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78053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5
本申请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基体以及至少覆设在基体表面的包覆层,基体的化学通式为式(Ⅰ):L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正极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难题,解决传统化石能源过度消耗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在于动力电池的发展。然而新能源电动汽车还不被人们广泛接受,这主要是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在价格、续航里程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和发展瓶颈,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正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成本、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钴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的能量密度均低于180mAh/g,无法满足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对能量密度日益增长的需求,高镍三元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及振实密度高的综合优势,已大量应用于3C和动力电池领域。
[0003]随着高镍三元材料中镍含量的不断提升,材料的高倍率性能和阻抗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提升材料倍率性能和热稳定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掺杂和包覆。常规的包覆改性处理的包覆材料为一元材料,而且在制备前驱体端的时候同步进行包覆,导致材料的内部基体与外部包覆层的镍含量相差较大,从而导致材料的容量较低,且可操作性行变差。
[0004]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工艺简单且兼顾高容量的正极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本申请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和倍率性能。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基体以及至少覆设在所述基体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基体的化学通式为式(Ⅰ)所示:
[0007]Li
a
Ni
b
Co
c
N
d
M
2e
O2(Ⅰ)
[0008]式(Ⅰ)中,N包括Mn和/或Al,M2包括Zr、Sr、Co、Ba、Y、Ce、Al、Mg和La中的至少一种,0.95≤a≤1.08,0.3≤b≤1,0≤c≤0.7,0≤d≤0.5,0≤e≤0.1,b+c+d+e=1,0<x≤1;
[0009]所述包覆层的化学通式为式(Ⅱ)所示:
[0010]Li
g
M
1(2h

g)/i
O
h
(Ⅱ)
[0011]式(Ⅱ)中,M1包括Mn、Ti、W、Mo和Nb中的至少一种,i为M1离子的化合价数值,且g、h、(2h

g)/i均为整数;
[0012]在所述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测量得到的衍射图谱中,所述正极材料具有
[0013](102)面的衍射峰2θ
102
、(006)面的衍射峰2θ
006
、(110)面的衍射峰2θ
110

[0014](108)面的衍射峰2θ
108
,所述2θ
102
、2θ
006
、2θ
110
和2θ
108
满足以下关系:
[0015]2θ
102


006
≥0.25(Ⅲ)
[0016]2θ
110


108
≥0.33(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体的化学通式为式(

)所示:
[0017]Li
a
Ni
b
Co
c
N
d
M
2e
M
3f
O2(

)
[0018]式(

)中,M3包括Mn、Ti、W、Mo、Nb、Zr、Co、Y、Ce、Al和La中的至少一种,0≤f≤0.1,b+c+d+e+f=1;
[0019]所述包覆层的化学通式为式(

)所示:
[0020]Li
g
M
1(2h

g)/i
O
h
·
NiO
·
LiMn2O4(

)。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如下特征(1)~(10)中的至少一种:
[0022](1)所述正极材料包括一次粒子,所述一次粒子的中值粒径为2.0μm~6.0μm;
[0023](2)所述正极材料包括二次粒子,所述二次粒子包括多个一次粒子;
[0024](3)所述正极材料表层中的Ni
2+
的质量与所述正极材料中Ni
2+
和Ni
3+
的总质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6,其中,所述正极材料的表层指的是所述正极材料表面向正极材料内部延伸0nm~20nm厚度的部分;
[0025](4)在所述正极材料的XRD图谱中,(003)面与(104)面之间的衍射峰强度比Ⅰ003
/Ⅰ104
≥1.3;
[0026](5)所述2θ
102
、2θ
006
、2θ
110
和2θ
108
还满足以下关系:
[0027](2I
102

