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包括介入装置本体和控制面板,所述介入装置本体左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药液罐,所述凹槽下部内壁安装有加热片,所述凹槽底部内壁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药液罐通过软管连接输液泵,所述输液泵通过软管连接输液口,所述药液罐右侧设置有积液罐,所述积液罐顶部通过软管连接抽液泵,通过药液罐底部安装有的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可以确认患者药液输入量和药液罐中的药液剩余量,方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认治疗方案,通过药液罐和积液罐滑动连接凹槽可以方便清洗和更换。清洗和更换。清洗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X线、CT、B超等影像技术的导引下,将特制的导管或者穿刺针插入人体的病变区域,经过导管或穿刺针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药物灌注,肿瘤内科一般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肿瘤细胞的抑制,现有技术中不能确认药液剩余量,药液罐和积液罐不易清洗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现有治疗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通过药液罐底部安装有的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可以确认患者药液输入量和药液罐中的药液剩余量,方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认治疗方案,通过药液罐和积液罐滑动连接凹槽可以方便清洗和更换。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其包括介入装置本体、介入针和控制面板,所述介入装置本体左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药液罐,所述凹槽下部内壁安装有加热片,所述凹槽底部内壁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药液罐通过软管连接输液泵,所述输液泵通过软管连接输液口,所述药液罐右侧设置有积液罐,所述积液罐顶部通过软管连接抽液泵,所述抽液泵通过软管连接抽液口,所述介入装置本体右侧内腔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面板上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输入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输入连接输液泵、抽液泵、加热片和显示屏。
[0008]作为本技术所述的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介入装置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有药液罐和积液罐。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的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抽液口上连接有抽液针。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的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介入针和抽液针均采用一次性的。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介入装置本体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
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药液罐底部安装有的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屏可以确认患者药液输入量和药液罐中的药液剩余量,方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认治疗方案,通过药液罐和积液罐滑动连接凹槽可以方便清洗和更换。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系统框图。
[0016]图中;100介入装置本体、110万向轮、120药液罐、121凹槽、122加热片、123压力传感器、130输液泵、140积液罐、150抽液泵、160输液口、170抽液口、180介入针、190控制器、200控制面板。21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9]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1]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快速确认患者药液输入量和方便药液罐和积液管清洗和更换,请参阅图1,包括介入装置本体100、介入针180和控制面板200;
[0022]请再次参阅图1
‑
2,介入装置本体100左侧设置有凹槽121,凹槽121内安装有药液罐120,凹槽121下部内壁安装有加热片122,凹槽121底部内壁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3,药液罐120通过软管连接输液泵130,输液泵130通过软管连接输液口160,药液罐120右侧设置有积液罐140,积液罐140顶部通过软管连接抽液泵150,抽液泵150通过软管连接抽液口170,介入装置本体100右侧内腔安装有控制器190,控制面板200上安装有显示屏210,具体的,介入装置本体100左侧开设有凹槽121,凹槽121内滑动连接有药液罐120,凹槽121下部内壁螺丝固定有加热片122,凹槽121底部内壁螺丝固定有压力传感器123,药液罐120通过软管连接输液泵130,输液泵130通过软管连接输液口160,药液罐120右侧凹槽121内滑动连接有积液罐140,积液罐140顶部通过软管连接抽液泵150,抽液泵150通过软管连接抽液口170,介
入装置本体100右侧内腔螺丝固定有控制器190,控制面板200上卡接有显示屏210,凹槽121用于承载药液罐120和积液罐140,药液罐120用于承载介入治疗的药液,加热片122用于对药液罐120进行加热,压力传感器123用于测量药液管的重量,输液泵130用于向患者体内输入介入治疗的药液,输液口160用于连接介入针180,积液管用于承载患者体内的积液,抽液泵150用于抽取患者体内的积液,抽液口170用于连接抽液针控制器190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123和控制面板200发生的信号,控制面板200用于承载显示屏210,显示屏210用于显示药液剩余量;
[0023]请再次参阅图2,控制面板200和压力传感器123电性输入连接控制器190,控制器190电性输入连接输液泵130、抽液泵150、加热片122和显示屏210,具体的,控制面板200用于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器190用于控制输液泵130、抽液泵150、加热片122和显示屏210。
[0024]工作原理:通过药液罐120底部安装有的压力传感器123和显示屏210可以确认患者药液输入量和药液罐120中的药液剩余量,方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认治疗方案,通过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介入装置本体(100)、介入针(180)和控制面板(200),所述介入装置本体(100)左侧设置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内安装有药液罐(120),所述凹槽(121)下部内壁安装有加热片(122),所述凹槽(121)底部内壁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3),所述药液罐(120)通过软管连接输液泵(130),所述输液泵(130)通过软管连接输液口(160),所述药液罐(120)右侧设置有积液罐(140),所述积液罐(140)顶部通过软管连接抽液泵(150),所述抽液泵(150)通过软管连接抽液口(170),所述介入装置本体(100)右侧内腔安装有控制器(190),所述控制面板(200)上安装有显示屏(210),所述控制面板(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鸿鹰,王宇,江荣科,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