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99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包括弧形的罩体,所述罩体两端与固定带的两端固接,所述罩体与所述固定带的环形内侧表面设有一圈气囊,所述气囊外接气压调节组件,其中佩戴该颈罩时,环形所述气囊贴合于患者颈部,所述气压调节组件为所述气囊内部充气,使得所述气囊膨胀,其内径收缩紧密体贴合于患者颈部皮肤表面,从而固定所述罩体的位置。通过在罩体和固定带内侧固接一圈气囊,并通过气囊充气膨胀内径缩小实现紧固效果,使得受力均匀且受力面积较大,罩体固定的更加稳固,同时紧固后仅有气囊和患者皮肤接触,气囊充气后质地柔软可避免对患者的颈部产生伤害。柔软可避免对患者的颈部产生伤害。柔软可避免对患者的颈部产生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

技术介绍

[0002]颈罩被广泛运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手术中,对于气管被切开的患者颈罩可建立颈段气管与外部呼吸机之间的连接,同时辅助支气管镜的检查。
[0003]现有技术中,颈罩多采用宽条带束缚的方式固定于患者颈部,通过扎紧宽条带,利用宽条带自身的弹力,使得颈罩与患者颈部接触面产生压力,如此增加颈罩与患者颈部表面的静摩擦力,从而实现紧固效果。
[0004]此种方法使得颈罩相对于患者颈部的受力面集中在患者颈部的上下侧,产生的压强较大,且由于颈罩的材质相对于患者的颈部较为坚硬,使得颈罩压迫患者颈部时,易对患者颈部产生损害,且宽条带对颈罩产生固定后,其自身用于固定的长度难以调节,无法轻易改变颈罩固定的紧固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颈罩相对于患者颈部固定后,易对患者颈部产生损害,以及自身紧固程度难以调节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包括弧形的罩体,所述罩体两端与固定带的两端固接,所述罩体与所述固定带的环形内侧表面设有一圈气囊,所述气囊外接气压调节组件;
[0008]其中佩戴该颈罩时,环形所述气囊贴合于患者颈部,所述气压调节组件为所述气囊内部充气,使得所述气囊膨胀,其内径收缩紧密体贴合于患者颈部皮肤表面,从而固定所述罩体的位置。r/>[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压调节组件包括微型气泵和软管,所述微型气泵的出气口通过所述软管连通所述气囊内部,所述微型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软管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
[0010]还包括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调节阀固定于所述颈罩侧部并连通所述气囊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体与患者接触一面设有硅胶管,所述罩体面向外界一面开设有与所述硅胶管相通的接气口和入镜口;
[0012]其中所述硅胶管用于和患者颈部切口处的气管套管相接,连通患者的气管,所述入镜口用于支气管镜伸入所述罩体内,穿过所述硅胶管进入患者支气管内。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体内部设有防溅腔,所述接气口和所述硅胶管,以及所述入镜口和所述硅胶管均与所述防溅腔相通;
[0014]所述硅胶管和所述防溅腔的连通处,与所述接气口和所述防溅腔的连通处,以及所述入镜口与所述防溅腔的相通处均错开一个身位,使得所述硅胶管和所述防溅腔的连通处正对于所述防溅腔的内壁。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溅腔侧部开设有连通外界的排废口,所述排废口处设有堵住排废口的侧塞。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体和所述固定带一端相互固定连为一体,另一端通过卡扣相接。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在罩体和固定带内侧固接一圈气囊,通过气囊充气膨胀内径缩小实现紧固效果,使得受力均匀且受力面积较大,罩体固定的更加稳固,同时紧固后仅有气囊和患者皮肤接触,气囊充气后质地柔软可避免对患者的颈部产生伤害。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侧面剖视图。
[0022]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0023]1‑
罩体、2

固定带、3

气囊、4

气压调节组件;
[0024]11

硅胶管、12

接气口、13

入镜口、14

防溅腔、15

排废口、151

侧塞、16

卡扣、41

微型气泵、42

软管、43

单向阀、44

压力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包括弧形的罩体1,所述罩体1两端与固定带2的两端固接,所述罩体1与所述固定带2的环形内侧表面设有一圈气囊3,所述气囊3外接气压调节组件4;
[0027]其中佩戴该颈罩时,环形所述气囊3贴合于患者颈部,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为所述气囊3内部充气,使得所述气囊3膨胀,其内径收缩紧密体贴合于患者颈部皮肤表面,从而固定所述罩体1的位置。
[0028]弧形的罩体1其内径轮廓贴合于人体颈部的弧形轮廓,佩戴时将罩体1内侧对准患者颈部的切口处,当罩体1和固定带2环绕在患者颈部外围且内径的气囊3未充气处于瘪皱状态时,罩体1和固定带2的内径轮廓略大于患者的颈部,二者处于松弛状态,当气压调节组件4向气囊3内充气,气囊3鼓起使得罩体1和固定带2的内径缩小,直至贴合于患者颈部皮肤,且产生一定的紧固作用,使得罩体1的位置固定。
[0029]此种固定方法中,气囊3对患者整个颈部均有接触,且均产生力的作用,受力均匀且面积较大,使得罩体1固定的更加稳固,且紧固后仅有气囊3和患者皮肤接触,气囊3充气
后质地柔软可避免对患者的颈部产生伤害。
[0030]进一步的,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包括微型气泵41和软管42,所述微型气泵41的出气口通过所述软管42连通所述气囊3内部,所述微型气泵41的出气口与所述软管42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43;
[0031]还包括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调节阀固定于所述颈罩侧部并连通所述气囊3内部。
[0032]气囊3需要充气时通过微型气泵41通过软管42向其内部快速充气,使得气囊3鼓起达到紧固的作用,而压力调节阀可预设一个安全的气压值,当气囊3内部的气压达到该预值时,多余的气体会从压力调节阀向气囊3外部溢出,从而避免气囊3内部气压过大,使得其体积过于膨胀,压迫患者的颈部产生危险。
[0033]当气囊3内部的气压达到预值后,再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增大或减小压力调节阀的气压限值,使得气囊3对于患者颈部的压力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不会压迫患者颈部产生危害,又可将罩体1位置固定,关闭微型气泵41停止充入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的罩体(1),所述罩体(1)两端与固定带(2)的两端固接,所述罩体(1)与所述固定带(2)的环形内侧表面设有一圈气囊(3),所述气囊(3)外接气压调节组件(4);其中佩戴该颈罩时,环形所述气囊(3)贴合于患者颈部,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为所述气囊(3)内部充气,使得所述气囊(3)膨胀,其内径收缩紧密体贴合于患者颈部皮肤表面,从而固定所述罩体(1)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包括微型气泵(41)和软管(42),所述微型气泵(41)的出气口通过所述软管(42)连通所述气囊(3)内部,所述微型气泵(41)的出气口与所述软管(42)的连通处设有单向阀(43);所述气压调节组件(4)还包括压力调节阀(44),所述压力调节阀(44)固定于所述颈罩侧部并连通所述气囊(3)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气管镜检查的颈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与患者接触一面设有硅胶管(11),所述罩体(1)面向外界一面开设有与所述硅胶管(11)相通的接气口(12)和入镜口(13);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晴晴庞斌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