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嘌呤骨架的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8070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嘌呤骨架的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基于嘌呤骨架的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以嘌呤为核心分子骨架,通过引入供电子性的二甲胺基和吸电子性有机阳离子盐型取代基构建分子内“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嘌呤骨架的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学和化学生物学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嘌呤骨架的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嘌呤是一种含氮的杂环化合物,由嘧啶和咪唑组成。嘌呤衍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一些衍生物在生物体中还作为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因此,对嘌呤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一直以来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
[0003]受到嘌呤分子特殊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性的启发,人们早期对于嘌呤衍生物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基于嘌呤结构开发出具有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等针对多种类型疾病治疗的药物。
[0004]但是,进一步研究表明,嘌呤还具有平面共轭特点的分子结构、可功能化修饰位点多等特点,由此被认为有望作为一种新型荧光分子骨架的潜力。同时,一些实验结构证实了嘌呤分子具有一定的光致发光特性,但不能忽视的是,其荧光发射波长主要集中于蓝紫光区域。这使其在荧光成像等领域的应用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背景荧光的干扰,从而影响嘌呤分子的成像效果。
[0005]针对于嘌呤分子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嘌呤骨架的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结构如式(Ⅰ)所示:其中,所述R为2.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2,6

二氯
‑9‑
正丙基

9H

嘌呤加入含有碳酸钾的溶剂Ⅰ中,然后加入二甲胺溶液进行取代反应制得化合物1;步骤2、将三氯氧膦加入于预冷后的溶剂Ⅱ中,然后缓慢加入含有化合物1的溶剂Ⅳ进行取代反应制得化合物2;步骤3、将化合物2和反应物溶解于溶剂Ⅲ中,然后加入哌啶或吡啶,在室温至80℃的条件下反应6~10h制得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二甲胺溶液中二甲胺的质量分数为37~42%;所述步骤1中2,6

二氯
‑9‑
正丙基

9H

嘌呤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8.0~9.0):(25~27);所述步骤1中每1mmol的2,6

二氯
‑9‑
正丙基

9H

嘌呤加入0.45~0.5mL的二甲胺溶液;所述步骤1中在冰浴的条件下加入二甲胺溶液;所述步骤1中取代反应的条件为:90~120℃的条件下反应40~48h。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抗抗李坤余孝其王浩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