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0776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包括第一箱涵、第二箱涵和高位井,第一箱涵设置为带压箱涵;高位井包括底座和上层钢结构,底座包覆于第一箱涵的外周,底座包括第一连通室,第二箱涵通过第一连通室与第一箱涵连通,上层钢结构沿第一箱涵的高度方向连接于底座的顶端,上层钢结构包括第一仓室,第一仓室与第一连通室连通并沿第一箱涵的高度方向位于第一连通室的上方。上层钢结构在高度上延长了高位井的高度,切割第一箱涵导致的喷射而出的水流会被上层钢结构所包围,避免了喷射而出的水流影响第一箱涵和第二箱涵的改接施工,同时也避免了喷射而出的水流污染环境或造成防汛安全问题。射而出的水流污染环境或造成防汛安全问题。射而出的水流污染环境或造成防汛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箱涵割接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水干管断面尺寸和运营压力已经越来越大,而随着不断地城市更新建设,越来越多的需要对现有管线进行迁改割接。目前箱涵的割接施工均在断水或者降压后进行施工,但是箱涵断水或者降压会严重影响箱涵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污水溢流污染环境及影响防汛安全。特别是当箱涵为压力箱涵,切割压力箱涵时,若不进行断水或降压,则箱涵内的水流会喷射而出,如此将严重影响箱涵改接施工。另外,当箱涵为双孔箱涵时,很难保留双孔箱涵的正常单独接通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箱涵改接时会严重影响箱涵的正常运行的缺陷,提供一种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包括第一箱涵、第二箱涵和高位井,所述第一箱涵设置为带压箱涵;<br/>[0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涵、第二箱涵和高位井,所述第一箱涵设置为带压箱涵;所述高位井包括底座和上层钢结构,所述底座包覆于所述第一箱涵的外周,所述底座包括第一连通室,所述第二箱涵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室与所述第一箱涵连通,所述上层钢结构沿所述第一箱涵的高度方向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上层钢结构包括第一仓室,所述第一仓室与所述第一连通室连通并沿所述第一箱涵的高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室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阻隔室和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室内的第一阻隔件,沿所述第一箱涵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阻隔室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室的下游,所述第一阻隔件设置为用于封堵位于所述第一连通室之后的所述第一箱涵,所述上层钢结构包括第二仓室,所述第二仓室与所述第一阻隔室连通并沿所述第一箱涵的高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室的上方;和/或,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封门,所述第一封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室与所述第二箱涵的连接处并设置为能够开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室的内壁设有至少一对凸出部,每对所述凸出部以所述第一连通室的中线为对称轴相对设置,所述凸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仓室的抵接面,所述高位井还包括封盖板,所述封盖板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连通室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封盖板盖设于所述凸出部并抵接于所述抵接面以分隔所述第一连通室和所述第一仓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平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箱涵与所述第一连通室的连接处的高度;和/或,所述凸出部所在的平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箱涵与所述第一连通室的连接处的高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泄水管和闸阀,所述泄水管穿过所述封盖板以与所述封盖板以下的所述第一连通室连通,所述闸阀安装于所述泄水管以调节所述泄水管的开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井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箱涵的最高运行水位的高度,且至少高出1米。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箱涵带压改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井还包括止水连接结构,所述止水连接结构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祥徐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