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8030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属于工程场地建造工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施工成本相对较低,能快速有效排除沼泽地貌状态下的地表及地下水,将沼泽地转化为具有可持续性干硬场地的沼泽地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所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通过先在沼泽地内采用沿周边开挖主干渠形成孤岛型沼泽地的同时切断孤岛型沼泽地内外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地面补给源,然后通过包含有主干渠的排水处理系统对孤岛型沼泽地进行排水干场,接着对排水干场后的孤岛型沼泽地进行晾晒增硬,最后对晾晒增硬后的孤岛型沼泽地进行地表回填、整平获得适宜后续施工操作的持续性干硬场地条件。条件。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属于工程场地建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水补给来源充分且持续高地下水位情况下的沼泽地,由于基础软弱,基础承载力难以满足重型机械设备的正常操作要求,无法进行基础物的正常施工。一般需要采取土方回填垫高场地、或设置足够数量及深度的降水井、或使用漂浮式水上施工机械等方式,以满足机械施工要求。但存在未阻断地下补给水源、需外购回填土方且土方来源面临不确定性、场地原始标高被人为增加产生工程量较大、设计变更、施工工艺较复杂、机械效率低下、黏质壤土中降水井降水效果差且需持续抽水等缺点,导致工程进度和费用控制均难以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成本相对较低,能快速有效排除沼泽地貌状态下的地表及地下水,将沼泽地转化为具有可持续性干硬场地的沼泽地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所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通过先在沼泽地内采用沿周边开挖主干渠形成孤岛型沼泽地的同时切断孤岛型沼泽地内外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然后通过包含有主干渠的排水处理系统对孤岛型沼泽地进行排水干场,接着对排水干场后的孤岛型沼泽地进行晾晒增硬,最后对晾晒增硬后的孤岛型沼泽地进行地表回填、整平获得适宜后续施工操作的持续性干硬场地条件,
[0005]其中,所述的晾晒增硬工序安排在高温多阳的旱季采用自然风及阳光曝晒进行。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排水干场工序通过顺序设置的一期降水和二期降水先后对孤岛型沼泽地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渗排、蒸发与抽排完成该排水干场工作。
[0007]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一期降水前,沿周向开挖主干渠形成孤岛型沼泽场地的同时构筑挡水埂,接着在主干渠上开挖至少四个集水坑,形成排水处理系统的骨干结构,然后再通过主干渠收集孤岛型沼泽地内以及挡水埂外的地下渗水和地表排水,待所述的下渗水和所述的地表排水汇集至集水坑内后抽排出所述的孤岛型沼泽地完成所述的一期降水。进一步的是,待一期降水完成地下渗水明显减少后,再在孤岛型沼泽地内的地表上开挖密集渗排沟,并使所述的密集渗排沟与所述的主干渠连通,使孤岛型沼泽地内的浅表地下水汇集至主干渠中并通过集水坑抽排出所述的孤岛型沼泽地完成所述的二期降水工作。
[0008]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主干渠上开挖的集水坑为四的倍数个,在主干渠的四个转角处均至少布置一个,沿周向在四条主干渠的每条主干渠上均至少布置一个;所述的密集渗排沟为多条,各条所述的密集渗排沟平行的均布在孤岛型沼泽地内的地表上。
[0009]进一步的是,在相邻的两条密集渗排沟之间还设置有随机加密渗排蒸发沟,所述的随机加密渗排蒸发沟在晾晒增硬工序完成后,再依据局部区域加强排水的需要设置至孤岛型沼泽地内的地表上,所述随机加密渗排蒸发沟的两端分别同时与所述的主干渠连通。
[0010]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主干渠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渠壁呈自然稳定坡度设置。
[0011]进一步的是,相邻两条密集渗排沟之间的间距在2.0~5.0米之间,深度在0.5~0.8米之间,横截面为凹形,沟壁呈竖直坡度设置。
[0012]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相邻两条随机加密渗排蒸发沟之间的间距在0.8~1.2米之间,沟壁呈自然机械开挖坡度设置。
[0013]进一步的是,在挡水埂的外侧还设置有排水渠,抽排出孤岛型沼泽地的地下渗水通过排水渠排至远离沼泽地的河道中。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先在沼泽地内采用沿周边开挖主干渠形成孤岛型沼泽地的同时切断孤岛型沼泽地内外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地面补给源,然后通过包含有主干渠的排水处理系统对孤岛型沼泽地进行排水干场,接着对排水干场后的孤岛型沼泽地进行晾晒增硬,最后对晾晒增硬后的孤岛型沼泽地进行地表回填、整平获得适宜后续施工操作的持续性干硬场地条件,其中,所述的晾晒增硬工序安排在高温多阳的旱季采用自然风及阳光曝晒进行。这样,仅使用挖方机械和抽水设备,便能快速实现沼泽地向可持续干硬场地的转化。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土方回填垫高项目建设场地,但难以排除并降低地下水水位,成本高,工期长;使用大量降水井降水或使用水面漂浮式土方机械施工,效率低下,成本高的现状。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完全不需要进行土方回填,而且通过本申请的孤岛式结构、渗排晾晒排水干场方案建立的可持续性的干硬场地,可以实现项目沼泽场地内地下水与外沼泽地地下水的隔离,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建设场地内持续高地下水位的问题,达到施工机械单一、快速干场、维护简单、显著降低施工成本且为工程建设进度提供保障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涉及到的沼泽地的平面布置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涉及到的沼泽地设置有排水处理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0017]图3~图7为图2的1

