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萍萍专利>正文

一种送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40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管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转动连接有放置台,所述支撑板内部设置有控制放置台转动的卸管控制组件,所述放置台上方设置有活动压板,所述放置台和活动压板相对侧面均开设有卡紧槽,所述放置台顶面设置有控制活动压板升降的压紧控制组件,所述支撑板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压紧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箱,且控制箱固定连接在放置台顶面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送管装置在使用中实现了便于对管道进行有效限位的效果,使得管道在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了管道掉落造成损坏或人员受伤的情况,并且当搬运至目的地后能够辅助进行下料,使得下料更加轻松省力。轻松省力。轻松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市政建设中给排水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进行给排水建设时需要搭建下水管道,在搭建下水管道时需要运输下水管管材进行安装,一般运输下水管管材时受区域限制,管材需要人工进行运输,通常采用简单的运输推车进行推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6737441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市政给排水的送管装置,包括移动底板,所述移动底板上螺纹连接设有抬升机构,所述抬升机构贯穿移动底板,所述抬升机构的顶面卡合设有放置机构,所述移动底板的顶面外侧固定设有推动机构。针对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中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的送管装置在对管道进行输送的过程中,缺乏对管道进行有效限位的结构,如果路途颠簸,极容易造成管道掉落,使得管道受损甚至造成人员受伤,此外当管道搬运至合适地点后,下料仍然完全依赖人工搬运,操作起来较为费力。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送管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送管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送管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转动连接有放置台,所述支撑板内部设置有控制放置台转动的卸管控制组件,所述放置台上方设置有活动压板,所述放置台和活动压板相对侧面均开设有卡紧槽,所述放置台顶面设置有控制活动压板升降的压紧控制组件,所述支撑板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有移动轮。
[0007]优选的,所述压紧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箱,且控制箱固定连接在放置台顶面右侧,且控制箱表面与活动压板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箱内壁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端部与活动压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正面和背面均贯通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壁与支撑杆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放置台顶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台,且固定台表面与活动压板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卸管控制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板内壁前侧,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支撑板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滑柱滑动连接,所述滑柱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柱,且转动柱端部与放置台底面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面前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且放置台处于水平状态时其底面与支撑块顶面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柱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转动柱在第二螺纹套左右两侧呈对称
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移动轮为活动带刹车脚轮,所述支撑板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活动压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压紧垫,且压紧垫位于卡紧槽的内壁。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送管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送管装置,将管道放置在放置台顶部的卡紧槽内部,通过压紧控制组件控制活动压板下降,对管道进行压紧限位,即可通过支撑板和移动轮对管道进行移动输送,到达地点后,通过压紧控制组件控制活动压板上升,解除对管道的限位,通过卸管控制组件驱动放置台发生转动,使得放置台和管道处于倾斜状态,即可方便对管道进行下料,在使用中实现了便于对管道进行有效限位的效果,使得管道在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了管道掉落造成损坏或人员受伤的情况,并且当搬运至目的地后能够辅助进行下料,使得下料更加轻松省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送管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的活动压板结构仰视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的控制箱结构侧剖图;
[0017]图4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结构俯剖图。
[0018]图中标号:1、支撑板,2、放置台,3、活动压板,4、卡紧槽,5、压紧控制组件,501、控制箱,502、第一电机,503、第一螺纹柱,504、支撑杆,505、滑槽,506、固定台,507、第一螺纹套,6、压紧垫,7、卸管控制组件,701、第二电机,702、第二螺纹柱,703、第二螺纹套,704、滑柱,705、限位杆,706、转动柱,8、支撑块,9、移动轮,10、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送管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活动压板结构仰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控制箱结构侧剖图;图4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结构俯剖图。
[0021]送管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顶面转动连接有放置台2,支撑板1内部设置有控制放置台2转动的卸管控制组件7,卸管控制组件7包括第二电机701,且第二电机701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内壁前侧,第二电机70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柱702,第二螺纹柱702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703,第二螺纹套703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柱704,支撑板1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05,且限位杆705与滑柱704滑动连接,滑柱704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柱706,且转动柱706端部与放置台2底面转动连接,更具体的为,通过第二电机701运行,驱动第二螺纹柱702发生转动,在螺纹作用下带动第二螺纹套703移动,进而带动滑柱704沿着限位杆705的表面滑动,再推动转动柱706发生转动,转动柱706推动放置台2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放置台2发生倾斜,使得管道能够沿着放置台2的顶部滑动,从而方便进行下料,转动柱706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转动柱706在第二螺纹套703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两组转动柱706,使得对于放置台2的支撑更加平衡且稳定,放置台2上方设置有活动压板3,放置台2和活动压板3相对侧面均开设有卡紧槽4,放置台2顶面设置有控制活
动压板3升降的压紧控制组件5,压紧控制组件5包括控制箱501,且控制箱501固定连接在放置台2顶面右侧,且控制箱501表面与活动压板3滑动连接,控制箱501内壁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02,第一电机50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503,第一螺纹柱503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507,第一螺纹套507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04,且支撑杆504端部与活动压板3顶面固定连接,控制箱501正面和背面均贯通开设有滑槽505,且滑槽505内壁与支撑杆504表面滑动连接,放置台2顶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台506,且固定台506表面与活动压板3滑动连接,更具体的为,将管道放置在放置台2的顶部,通过第一电机502运行,驱动第一螺纹柱503发生转动,在螺纹作用下带动第一螺纹套50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504沿着滑槽505的内壁滑动,推动活动压板3沿着固定台506和控制箱501的表面下降,对管道进行触压限位,第一电机502的输出端反向转动,即可带动活动压板3上升,解除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转动连接有放置台,所述支撑板内部设置有控制放置台转动的卸管控制组件,所述放置台上方设置有活动压板,所述放置台和活动压板相对侧面均开设有卡紧槽,所述放置台顶面设置有控制活动压板升降的压紧控制组件,所述支撑板底面四角处均设置有移动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箱,且控制箱固定连接在放置台顶面右侧,且控制箱表面与活动压板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箱内壁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端部与活动压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正面和背面均贯通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壁与支撑杆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放置台顶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台,且固定台表面与活动压板滑动连接。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萍萍郭靖
申请(专利权)人:梁萍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