变绕组;转子组件包括套装在转子轴上的转子,由前半转子、倾斜的转子叠层和后半转子依次压合构成圆柱体;转子叠层倾斜的两个端点与两组定子叠层的左端和右端平齐;转子叠层的厚度与单个定子叠层宽度一致,并且转子叠层与单个定子叠层对齐。通过设置两组相同的定子叠层,配合倾斜的转子叠层,能输出正余弦电压信号。转子叠层的设置取消了原有环变绕组的结构,避免了在转子组件中绕制漆包线,提高了传感器在液压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进而保证传感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性和可靠性。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旋转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正余弦传感器作为一种轴角传感器,在伺服系统、数据传输系统、随动系统和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产品在液压系统中使用时,整个正余弦传感器的内部均浸润在液压介质中。而在正余弦传感器中的主要部件为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现有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中均设有用于产生磁场的环变绕组。而环变绕组是由漆包线绕制而成。所以当正余弦传感器内部充满液压介质时,环变绕组会长时间暴露在液压介质中,而漆包线会被逐渐腐蚀,不仅产品可靠性降低,而且容易引起产品故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间增加一个隔离罩。通过隔离罩与传感器的外壳焊接,将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产生物理隔离。此时,液压介质仅仅会充满隔离罩与转子组件之间的空间。定子组件不再受到液压介质的浸润。虽然这一方案保护了定子组件,但是转子组件中的漆包线仍然存在被腐蚀的风险。所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能够正常输出正余弦电压信号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传感器的耐腐蚀性,保证传感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包括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隔离罩,隔离罩位于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间,隔离罩与壳体固定形成一个密封腔,定子组件位于密封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两组由相同数量定子叠片压合形成的定子叠层,两组定子叠层之间设有环变绕组;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套装在转子轴上的转子,转子由前半转子、倾斜的转子叠层和后半转子依次压合形成圆柱体;倾斜的转子叠层的轴向剖面为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行的上下两条边与转子的轴线平行;转子叠层倾斜的两个端点分别与两组定子叠层的左端和右端上下平齐;转子叠层的厚度与单个定子叠层的宽度一致,并且转子叠层与单个定子叠层对齐;定子叠层与转子叠层之间留有间距。
[0006]进一步,所述转子的外圆周上设置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与转子同轴,环状凹槽与定子组件中环变绕组位置相对。
[0007]进一步,所述环状凹槽的宽度大于环变绕组的宽度,且小于转子叠层的厚度。
[0008]进一步,所述环状凹槽的深度等于定子叠层和转子叠层之间的间距。
[0009]进一步,所述转子轴通过前盖与所述隔离罩固定连接,前盖的左端为一个具有中心孔的圆盘,右端为一个轴筒;转子轴的轴身通过轴承安装在轴筒内,转子轴的前端伸出前盖左端圆盘的中心孔,转子轴的后端伸出轴筒,前盖的圆盘与隔离罩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转
子通过转子套筒与转子轴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转子套筒的左端为一个圆柱形的型腔,右端为一个通孔,型腔的直径大于前盖轴筒的外径,轴筒与型腔之间留有间隙;通孔的孔径与转子轴的后端轴径相适配,转子轴插装在通孔内通过销钉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前半转子的左端面竖直、右端面倾斜,前半转子倾斜的右端面与转子叠层左端的倾斜面贴合;后半转子的左端面倾斜、右端面竖直,后半转子倾斜的左端面与转子叠层右端的倾斜面贴合。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组相同的定子叠层,并配合倾斜的转子叠层,能输出正余弦电压信号。同时,转子叠层的设置取消了原有环变绕组的结构,避免了在转子组件中绕制漆包线,提高了传感器在液压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进而保证传感器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轴向剖视图。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子和转子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环状凹槽结构示意图。
[0020]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子叠层与定子叠层的关系示意图。
[0021]图中:1、定子组件,2、转子组件,3、壳体,4、隔离罩,5、定位环,6、后盖,7、压线座,8、O型密封圈,9、定子叠层,10、环变骨架,11、定子衬套,12、环变绕组, 13、转子轴,14、前盖,14

1、圆盘,14

2、轴筒,15、销钉,16、轴承,17、转子套筒,17

1、型腔17

1,17

2、通孔,18、转子,19、前半转子, 20、转子叠层,21、后半转子,22、环状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包括安装在壳体3内部的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如图2和图3所示,定子组件1包括两组相同的定子叠层9、环变骨架10和定子衬套11。两组定子叠层9均由数量相同的定子叠片压合而成。环变骨架10的中间绕有环变绕组12。两组定子叠层9对称设置在环变绕组12左右两侧的环变骨架10上。定子衬套11套装在定子叠层9上。定子衬套11固定在壳体3的内壁上。在定子叠层9的槽内嵌有两组互相垂直的正弦、余弦绕组,作为输出线圈。为了定子组件1与液压介质能够隔离,在定子组件1与转子组件2之间设置隔离罩4,隔离罩4的端口与壳体3的前端口焊接。壳体3的后端口旋有后盖6。后盖6与衬套之间设有定位环5。隔离罩4与壳体3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腔。定子组件1被隔离在壳体3与隔离罩4之间的密封腔中,液压介质无法进入定子组件1。
[0024]如图4和图5所示,转子组件2包括转子轴13、前盖14、转子套筒17以及转子18。前盖
14的左端为一个具有中心孔的圆盘14

1,右端为一个轴筒14

2。转子轴13的轴身通过轴承16安装在轴筒14

2内,转子轴13的前端伸出前盖14左端圆盘14

1的中心孔,转子轴13的后端伸出轴筒14

2。圆盘14

1与隔离罩4密封固定连接。
[0025]如图4和图6所示,转子套筒17套装在前盖14的轴筒14

2和转子轴13的后端上。转子套筒17的左端为一个圆柱形的型腔17

1,右端为一个通孔17

2。型腔17

1的直径大于前盖14轴筒14

2的外径。轴筒14

2与型腔17

1之间留有间隙。通孔17

2的孔径与转子轴13的后端轴径相适配。转子轴13插装在通孔17

2内形成间隙配合。并且通孔1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包括壳体、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隔离罩,隔离罩位于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之间,隔离罩与壳体固定形成一个密封腔,定子组件位于密封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两组由相同数量定子叠片压合形成的定子叠层,两组定子叠层之间设有环变绕组;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套装在转子轴上的转子,转子由前半转子、倾斜的转子叠层和后半转子依次压合形成圆柱体;倾斜的转子叠层的轴向剖面为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行的上下两条边与转子的轴线平行;转子叠层倾斜的两个端点分别与两组定子叠层的左端和右端上下平齐;转子叠层的厚度与单个定子叠层的宽度一致,并且转子叠层与单个定子叠层对齐;定子叠层与转子叠层之间留有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外圆周上设置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与转子同轴,环状凹槽与定子组件中环变绕组位置相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异型转子结构的正余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槽的宽度大于环变绕组的宽度且小于转子叠层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轩陈皓赵世清孟豪李瑞成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东方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