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透气舒适开衫及其加工工艺,涉及服装用品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开衫本体,开衫本体包括第一针织层,第一针织层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针织层,第一针织层与所述第二针织层的相对侧上分别构造有第一条形块与第二条形块。本申请通过采用第一条形块与第二条形块的设计,可以对第一针织层与第二针织层进行支撑,以使第一针织层与第二针织层不易发生形变,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不易被遮挡,导流腔不易因第一针织层与第二针织层的塌软而上下闭合,以使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可一直处于敞开状态,从而保证了导流腔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同时利用棉纤维以及亚麻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进一步提高开衫整体的透气舒适性能。适性能。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气舒适开衫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服装用品
,具体涉及透气舒适开衫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开衫又称开襟衫,是上衣的一种式样,多为毛衣,传统开襟衫一般为长袖、无袖或五分袖,并在服装正面有扣子,也有无扣的开襟衫,无扣开襟衫的设计让穿戴者只需要自然地敞开前襟即可。
[0003]经过检索可知,专利申请号为CN21501370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气保暖的针织开衫,包括表面层,所述表面层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亲肤层,所述表面层和中间层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与亲肤层相对应的收紧带,所述表面层和中间层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与亲肤层相对应的领口带,所述领口带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纽扣,所述表面层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挡片,所述表面层和中间层的内部均开设有连通孔,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卡扣和连接柱,使得表面层和中间层的连接更为稳固,让表面层和中间层不易发生变形,进而让表面层和中间层内部的连通孔不会被挡住阻塞,使得连通孔一直处于敞开状态,从而保证了连通孔内良好的透气性,通过连通孔的形状为S形,阻碍了冷空气进入到亲肤层,增大了针织开衫的保暖性,通过设置挡片和连通孔,使得冷风不能从正面和侧面够进入到连通孔中,从而保证了针织开衫的保暖性,同时挡片的形状为二分之一圆环形,连通孔出来的气味能够从挡片的顶部和底部散去,从而使得透气效果好,解决了透气性差、保暖效果差的问题。
[000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扣和连接柱可起到对表面层和中间层进行连接的作用,可以保证二者上连通孔不会相互错开的,确保针织开衫在使用后,其不易因表面层和中间层的形变错位而遮挡连通孔,但是因为衣物本身柔软且薄,且上述技术方案中并没有对连通孔进行定位的结构,这就导致卡扣和连接柱无法确保绝大多数S形连通孔的内部不会因衣物的塌软而上下闭合,导致针织开衫的透气效果容易受到影响,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本申请提出透气舒适开衫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展现的问题进行一个有效且合理的改善,本申请提供了透气舒适开衫及其加工工艺。
[0006]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透气舒适开衫及,包括:
[0008]开衫本体,所述开衫本体包括第一针织层,所述第一针织层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针织层,所述第一针织层与所述第二针织层的相对侧上分别构造有第一条形块与第二条形块,所述第一条形块与所述第二条形块呈错位状搭叠,且所述第一针织层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针织层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呈错位状设置,所述第一条形块与所述第二条形块的两侧均形成有导流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
第二连通孔通过所述导流腔相互连通;
[0009]设置在所述第二针织层的内侧面的吸汗层,所述吸汗层上构造有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连通的透气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汗层呈绳网状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针织层的外侧面上构造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并沿其长度方向线性阵列有多个。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针织层的内侧面上构造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二连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两侧,并沿其长度方向线性阵列有多个,且所述第二连通孔的两侧均构造有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相连通的通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形槽与所述第二条形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条形块与所述第二条形块的另一侧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形块与所述第二条形块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二者呈交错排布。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形块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连通的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与所述第一条形块的宽相平行,且其两端槽口均位于所述第二条形块的顶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通孔。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形块与所述第二条形块的接触部相互连接。
[0018]透气舒适开衫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9]步骤一:所述第一针织层与所述第二针织层所需的面料均由复合线针织而成,所述复合线由棉线与多个亚麻线螺纹绕设而成;
[0020]步骤二:所述第一条形块与所述第二条形块为所述复合线针织构成的条型凸起;
[0021]步骤三:所述第一针织层与所述第二针织层的边缘相互贴合,并缝纫固定;
[0022]步骤四:所述吸汗层为纯棉材质制成,其与所述第二针织层为一体化缝制设计。
[002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1、本申请通过采用第一条形块与第二条形块的设计,可以对第一针织层与第二针织层进行支撑,以使第一针织层与第二针织层不易发生形变,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不易被遮挡,导流腔不易因第一针织层与第二针织层的塌软而上下闭合,以使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可一直处于敞开状态,从而保证了导流腔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0025]2、本申请通过采用第一条形槽的设计,可以使第一针织层具有层次,使其不易产生形变,以使第一针织层出现皱褶时,第一连通孔不易被遮挡堵塞。
[0026]3、本申请通过采用第二条形槽的设计,在使用者出汗后,第二针织层在汗液的作用下,贴附在皮肤上时,第二条形槽的第二连通孔不易与皮肤接触,以使第二连通孔不易堵塞,从而可以增加第二针织层的透气性能。
[0027]4、本申请通过采用绳网状吸汗层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开衫本体的吸湿排汗的性能,使其更便于进行透气,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者出现闷热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立体结构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局部半剖示意图;
[0030]图3是本申请又一角度局部半剖示意图;
[0031]图4是本申请复合线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开衫本体;2、第一针织层;3、第二针织层;4、第一条形块;5、第二条形块;6、第一连通孔;7、第二连通孔;8、导流腔;9、吸汗层;10、透气孔;11、第一条形槽;12、第二条形槽;13、贯穿槽;14、复合线;15、棉线;16、亚麻线;17、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4]如图1
‑
图3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透气舒适开衫,包括:
[0035]开衫本体1,开衫本体1包括第一针织层2,第一针织层2为开衫本体1的最外层,第一针织层2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针织层3,第二针织层3与皮肤相接触,第一针织层2与第二针织层3的边缘缝纫固定,第一针织层2与第二针织层3的相对侧上分别构造有第一条形块4与第二条形块5,第一条形块4与第二条形块5为针织而成的条形块状凸起,第一条形块4与第二条形块5呈错位状搭叠,以使第一条形块4可与第二条形块5相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透气舒适开衫,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衫本体(1),所述开衫本体(1)包括第一针织层(2),所述第一针织层(2)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针织层(3),所述第一针织层(2)与所述第二针织层(3)的相对侧上分别构造有第一条形块(4)与第二条形块(5),所述第一条形块(4)与所述第二条形块(5)呈错位状搭叠,且所述第一针织层(2)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6),所述第二针织层(3)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7),所述第一连通孔(6)与所述第二连通孔(7)呈错位状设置,所述第一条形块(4)与所述第二条形块(5)的两侧均形成有导流腔(8),所述第一连通孔(6)与所述第二连通孔(7)通过所述导流腔(8)相互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二针织层(3)的内侧面的吸汗层(9),所述吸汗层(9)上构造有与所述第二连通孔(7)相连通的透气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舒适开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汗层(9)呈绳网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舒适开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织层(2)的外侧面上构造有第一条形槽(11),所述第一连通孔(6)位于所述第一条形槽(11)内,并沿其长度方向线性阵列有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舒适开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织层(3)的内侧面上构造有第二条形槽(12),所述第二连通孔(7)位于所述第二条形槽(12)的两侧,并沿其长度方向线性阵列有多个,且所述第二连通孔(7)的两侧均构造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勤伟,仲金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美苏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