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038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智能垃圾房、物联网通信网关、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智能垃圾房通信连接的物联网服务器、分别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连接的云服务器和无人运输终端;所述智能垃圾房包括监测模块、第一识别模块、拆分模块、第二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块、分类模块和打包模块。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实现对固体垃圾处理流程进行更智能、更准确、更高效的控制与管理。更高效的控制与管理。更高效的控制与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卫生,浪费资源,破坏生产生活安全,破坏社会和谐。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在城市中,垃圾分类收集房已经成为各小区常见的公共卫生设施,但是垃圾分类的繁琐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负担,导致现在仍然存在着生活垃圾混合打包丢弃、垃圾车混合收集以及垃圾组成复杂的问题,现有的垃圾分类收集房大多数需要人工定期进行垃圾分拣,工作人员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分类后投入到不同类别的垃圾桶内,对各类垃圾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及回收利用,但是体积较大的垃圾无法及时压缩,占据有限的垃圾桶空间,影响正常的垃圾处理,人工无法及时更换垃圾桶,造成垃圾堆积,受温度影响,垃圾分类收集房内会产生刺鼻气味,部分垃圾甚至会发生反应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对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实现对固体垃圾处理流程进行更智能、更准确、更高效的控制与管理。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垃圾房、物联网通信网关、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智能垃圾房通信连接的物联网服务器、分别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连接的云服务器和无人运输终端;所述智能垃圾房包括监测模块、第一识别模块、拆分模块、第二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块、分类模块和打包模块;其中,
[0005]所述云服务器被配置为:
[0006]根据历史垃圾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
[0007]将所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服务器;
[0008]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被配置为:
[0009]获取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数据、居民的人物特点数据、居民生活习惯数据、气候数据和预设范围内商店的商品数据;
[0010]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所述人物特点数据、所述居民生活习惯数据、所述气候数据和所述商品数据提取第一特征数据;
[0011]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所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进行修改,得到第二垃圾识别模
型;
[0012]将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发送至所述智能垃圾房的所述通信模块;
[0013]所述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传输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0014]所述监测模块被配置为:
[0015]监测是否有第一垃圾对象投放到所述智能垃圾房的垃圾放置区域;
[0016]若有所述第一垃圾对象投放到所述垃圾放置区域,则触发所述第一识别模块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第一垃圾对象是否需要进行拆分;
[0017]所述拆分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垃圾对象需要进行拆分,则对所述第一垃圾对象进行拆分得到第二垃圾对象;
[0018]所述第二识别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0019]所述控制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生成分类控制指令,并将所述分类控制发送至所述分类模块;
[0020]所述分类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分类控制指令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分类。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方法,应用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垃圾房、物联网通信网关、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智能垃圾房通信连接的物联网服务器、分别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连接的云服务器和无人运输终端;所述智能垃圾房包括监测模块、第一识别模块、拆分模块、第二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块、分类模块和打包模块;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方法包括:
[0022]所述云服务器根据历史垃圾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
[0023]将所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服务器;
[0024]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获取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数据、居民的人物特点数据、居民生活习惯数据、气候数据和预设范围内商店的商品数据;
[0025]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所述人物特点数据、所述居民生活习惯数据、所述气候数据和所述商品数据提取第一特征数据;
[0026]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所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进行修改,得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
[0027]将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发送至所述智能垃圾房的所述通信模块;
[0028]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传输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0029]所述监测模块监测是否有第一垃圾对象投放到所述智能垃圾房的垃圾放置区域;
[0030]若有所述第一垃圾对象投放到所述垃圾放置区域,则触发所述第一识别模块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第一垃圾对象是否需要进行拆分;
[0031]若所述第一垃圾对象需要进行拆分,则所述拆分模块对所述第一垃圾对象进行拆分得到第二垃圾对象;
[0032]所述第二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
[0033]所述控制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生成分类控制指令,并将所述分类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分类模块;
[0034]所述分类模块根据所述分类控制指令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分类。
[0035]可选地,在所述若所述第一垃圾对象需要进行拆分,则所述拆分模块对所述第一垃圾对象进行拆分得到第二垃圾对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36]所述第一识别模块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识别,识别出危险物;
