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073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将高频交流电转换为交变电磁场能发送;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接收交变电磁场能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处于正对位置时,发射线圈等效自感参数满足谐振拓扑理想谐振所需电气参数,发射线圈与发射补偿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不需要额外的装置实现负载端位置的准确快速识别和自动跟踪,降低了投资成本;无需切换开关和相应控制算法程序,实现多发射端的功率自适应调节,保证系统传输性能;在发射单元功率调节过程中,系统总功率变动不大,对系统的冲击小,提升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的稳定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充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是解决电动汽车充电耗时、减少电池体积重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但无线电能传输的传输性能与原副端相对位置密切相关,在动态无线电能传输中,负载端位置的识别和发射单元的快速准确切换,是保证动态无线电能传输高效稳定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
[0003]目前对于动态无线电能传输负载端位置的识别主要依托于传感器等硬件装备,发射单元的切换依托于快速切除开关,但在面对不同的路段、车速等,需要实时地调整发射单元的切换间隔、预留时间等,适应性不高。特别是面对较高的车速(高于60km/h)、较大的发射功率(高于30kW)时,对发射端切换开关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增加传感器对接收端的位置准确快速识别和自动跟踪,增加了系统的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以期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线圈(31),所述发射线圈(31)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发射线圈(31)与发射补偿电路(32)连接组成发射单元,多个发射单元与供电电源并联,所述发射线圈(31)安装于地面上,所述发射线圈(31)将高频交流电转换为交变电磁场能发送;接收线圈(41),所述接收线圈(41)安装于移动装备上,所述接收线圈(41)与接收补偿电路(42)连接组成接收单元;接收单元与负载电连接,所述接收线圈(41)接收交变电磁场能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发射线圈(31)与接收线圈(41)处于正对位置时,发射线圈(31)与发射补偿电路(32)处于谐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包括源端变换电路(2)、市电电源(1)或直流电源,所述源端变换电路(2)与市电电源(1)或直流电源电连接,所述源端变换电路(2)将市电或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包括负载端变换电路(5)、车辆负载(6),所述负载端变换电路(5)与车辆负载(6)电连接,所述负载端变换电路(5)将接收线圈(41)输出的高频交流电转换为适于负载消耗的电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31)与接收线圈(4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依次绝缘设置的电感线圈(312)、高磁导率板(313);所述高磁导率板(313)覆盖电感线圈(312)的正投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拾取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312)远离高磁导率板(313)的一侧设有前向保护板(311),所述高磁导率板(313)远离电感线圈(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中余张献郭彦杰程敬涵陈婷许飞陆方洲范泽伟张梦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