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997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涉及输液管理技术领域,包括输液架,所述输液架的顶端设置有控制管理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输液袋的重量到达设置的数值时,重量传感器将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件,驱动件控制活动块将输液管一挤压在开关筒的内侧,从而使输液管一停止向下输液,当另一个输液袋内的药液也变少时,控制器控制顶部的驱动件及报警器,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提醒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需及时更换输液袋,通过输液漏斗和控制管理设备的组成,不需要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一直盯瓶或监视,可以使医护人员无需多次更换输液药袋或输液药瓶,提高了输液的便捷性和使用效果,极大地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利于长期进行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


[0001]本技术涉及输液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常用于临床治疗,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6755114U的“一种利于散热智能输液监控器终端”,利于散热智能输液监控器终端包括:外壳,外壳内部上下方分别设有控制器和重量传感器,且重量传感器底部固定有挂钩;外壳内壁底部嵌入有位于重量传感器下方的填充块,且填充块上表面中心开有贯穿出外壳底部中心的贯穿口,且贯穿口前后两侧中部开有侧槽,侧槽内垂直固定有滑杆,且挂钩末端依次穿过贯穿口和外壳底部,挂钩外壁前后两侧中上方固定有滑块;控制器外部包裹有位于外壳内部的冷却管一。
[0004]目前在输液时需要患者自己盯瓶或家属人工监视,由于治疗需要对同一患者进行多瓶或多袋输液时,护士要经常进行输液药袋或输液药瓶更换,来回次数很多,工作量大,对护士和家属都是一种不小负担,降低了输液的使用效果,极大地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目前在输液时需要患者自己盯瓶或家属人工监视,由于治疗需要对同一患者进行多瓶或多袋输液时,护士要经常进行输液药袋或输液药瓶更换,来回次数很多,工作量大,对护士和家属都是一种不小负担,降低了输液的使用效果,极大地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包括输液架,所述输液架的顶端设置有控制管理设备,所述输液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泵盘和活动杆,所述支撑杆二的顶端设置有调节旋转钮,且所述支撑杆二的前侧设置有输液漏斗,所述输液漏斗的底部设置有输液管二,所述控制管理设备包括控制面板、控制器、固定环、开关筒、滑动框、调节杆、重量传感器和顶杆,所述重量传感器和顶杆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重量传感器的底部设置有挂钩,所述控制器的前侧与控制面板的后侧固定安装,且所述控制面板的前侧一端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控制面板的前侧另一端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固定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驱动件,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驱动件的一端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固定环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开关筒的外侧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开关筒的一端与滑动框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活动块的外侧与滑动框的内侧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顶部与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顶部与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两侧对称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环,所述顶杆的一端与重量传感器的顶部固定安装,且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与活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重量传感器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线,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控制器的后侧活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一的顶部与泵盘的底部一端固定安装,且所述支撑杆一的底部与支撑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二的底端与泵盘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挂钩的底端设置有输液袋,所述输液袋的底部设置有输液管一。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4]本技术中,当其中一个输液袋内的药液变少,输液袋的重量到达设置的数值时,重量传感器将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驱动件,驱动件使活动块滑动到开关筒内侧,活动块可以将输液管一挤压在开关筒的内侧,从而使该输液管一停止向下输液,当另一个输液袋内的药液也变少时,控制器控制顶部的驱动件及报警器,当两个重量传感器底部重量均达到设置数值时,报警器发出警报声,提醒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需及时更换输液袋,通过输液漏斗和控制管理设备的组成,不需要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一直盯瓶或监视,可以使医护人员无需多次更换输液药袋或输液药瓶,当两个输液袋内药液均输液完成后再更换即可,提高了输液的便捷性,提高了输液的使用效果,极大地降低了工作的难度,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正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的控制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的控制管理设备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例说明:1、输液架;3、控制管理设备;11、支撑底座;12、支撑杆一;16、泵盘;17、支撑杆二;18、输液漏斗;19、输液管二;20、调节旋转钮;21、活动杆;22、限位环;23、输液管一;24、输液袋;31、报警器;32、控制面板;33、显示屏;34、开关筒;35、固定环;36、固定杆;37、连接线;38、重量传感器;39、挂钩;40、顶杆;41、控制器;42、驱动件;43、调节杆;44、活动块;45、滑动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
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包括输液架1,输液架1的顶端设置有控制管理设备3,输液架1包括支撑底座11、支撑杆一12、支撑杆二17、泵盘16和活动杆21,支撑杆二17的顶端设置有调节旋转钮20,且支撑杆二17的前侧设置有输液漏斗18,输液漏斗18的底部设置有输液管二19,控制管理设备3包括控制面板32、控制器41、固定环35、开关筒34、滑动框45、调节杆43、重量传感器38和顶杆40,重量传感器38和顶杆4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重量传感器38的底部设置有挂钩39,控制器41的前侧与控制面板32的后侧固定安装,且控制面板32的前侧一端设置有报警器31,控制面板32的前侧另一端设置有显示屏33,固定环3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驱动件42,调节杆43的一端与驱动件42的一端活动连接,且调节杆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44,固定环35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36,固定杆36的一端与开关筒34的外侧固定连接,当其中一个输液袋24内的药液变少,从而使输液袋24的重量到达设置的数值时,重量传感器38通过连接线37将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41,控制器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器,包括输液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架(1)的顶端设置有控制管理设备(3),所述输液架(1)包括支撑底座(11)、支撑杆一(12)、支撑杆二(17)、泵盘(16)和活动杆(21),所述支撑杆二(17)的顶端设置有调节旋转钮(20),且所述支撑杆二(17)的前侧设置有输液漏斗(18),所述输液漏斗(18)的底部设置有输液管二(19),所述控制管理设备(3)包括控制面板(32)、控制器(41)、固定环(35)、开关筒(34)、滑动框(45)、调节杆(43)、重量传感器(38)和顶杆(40),所述重量传感器(38)和顶杆(4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重量传感器(38)的底部设置有挂钩(39),所述控制器(41)的前侧与控制面板(32)的后侧固定安装,且所述控制面板(32)的前侧一端设置有报警器(31),所述控制面板(32)的前侧另一端设置有显示屏(33),所述固定环(3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驱动件(42),所述调节杆(43)的一端与驱动件(42)的一端活动连接,且所述调节杆(4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44),所述固定环(35)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36),所述固定杆(36)的一端与开关筒(34)的外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管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国肖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云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