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最小化施工内力的大跨结构智能滑移施工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学科中的大跨结构、结构设计与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最小化施工内力的大跨结构智能滑移施工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跨结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而迅速发展,已成为最常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因此,大跨结构的安装是目前比较受关注的方向。典型的大跨结构施工采取空中拼装单榀桁架、牵拉滑移至指定位置、结构固定的流程进行。其中的牵拉滑移过程将对结构施加面外作用,势必导致结构预期之外的受力变形,故需要加强结构截面尺寸。如果能够使牵拉滑移过程中产生的附加面外作用力控制到最小,就可以实现用材的最经济化。
[0003]因此,如何在结构上确定若干滑移牵拉点,使结构滑移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内力为最小值,就成为了土木建筑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最小化施工内力的大跨结构智能滑移施工方法及系统,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牵拉受力状态,在结构施工中寻找其最小受力的牵拉点,以确保结构滑移牵拉过程的面外受力影响最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最小化施工内力的大跨结构智能滑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轨道与结构接触位置的摩擦特性和所述大跨结构的重量确定所述滑移施工所需的总牵拉力;S2,基于所述滑移施工的现场机具配置情况和所述大跨结构的布置情况确定施加所述总牵拉力所需的滑移牵拉点数量;S3,计算所述大跨结构处于自重工况下的受力响应,并基于所述受力响应计算所述自重工况下各杆件的自重轴力;其中所述杆件与所述大跨结构中的单榀桁架对应;S4,基于所述滑移牵拉点数量确定所有对应的滑移牵拉点位置;将所有对应的滑移牵拉点位置按照第一施工要求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多个不同牵拉点组合状态;基于多个不同牵拉点组合状态构成多个不同牵拉工况;S5,计算所述不同牵拉工况下所述大跨结构对应的各杆件的工况轴力;S6,将S3中自重工况下一杆件的自重轴力分别和S5中的不同牵拉工况下,所述大跨结构对应的与自重工况下同一杆件的工况轴力进行叠加,获得多个轴力叠加值;比较多个轴力叠加值,记录所述轴力叠加值中最大的为N
imax
;S7,对各杆件分别实施S6,确定各杆件的最大轴力叠加值,遍历各杆件的最大轴力叠加值并进行比较,选取其中的最小值,确定最小值对应的牵拉方案为最优施工方案;所述牵拉方案包括牵拉点组合状态和对应的工况;S8,按照所述最优施工方案进行所述滑移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最小化施工内力的大跨结构智能滑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特性包括摩擦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最小化施工内力的大跨结构智能滑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跨结构的重量根据所述大跨结构的几何参数和材料特性计算获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最小化施工内力的大跨结构智能滑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施工所需的总牵拉力为摩擦系数与所述大跨结构的重量的乘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最小化施工内力的大跨结构智能滑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基于所述滑移施工的现场机具配置情况和所述大跨结构的布置情况确定施加所述总牵拉力所需的滑移牵拉点数量包括:S21,基于所述滑移施工的现场机具配置情况确定所述滑移施工的现场机具的额定输出牵引力g;S22,所述总牵拉力所需的滑移牵拉点数量为不小于所述大跨结构的重量/所述滑移施工的现场机具的额定输出牵引力g个。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赵丹,李礼强,孙志国,洪重诺,邵俊涛,沈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