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置方法及连续钢桁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置方法及连续钢桁梁。
技术介绍
[0002]钢桁梁预拱度设置根据受力方式的不同,通常分为带内力起拱和无内力起拱两种。带内力起拱的特点是形成预拱度的过程中,杆件产生附加内力,主要措施是通过调整下弦杆或上弦杆杆件的制造长度,在主桁杆件强制安装过程中,内力发生重分配,线形发生变化,形成预拱度。无内力起拱的特点是形成预拱度的过程中,杆件基本不产生附加内力,主要措施是通过首先确定叠加预拱度后的上弦杆(或下弦杆)节点的位置,然后通过放样确定下弦杆(或上弦杆)节点的位置。曲线。
[0003]实际工程中两种起拱方式均有采用,常规钢桁梁的预拱度设置通常采取以上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带内力起拱方式只需要改变上弦杆或下弦杆杆件的长度,并且通常是通过调整拼接板实现,简化了杆件的制造,但当杆件中的安装内力过大时,需要增加额外的顶拉设施。无内力起拱方式由于每根杆件长度和角度不同,制造难度增大。如专利CN111709066A中公布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设计预拱度曲线,按带内力起拱的方式计算每根弦杆的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根据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划分无内力起拱杆件和带内力起拱杆件;根据无内力起拱杆件的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依次确定无内力起拱杆件引起的节点竖向位移,进行线性相加得到无内力预拱度曲线;根据设计预拱度曲线和无内力预拱度曲线,得到带内力预拱度曲线;根据带内力预拱度曲线,确定带内力起拱方式下每根杆件的第二制造长度调整量;根据起拱前杆件设计长度、无内力起拱杆件的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和第二制造长度调整量,确定每根弦杆的最终制造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计预拱度曲线根据以下步骤获得:以主梁设计线形作为初始状态,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钢桁梁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反向得到恒载预拱度曲线;计算1/2静活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反向得到1/2静活载预拱度曲线;按最不利荷载组合下边支点不出现负反力的原则,计算边支点起顶量和起顶产生的钢桁梁竖向位移,反向得到顶升预拱度曲线;将恒载预拱度曲线、1/2静活载预拱度曲线和顶升预拱度曲线叠加,得到设计预拱度曲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带内力起拱的方式计算每根弦杆的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根据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划分无内力起拱杆件和带内力起拱杆件,包括:将有限元模型保留两个中支点的约束,形成静定结构,并增加相应支点处竖向位移为0的约束条件,计算得到每根弦杆的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判断每根弦杆的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是否设定大于设定长度调整量,若是,则划分为无内力起拱杆件,若否,则划分为带内力起拱杆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无内力起拱杆件的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依次确定无内力起拱杆件引起的节点竖向位移,进行线性相加得到无内力预拱度曲线,包括:断开弦杆A
i
A
i+1
,将弦杆A
i
A
i+1
对应节点E
i
两侧的桁架作为刚片,使两侧桁架绕节点E
i
转动相对转动角度γ
i
,并使弦杆A
i
A
i+1
的长度变为预拱度施加前设计长度l
i
加上其第一制造长度调整量δ
i
;基于几何关系,根据腹杆长度和弦杆A
i
A
i+1
调整后长度,确定转动角度γ
i
;根据转动角度γ
i
,确定弦杆A
i
A
i+1
对应节点E
i
两侧节点的竖向位移,以及无内力起拱杆件两侧腹杆的角度;将所有无内力起拱杆件引起的节点竖向位移进行线性相加,得到无内力预拱度曲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钢桁梁预拱度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几何关系,根据腹杆长度和弦杆A
i
A
i+1
调整后长度,确定转动角度γ
i
,包括:基于几何关系,确定腹杆长度、弦杆A
i
A
i+1
调整后长度与转动角度γ
i
的关系:
求解得到得到其中,s
i
为腹杆E
i
A
i
的设计长度,s
i+1
为腹杆E
i
A
i+1
的设计长度,θ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升,喻济昇,徐伟,郑建超,周子明,姚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