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111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包括两岸道路段、路肩植被种植段、第一、二、三植被种植坡段、水生生物段、路肩植被种植段蓄水区、第一、二、三植被种植坡段蓄水区,下设输水管道,分为纵向、横向输水管道,横向输水管道上设有穿孔管。该自然生态护坡形式可以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对悬浮固体颗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0%、30%以上,还能去除少量的重金属和油类物质;并促进雨水渗透,降低雨水通过生态护坡的流速,减少水土流失;该自然生态护坡形式构建了一个局部的生态圈,将岸上、水中、土壤三者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链对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样性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样性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是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扩大,很多地表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面源污染。传统的河湖护坡形式如图1所示,一般采用硬质护坡、驳岸或垂直挡墙,在防护安全上效果较好,但是该形式破坏了河道岸上、岸下的生态系统链接,截断了河道岸上、岸下的土壤生态系统(尤其微生物)链接。雨天时,会存在道路上面源污染经过护坡被冲刷至河湖,河湖的硬质护坡形式对面源污染控制效果很弱。当水体中夹杂着较多污染物时,硬质护坡不能起到过滤净化作用,进而给自然河湖增加了环境污染负荷,破坏了原有水体水质。同时,采用硬化护坡形式,会影响两栖类动物的水陆生活习性,对于保护两栖类动物是非常不利的。还有,硬质护坡形式对河湖景观效果冲击较大。基于以上原因,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当水体中夹杂着较多污染物时,硬质护坡不能起到过滤净化作用,进而给自然河湖增加了环境污染负荷,破坏了原有水体水质以及硬质护坡对河湖景观效果冲击较大。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岸道路段、路肩植被种植段、挺水植物种植坡段、浮叶植物种植坡段、沉水植物种植坡段、水生生物段,
[0005]所述的路肩植被种植段下部设置路肩植被种植段渗透层结构、所述的挺水植物种植坡段底部设置第一植被渗透层结构、所述的浮叶植物种植坡段底部设置第二植被渗透层结构、所述的沉水植物种植坡段底部设置第三植被渗透层结构,
[0006]所述的路肩植被种植段、挺水植物种植坡段、浮叶植物种植坡段、沉水植物种植坡段的中对应设置路肩植被种植段蓄水区、挺水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浮叶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沉水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
[0007]所述的路肩植被种植段蓄水区、挺水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浮叶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沉水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底端间隔设置多个输水管道,输水管道横向的顶面上均布穿孔。
[0008]所述的路肩植被种植坡段渗透层结构从上至下由:细砂过滤层、粗砂过滤层、砾石过滤层组成,
[0009]挺水植物种植坡段渗透层结构从上至下由:细砂过滤层、粗砂过滤层、沸石过滤层组成,
[0010]浮叶植物种植坡段渗透层结构从上至下由:细砂过滤层、粗砂过滤层、蛭石过滤层
组成,
[0011]沉水植物种植坡段渗透层结构从上至下由:细砂过滤层、粗砂过滤层、页岩石过滤层组成。
[0012]该技术的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包括两岸道路段、植草沟、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水位线、鱼类、螺类、贝类、两栖动物。护坡二台高程低于河湖水体常水位30cm,河湖近岸水深在1

1.5m之间。该形式形成了一个海绵自然生态系统,构建了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有效链接途径,为两栖类生物营造有利的生活环境,同时创造了陆生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通道,为植物生长、根隙微生物生存提供有利条件。雨天时,地面雨水汇入自然生态护坡,该形式一定程度上对雨水又能起到“蓄、滞、渗、净、用、排”的作用,从而有效控制了雨水中的污染,又能有效利用雨水,也缓冲了雨水对岸坡的冲刷。同时,该形式构成了生态净化处理河湖水体新形式,河湖水体通过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形成一个局部的水生态系统,一方面用于河湖生态修复的自然生态护坡构建,另一方面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吸收、利用,进而净化水体。该形式不仅能减少水土流失,还能增强景观效果,改善河湖岸边空间感。
[0013]本技术的优点为:本技术将道路、自然护坡、河湖水体三者系统、有机的结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护坡形式。
[0014]该自然生态护坡形式可以有效控制地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对悬浮固体颗粒、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0%、30%以上,还能去除少量的重金属和油类物质;
[0015]该自然生态护坡形式可以拦截雨水,并促进雨水渗透,降低雨水径流速度,削减径流峰流量,减少水土流失;
[0016]该自然生态护坡形式构建了一个局部的生态圈,植物作为生产者,动物作为消费者,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将岸上、水中、土壤三者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链,并相互之间交叉联系;
[0017]相比较硬质护坡形式,该自然生态护坡形式建设投资费用能节约60%;
[0018]该自然生态护坡形式尤其利于两栖类动物的水陆生存,又因两栖动物位于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对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的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结构。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状态的剖面图。
[0023]图4为本技术输水管道横向部分的俯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状态的另一段的剖面图(未实施输水管道的整体剖面状态)。
[0025]图中:1.两两岸道路段、2.路肩植被种植段、3.挺水植物种植坡段、4.浮叶植物种植坡段 5.沉水植物种植坡段、6.水生生物段 7.路肩植被种植段蓄水区、8.挺水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9.浮叶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10.沉水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11.输水管道、12.穿孔、13.细砂过滤层、14.粗砂过滤层、15.砾石过滤层、16.沸石过滤层、17.蛭石过滤层、
18.页岩石过滤层、19.土壤层、20.隔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申请文本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实施例1,如图2、3所示,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包括两岸道路段1、路肩植被种植段2、挺水植物种植坡段3、浮叶植物种植坡段4、沉水植物种植坡段5、水生生物段6、路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内河道生态修复的水生态系统构建形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岸道路段、路肩植被种植段、挺水植物种植坡段、浮叶植物种植坡段、沉水植物种植坡段、水生生物段,所述的路肩植被种植段、挺水植物种植坡段、浮叶植物种植坡段、沉水植物种植坡段的中对应设置路肩植被种植段蓄水区、挺水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浮叶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沉水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所述的路肩植被种植段中设置路肩植被种植段渗透层结构、所述的挺水植物种植坡段中设置第一植被渗透层结构、所述的浮叶植物种植坡段中设置第二植被渗透层结构、所述的沉水植物种植坡段中设置第三植被渗透层结构,所述的路肩植被种植段蓄水区的侧端和底部以及与挺水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浮叶植物种植坡段蓄水区、沉水植物种植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明飞周兴胜戚甫长舒凤月胡靓慧王伟张唤黄俊温新利项贤领余平夏云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