1、2

2、3

3、4

4、5

5的剖视图。
[0018]图中标记为:孤岛型沼泽地1、排水处理系统2、主干渠3、挡水埂4、集水坑5、密集渗排沟6、随机加密渗排蒸发沟7、排水渠8、外部沼泽地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图7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成本相对较低,能快速有效排除沼泽地貌状态下的地表及地下水,将沼泽地转化为具有可持续性干硬场地的沼泽地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所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通过先在沼泽地内采用沿周边开挖主干渠3形成孤岛型沼泽地1的同时切断孤岛型沼泽地1内外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然后通过包含有主干渠3的排水处理系统3对孤岛型沼泽地1进行排水干场,接着对排水干场后的孤岛型沼泽地1进行
晾晒增硬,最后对晾晒增硬后的孤岛型沼泽地1进行地表回填、整平获得适宜后续施工操作的持续性干硬场地条件,其中,所述的晾晒增硬工序安排在高温多阳的旱季采用自然风及阳光曝晒进行。这样,仅使用挖方机械和抽水设备,便能快速实现沼泽地向可持续干硬场地的转化。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土方回填垫高项目建设场地,但难以排除并降低地下水水位,成本高,工期长;使用大量降水井降水或使用水面漂浮式土方机械施工,效率低下,成本高的现状。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完全不需要进行土方回填,而且通过本申请的孤岛式结构、渗排晾晒排水干场方案建立的可持续性的干硬场地,可以实现项目沼泽场地内地下水与外沼泽地地下水的隔离,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建设场地内持续高地下水位的问题,达到施工机械单一、快速干场、维护简单、显著降低施工成本且为工程建设进度提供保障目的。
[0020]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尽可能的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所述的排水干场工序通过顺序设置的一期降水和二期降水先后对孤岛型沼泽地1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渗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通过先在沼泽地内采用沿周边开挖主干渠(3)形成孤岛型沼泽地(1)的同时切断孤岛型沼泽地(1)内外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然后通过包含有主干渠(3)的排水处理系统(3)对孤岛型沼泽地(1)进行排水干场,接着对排水干场后的孤岛型沼泽地(1)进行晾晒增硬,最后对晾晒增硬后的孤岛型沼泽地(1)进行地表回填、整平获得适宜后续施工操作的持续性干硬场地条件,其中,所述的晾晒增硬工序安排在高温多阳的旱季采用自然风及阳光曝晒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干场工序通过顺序设置的一期降水和二期降水先后对孤岛型沼泽地(1)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渗排、蒸发与抽排完成该排水干场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期降水前,沿周向开挖主干渠(3)形成孤岛型沼泽场地(1)的同时构筑挡水埂(4),接着在主干渠(3)上开挖至少四个集水坑(5)形成排水处理系统(2)的骨干结构,然后再通过主干渠(3)收集孤岛型沼泽地(1)内以及挡水埂(4)外的地下渗水和地表排水,待所述的下渗水和所述的地表排水汇集至集水坑(5)内后抽排出所述的孤岛型沼泽地(1)完成所述的一期降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沼泽地的孤岛式旱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待一期降水完成地下渗水明显减少后,再在孤岛型沼泽地(1)内的地表上开挖密集渗排沟(6),并使所述的密集渗排沟(6)与所述的主干渠(3)连通,使孤岛型沼泽地(1)内的浅表地下水汇集至主干渠(3)中并通过集水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靖吴赛超窦大林庄廷费开睿严琦刘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