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68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6
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受传动装置驱动而上下移动的输液管,所述壳体底端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顶端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动装置实现了对输液管的驱动,且传动装置带有自锁功能,提升了本装置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扩撑装置实现了对患者的肛门部的扩撑,方便了对患者的上药,满足了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扩大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通过设置喷管以及通孔实现了均匀上药的目的,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增加了本装置的功能性,通过设置握把与顶板,方便了使用者的抓握,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

技术介绍

[0002]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具体,消化内科中,在对肠道进行治疗时,根据肠道内的损伤情况,需要对应进行肠道给药操作;目前,医护人员大多是采用针筒式或气囊式的给药器执行该给药操作,但该类给药器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便。例如在给药时如果采用针头对患者进行给药泳衣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如果不采用针头则给药桶很难进入患者的肛门,使用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新型的肠道给药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受传动装置驱动而上下移动的输液管,所述壳体底端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顶端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底端外表面的四周,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随输液管上下移动而扩撑收缩的扩撑装置,所述壳体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握把。
[0005]优选的,所述壳体顶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外表面的右侧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底端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顶端外表面的右侧,所述第一齿轮顶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块。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螺纹套,所述输液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套的内壁,所述输液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与输液管贯通的连接头。
[0007]优选的,所述输液管底端外表面底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套,两个所述轴套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所述第一铰接块的内壁分别铰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扩撑装置包括是三个扩撑板,三个所述扩撑板内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块,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块的内壁。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头底端的内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设置有喷管,所述喷管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头的底端,所述喷管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
[0009]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0]本技术操作简单,结构巧妙,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泛,有利于推广,通过设置传动装置实现了对输液管的驱动,且传动装置带有自锁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本装置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扩撑装置实现了对患者的肛门部的扩撑,进一步方便了对患者的上药,满足了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扩大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通过设置喷管以及通孔实现了均匀上药的目的,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增加了本装置的功能性,通过设置握把与顶板,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的抓握,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的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的壳体顶端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的输液管结构示意图。
[0015]1‑
壳体、2

传动装置、3

输液管、4

螺纹套、5

握把、6

扩撑装置、7

隔板、8

支撑套、9

第一支撑杆、10

轴套、11

第一铰接块、12

第二支撑杆、13

第二铰接块、14

喷管、15

连接头、16

转块、17

第一齿轮、18

第二齿轮、19

扩撑板、20

顶板、21

连接头、22

卡槽、23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传动装置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受传动装置2驱动而上下移动的输液管3,所述壳体1底端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隔板7,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15,所述连接头15顶端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所述第一支撑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7底端外表面的四周,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随输液管3上下移动而扩撑收缩的扩撑装置6,所述壳体1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握把5。
[0018]所述壳体1顶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套8,所述支撑套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8,所述第二齿轮18外表面的右侧啮合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7底端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顶端外表面的右侧,所述第一齿轮17顶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块16。
[0019]所述第二齿轮18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螺纹套4,所述输液管3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套4的内壁,所述输液管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21,所述顶板2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与输液管3贯通的连接头15
[0020]传动装置2的工作原理是:转块16转动的过程中驱动第一齿轮17转动,第一齿轮17转动的过程中驱动第二齿轮18转动,第二齿轮18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螺纹套4上下移动,螺纹套4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驱动输液管3上下移动,输液管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扩撑装置6工作,且输液管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驱动连接头21上下移动,本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构巧妙,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有利于推广。
[0021]所述输液管3底端外表面底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卡槽22,所述卡槽22的内壁
固定连接有轴套10,两个所述轴套10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11,所述第一铰接块11的内壁分别铰接有第二支撑杆12,所述扩撑装置6包括是三个扩撑板19,三个所述扩撑板19内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块13,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底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块13的内壁。
[0022]扩撑装置6的工作原理是:输液管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轴套10驱动支撑杆12角度变化,支撑杆12角度变化的过程中驱动扩撑板19扩撑,再具体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传动装置(2),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受传动装置(2)驱动而上下移动的输液管(3),所述壳体(1)底端内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隔板(7),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15),所述连接头(15)顶端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所述第一支撑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7)底端外表面的四周,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随输液管(3)上下移动而扩撑收缩的扩撑装置(6),所述壳体(1)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握把(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套(8),所述支撑套(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8),所述第二齿轮(18)外表面的右侧啮合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7)底端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顶端外表面的右侧,所述第一齿轮(17)顶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块(1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肠道给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盈盈李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