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及微针注射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96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及微针注射贴,该自给药式微针包括可溶性微针尖端、微针主体以及活塞体,所述微针主体的中部位置设有上下贯通的注液腔,所述微针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可溶性微针尖端,所述活塞体滑动连接于注液腔内;所述注液腔中位于可溶性微针尖端与活塞体上端之间的腔体设有用于储存药液的液体容纳腔,所述注液腔中位于活塞体下端的腔体设有用于容纳气体的气体容纳腔。其解决了目前微针结构无法快速注入药物的问题,通过微针后部的高压气体顶推微针内部的活塞体,可使活塞体对目标药物施加顶推力,使药物快速注入皮肤内部,从而实现了微针在短时间快速注射药物的效果。物的效果。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及微针注射贴


[0001]本技术涉及微针给药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及微针注射贴。

技术介绍

[0002]微针给药技术是目前一种新型的物理促透技术,由多个微米级的细小针尖以阵列的方式连接在微针基膜上组成,针体一般高10-2000微米、宽10-50微米。微针能定向穿过角质层,产生微米尺寸的机械通道,将药物直接置于表皮或上部真皮层,不用通过角质层即可参与微循环,发挥药理反应。
[0003]在针头材料上,由开始的金属钢针发展到钛合金针,再逐步发展至硅微针。而针头直径也由毫米级到如今的纳米级。随着制作工艺升级,皮肤创伤面积不断缩小,疼痛感逐渐减轻,患者依从度也得到显著提升。但是由于金属和硅等材料制作的微针难以被皮肤吸收,故最新也发展出了可被人体吸收的微针。利用该技术可制成包裹药物的缓释微针贴,极大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但是微针给药是通过药物与皮肤下组织液之间的浓度梯度形成驱动力,致使药物缓慢释放进入体内,该过程中受个体及环境差异影响,微针的吸收时间、药液注入流量以及皮肤局部吸收的量有限,会出现药液注入速度慢、药物注入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给药式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溶性微针尖端、微针主体以及活塞体,所述微针主体的中部位置设有上下贯通的注液腔,所述微针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可溶性微针尖端,所述活塞体滑动连接于注液腔内;所述注液腔中位于可溶性微针尖端与活塞体上端之间的腔体设有用于储存药液的液体容纳腔,所述注液腔中位于活塞体下端的腔体设有用于容纳气体的气体容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给药式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微针尖端呈实心的圆锥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给药式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主体的注液腔呈圆柱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给药式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容纳腔中填充有高压气体,所述可溶性微针尖端溶于皮肤前,可溶性微针尖端封堵微针主体的注液腔上端,所述活塞体静止置于微针主体的注液腔中部;所述可溶性微针尖端溶于皮肤后,高压气体顶推活塞体向微针主体的注液腔上端移动,所述活塞体顶推液体容纳腔中药液注入皮肤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自给药式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帆孟如松胡博陈路杨丹丹周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