2I
006
)/(2I
110

2I
108
)≥0.7(

);
[0028](6)将所述正极材料充电到4.3V时,所述正极材料的晶格参数变化率≤5%;
[0029](7)将所述正极材料充电到4.3V时,所述正极材料的晶胞体积变化率≤6%;
[0030](8)将所述正极材料充电到4.3V时,所述正极材料的颗粒强度≥200MPa;
[0031](9)所述Li
g
M
1(2h

g)/i
O在所述正极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0%~1%(不包括0);
[0032](10)所述NiO在所述正极材料中的质量占比为0%~10%。
[003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4]将Ni
(1

c

d)
Co
c
N
d
(OH)2前驱体、锂盐、金属硼化物和助熔剂混合后进行分段式升温处理得到正极材料;所述金属硼化物中金属元素包括Mn、Ti、W、Mo和Nb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金属硼化物可以与所述锂盐进行反应;所述助熔剂包括Zr、Sr、Co、Ba、Y、Ce、Al、Mg和La中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基体以及覆设在所述基体至少部分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基体的化学通式为式(Ⅰ)所示:Li
a
Ni
b
Co
c
N
d
M
2e
O2(Ⅰ)式(Ⅰ)中,N包括Mn和/或Al,M2包括Zr、Sr、Co、Ba、Y、Ce、Al、Mg和La中的至少一种,0.95≤a≤1.08,0.3≤b≤1,0≤c≤0.7,0≤d≤0.5,0≤e≤0.1,b+c+d+e=1,0<x≤1;所述包覆层的化学通式为式(Ⅱ)所示:Li
g
M
1(2h

g)/i
O
h
(Ⅱ)式(Ⅱ)中,M1包括Mn、Ti、W、Mo和Nb中的至少一种,i为M1离子的化合价数值,且g、h、(2h

g)/i均为整数;在所述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测量得到的衍射图谱中,所述正极材料具有(102)面的衍射峰2θ
102
、(006)面的衍射峰2θ
006
、(110)面的衍射峰2θ
110
和(108)面的衍射峰2θ
108
,所述2θ
102
、2θ
006
、2θ
110
和2θ
108
满足以下关系:2θ
102


006
≥0.25
ꢀꢀꢀꢀꢀꢀꢀꢀꢀꢀꢀꢀꢀꢀꢀꢀꢀꢀꢀꢀꢀꢀꢀꢀꢀꢀꢀꢀꢀ
(Ⅲ)2θ
110


108
≥0.33(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化学通式为式(

)所示:Li
a
Ni
b
Co
c
N
d
M
2e
M
3f
O2(

)式(

)中,M3包括Mn、Ti、W、Mo、Nb、Zr、Co、Y、Ce、Al和La中的至少一种,0≤f≤0.1,b+c+d+e+f=1;所述包覆层的化学通式为式(

)所示:Li
g
M
1(2h

g)/i
O
h
·
NiO
·
LiMn2O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如下特征(1)~(10)中的至少一种:(1)所述正极材料包括一次粒子,所述一次粒子的中值粒径为2.0μm~6.0μm;(2)所述正极材料包括二次粒子,所述二次粒子包括多个一次粒子;(3)所述正极材料表层中的Ni
2+
的质量与所述正极材料中Ni
2+
和Ni
3+
的总质量的比值大于等于0.6,其中,所述正极材料的表层指的是所述正极材料表面向正极材料内部延伸0nm~20nm厚度的部分;(4)在所述正极材料的XRD图谱中,(003)面与(104)面之间的衍射峰强度比Ⅰ003
/Ⅰ104
≥1.3;(5)所述2θ
102
、2θ
006
、2θ
110
和2θ
108
还满足以下关系:(2I
102
ꢀ‑
2I
006
)/(2I
110
ꢀ‑
2I
108
)≥0.7
ꢀꢀꢀꢀꢀꢀꢀꢀꢀꢀꢀꢀꢀꢀꢀꢀ
(

);(6)将所述正极材料充电到4.3V时,所述正极材料的晶格参数变化率≤5%;(7)将所述正极材料充电到4.3V时,所述正极材料的晶胞体积变化率≤6%;(8)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罗亮郑玉杨顺毅黄友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