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装置及其在玻璃器具防护中的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0841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护装置及其在玻璃器具防护中的应用,本方案巧妙性通在第一壳体内部布设第二壳体以形成用于容置筒状脆性容器(例如带旋盖的玻璃杯)的内胆结构(具有容置腔),结合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之间的填充层(作为保温中间层)来降低容器中的热量散失,除此之外,本方案还进一步利用第一缓冲组件、第二缓冲组件分别为容置在容置腔内的筒状脆性容器提供横向、竖向的受力缓冲,避免其在外携过程中发生掉落或冲击而致使内部的筒状脆性容器发生爆裂,该装置不仅实施可靠,且结构简单,能够大大扩大筒状脆性容器(如玻璃杯)的使用场景。扩大筒状脆性容器(如玻璃杯)的使用场景。扩大筒状脆性容器(如玻璃杯)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装置及其在玻璃器具防护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脆性容器防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防护装置及其在玻璃器具防护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日常饮水的日益重视,水杯逐渐成为大部分人难以离手的饮水容器,而目前市销的水杯类型也日益繁多,其中,玻璃杯作为时下较为热门的容器之一,其由于盛水后可溶解析出物极少而被公认为是当前安全可靠的盛水容器,目前玻璃水杯的品种也较多,具有双层玻璃结构的带旋盖玻璃茶杯、乐扣式玻璃水杯等等,但由于玻璃为脆性材质,其在外携时,容易因为磕碰而导致开裂或直接爆裂,这也成为诸多玻璃杯爱好者的苦恼难题。
[0003]基于检索,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具有几种文献公开玻璃杯保护装置,第一种是在底部设置软胶底托,对玻璃杯底部进行保护,防止跌落或碰撞时破碎,由于软胶底托增加了与桌面的摩擦系数,也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第二种是对玻璃内胆进行防摔保护,该装置采用塑料外壳固定玻璃内瓶,采用斜面将玻璃内瓶与侧面之间进行过渡,塑料外壳底部与玻璃内瓶底部斜面的对应位置支撑内瓶,使内瓶固定于外壳内部,保证内瓶在碰撞时不破裂;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装置,用于筒状脆性容器的防护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为上端敞开的矩形壳体结构;第二壳体,为上端敞开的矩形壳体结构,其内部形成有用于放置筒状脆性容器的容置腔,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其外壁与第一壳体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在竖直方向上低于第一壳体的上端,所述筒状脆性容器置于容置腔内时,其上端高出第二壳体上端;填充层,填充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壁与第二壳体外侧壁之间,且令第一壳体底部与第二壳体下端面之间形成安装腔;第一缓冲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且用于对置于容置腔内的筒状脆性容器进行水平缓冲和侧移约束;第二缓冲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壳体底部设有与筒状脆性容器下部轮廓相适应的通孔,所述筒状脆性容器置于容置腔内时,其底部穿过通孔与第二缓冲组件上端接触,所述第二缓冲组件用于对置于容置腔内的筒状脆性容器进行竖直缓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四个缓冲约束单元,四个缓冲约束单元中的其中两个相对设置在容置腔中部的其中两侧,且二者之间形成与筒状脆性容器外径相适应的缓冲约束区,四个缓冲约束单元中的另外两个上下错位设置在容置腔另外两侧的上部、下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约束单元包括:连接架,设置在容置腔内,其一侧为弧形结构且用于与筒状脆性容器侧面相对或相贴;缓冲件,为一对且相对连接在与连接架相对的第一壳体内壁,所述缓冲件接近连接架的端部与连接架远离其弧形结构的一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和填充层均对应缓冲件设有避让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连接杆,其一端设有连接头且与第一壳体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登峰周顺顺闫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