[0037]将所述危险物进行处理后转移至所述智能垃圾房的危险物放置区并进行后续处理。
[0038]可选地,所述分类模块根据所述分类控制指令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分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39]将分类后的所述第二垃圾对象按类别依次转运至对应的打包区;
[0040]所述打包模块依次在各个包装件上打印对应的类别标签和垃圾信息,并将对应的垃圾装入所述包装件进行包装;
[0041]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将所述包装件的包装件标识、所述类别标签和所述垃圾信息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服务器。
[0042]可选地,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将所述包装件的包装件标识、所述类别标签和所述垃圾信息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服务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43]所述物联网服务器根据所述包装件标识、所述类别标签和所述垃圾信息生成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垃圾房、物联网通信网关、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智能垃圾房通信连接的物联网服务器、分别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连接的云服务器和无人运输终端;所述智能垃圾房包括监测模块、第一识别模块、拆分模块、第二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块、分类模块和打包模块;其中,所述云服务器被配置为:根据历史垃圾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将所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服务器;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被配置为:获取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数据、居民的人物特点数据、居民生活习惯数据、气候数据和预设范围内商店的商品数据;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所述人物特点数据、所述居民生活习惯数据、所述气候数据和所述商品数据提取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所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进行修改,得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将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发送至所述智能垃圾房的所述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传输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所述监测模块被配置为:监测是否有第一垃圾对象投放到所述智能垃圾房的垃圾放置区域;若有所述第一垃圾对象投放到所述垃圾放置区域,则触发所述第一识别模块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第一垃圾对象是否需要进行拆分;所述拆分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垃圾对象需要进行拆分,则对所述第一垃圾对象进行拆分得到第二垃圾对象;所述第二识别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所述控制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生成分类控制指令,并将所述分类控制发送至所述分类模块;所述分类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分类控制指令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分类。2.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垃圾房、物联网通信网关、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智能垃圾房通信连接的物联网服务器、分别通过所述物联网通信网关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连接的云服务器和无人运输终端;所述智能垃圾房包括监测模块、第一识别模块、拆分模块、第二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的通信模块、分类模块和打包模块;所述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方法包括:所述云服务器根据历史垃圾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将所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服务器;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获取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数据、居民的人物特点数据、居民生活习惯数据、气候数据和预设范围内商店的商品数据;
从所述地理位置数据、所述人物特点数据、所述居民生活习惯数据、所述气候数据和所述商品数据提取第一特征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对所述第一垃圾识别模型进行修改,得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将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发送至所述智能垃圾房的所述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传输至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所述监测模块监测是否有第一垃圾对象投放到所述智能垃圾房的垃圾放置区域;若有所述第一垃圾对象投放到所述垃圾放置区域,则触发所述第一识别模块进行识别以确定所述第一垃圾对象是否需要进行拆分;若所述第一垃圾对象需要进行拆分,则所述拆分模块对所述第一垃圾对象进行拆分得到第二垃圾对象;所述第二识别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垃圾识别模型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所述控制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生成分类控制指令,并将所述分类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分类模块;所述分类模块根据所述分类控制指令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分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第一垃圾对象需要进行拆分,则所述拆分模块对所述第一垃圾对象进行拆分得到第二垃圾对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识别模块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识别,识别出危险物;将所述危险物进行处理后转移至所述智能垃圾房的危险物放置区并进行后续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模块根据所述分类控制指令对所述第二垃圾对象进行分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分类后的所述第二垃圾对象按类别依次转运至对应的打包区;所述打包模块依次在各个包装件上打印对应的类别标签和垃圾信息,并将对应的垃圾装入所述包装件进行包装;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将所述包装件的包装件标识、所述类别标签和所述垃圾信息发送至所述物联网服务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固体垃圾处理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将所述包装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建阿丽娅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昆仑环境事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