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连接组件、叶片装置和风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059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风电设备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纹连接组件、叶片装置和风电设备。螺纹连接组件包括:内螺纹连接件;外螺纹连接件,外螺纹连接件的径向外侧面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形成螺纹配合,在外螺纹连接件的轴向拉应力方向上,外螺纹和内螺纹形成多个螺纹区域,且外螺纹的外螺牙的前侧面与前方相邻的内螺纹的内螺牙的后侧面之间存在轴向间隙;其中,在轴向拉应力方向上,位于前方的螺纹区域中的轴向间隙大于位于后方的螺纹区域中的轴向间隙。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不同螺纹区域中螺牙之间设置不同的轴向间隙,以根据轴向拉应力变化改变应力分布情况,使整体应力分布更均匀,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纹连接组件、叶片装置和风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电设备连接结构
,具体涉及螺纹连接组件、叶片装置和风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风电设备中的叶片的连接方式中,通常采用在叶根处通过连接螺栓与主机结构上对应的连接孔配合连接。由于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等作用力的影响,连接螺栓需要承受较大的轴向拉应力,而常规的螺纹配合使得连接螺栓中越靠近叶尖的螺纹区域所承受的载荷越大,而越远离叶尖的区域所承受的载荷则越小,连接螺栓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产生局部区域内的应力集中现象,使得靠近叶尖的高应力区域产生应力疲劳,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断裂,连接螺栓的使用寿命短,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螺纹连接组件、叶片装置和风电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螺纹连接组件,包括:内螺纹连接件,内螺纹连接件设有内螺纹;外螺纹连接件,外螺纹连接件的径向外侧面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形成螺纹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螺纹连接件(11),所述内螺纹连接件(11)设有内螺纹(111);外螺纹连接件(12),所述外螺纹连接件(12)的径向外侧面设有外螺纹(121),所述外螺纹(121)与所述内螺纹(111)形成螺纹配合,在所述外螺纹连接件(12)的轴向拉应力方向上,所述外螺纹(121)和所述内螺纹(111)形成多个螺纹区域,且所述外螺纹(121)的外螺牙(1211)的前侧面与前方相邻的所述内螺纹(111)的内螺牙(1111)的后侧面之间存在轴向间隙;其中,在所述轴向拉应力方向上,位于前方的所述螺纹区域中的所述轴向间隙大于位于后方的所述螺纹区域中的所述轴向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纹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间隙最大的一组所述外螺牙(1211)与所述内螺牙(1111)为最大螺牙组(141),所述最大螺牙组(141)的所述轴向间隙为最大轴向间隙;所述轴向间隙最小的一组所述外螺牙(1211)与所述内螺牙(1111)为最小螺牙组(142),所述最小螺牙组(142)的所述轴向间隙为最小轴向间隙;其中,所述最大轴向间隙小于所述最小螺牙组(142)的轴向弹性形变量与所述最小轴向间隙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纹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轴向间隙与所述最大螺牙组(141)的轴向弹性型变量之和,大于所述最小轴向间隙与所述最小螺牙组(142)的轴向弹性型变量之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纹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外螺牙(1211)的后侧面与后方相邻的所述内螺牙(1111)的前侧面抵接,且所述外螺纹连接件(12)适于在所述轴向拉应力的作用下移动;其中,当所述轴向拉应力大于第一应力阈值时,所有所述螺纹区域的所述轴向间隙减小至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纹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拉应力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外螺牙(1211)的后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位于前方的所述螺纹区域中的所述外螺牙(1211)的轴向厚度小于位于后方的所述螺纹区域中的所述外螺牙(1211)的轴向厚度;所述内螺纹(111)的每个所述内螺牙(1111)的轴向厚度相等,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内螺牙(1111)的距离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纹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121)的公称直径为36mm,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军曹鑫余芬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