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029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韧带训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包括躺床,躺床的底部固定焊接有金属架,金属架的一端固定焊接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有金属盒,金属盒的顶部两边均设有固定孔,金属盒的一侧设有卡孔,固定孔的内侧活动卡接有第二转把,卡孔的内侧活动卡接有第一转把,第一转把的一端外侧固定卡接有右支撑板与左支撑板,第二转把的外侧固定卡接有前支撑板,好处是训练人员可以平躺于躺床的顶部,减少训练时的疲劳,增加韧带训练的持久性,并通过调节装置可以调节右支撑板与左支撑板的开合角度,和躺床与前支撑板的开合角度,从而训练双腿胯部之间和腰与双腿之间的韧带,能达到更全面训练腿部韧带的目的。能达到更全面训练腿部韧带的目的。能达到更全面训练腿部韧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韧带训练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韧带是人们身体的一部分,是白色带状的一种人体组织,位于人体各部位骨骼之间,坚韧且有弹性可以将骨骼连接于一起,方便人类的各个关节部位的弯曲活动,但是韧带的强度弹性也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如果在关节拉伸活动时过度用力超过韧带的承受范围会使韧带损伤,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可以对韧带进行合理的训练和拉伸,达到身体各部位关节更容易的活动,另外在韧带训练中腿部的韧带拉伸训练极为的常见,而且通常是对大腿骨盆处的韧带进行训练拉伸,以达到可以大幅度活动双腿的目的,既可以起到锻炼强身健体的作用,又可以对舞蹈、武术等特殊人群起到训练的好处;
[0003]但在训练腿部韧带的过程中,拉伸韧带的器材功能比较单一,一般只能对双腿之间胯部的韧带进行拉伸训练,不能再进行腿部和腰部之间的韧带呈角度状的拉伸,所以对腿部的训练效果不够完善,并且不能对训练器材的角度进行缓慢调节,会导致部分韧带弹性较差的人员韧带受伤,因此有着训练时的安全隐患,另外通常进行腿部韧带训练时人员为坐姿,长时间训练会疲劳,达不到训练的持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包括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躺床的底部固定焊接有金属架,所述金属架的一端固定焊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金属盒,所述金属盒的顶部两边均设有固定孔,所述金属盒的一侧设有卡孔,所述固定孔的内侧活动卡接有第二转把,所述卡孔的内侧活动卡接有第一转把,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的一侧固定焊接有固定螺母,所述第一转把的一端外侧固定卡接有右支撑板,所述右支撑板一端的内侧固定卡接于第一转把的外侧有左支撑板,所述第二转把的外侧固定卡接有前支撑板;
[0006]进一步的,所述躺床的顶部滑动卡接有头枕,所述头枕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块,所述躺床的内部设有滑动卡槽,所述滑动卡槽的内部与滑动块的外侧滑动卡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右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右弹力带,所述右支撑板的另一端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两边均设有右槽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左弹力带,所述左支撑板的另一端两侧均设有左槽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撑板的一端等距排列有三个支撑圆柱,所述支撑圆柱的两端外侧均活动套接有滚动圆筒,所述前支撑板的底部两边均设有转动圆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一侧设有螺纹圆槽,所述固定螺母的内部设有螺
母螺纹,所述第一转把的一端先穿过卡孔的内侧再穿过右槽孔和左槽孔的内部与螺纹圆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把的一端先穿过固定孔内侧和转动圆孔的内部与螺母螺纹活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架的底部两边均设有左右对称的防滑腿。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设有前支撑板,并在前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支撑圆柱,使用时可以将双腿的背面贴合于支撑圆柱外侧上,并平躺于躺床的顶部,可以在韧带训练时减轻身体的疲劳性,此时可以通过单手握住第二转把的一端进行缓慢转动,通过第二转把的转动会使前支撑板以转动圆孔为中心去缓慢地改变角度,从而可以对双腿和背部之间的韧带起到拉伸的作用,经过前支撑板的弯折给韧带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起到训练韧带强度弹性的作用,再经过缓慢的转动第二转把,可以使前支撑板变换多种角度,适合不同人群的韧带,也保护了韧带训练时的安全性,不会造成损伤。
[0014]2.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转把,并将第一转把的一端同时穿过右支撑板和左支撑板,可以用于转动第一转把同时控制右支撑板与左支撑板的开合角度,此时将人的背部贴合躺床的顶部平躺,先将右腿肚贴合右支撑板的一侧并将脚穿过右弹力带的内部,可以用于固定住腿部使训练时效果更好,再将左腿肚贴合左支撑板的一侧并将脚穿过左弹力带的内部,然后通过单手握住第一转把的一端进行缓慢的转动,通过第一转把的转动会同时改变右支撑板与左支撑板之间的角度,在角度慢慢变大时,会同时拉伸双腿胯部之间的角度,从而对双腿之间的韧带起到训练的作用,而且由于可以控制角度缓慢的增加同时也保护了韧带训练时的安全性,防止训练过程中受伤。
[0015]3.本技术通过设有躺床,并且躺床的材质为高密度海绵填充柔软的同时具有支撑性,可以使人们在训练拉伸韧带时可以平躺于躺床的顶部,降低了训练时的背部腰部疲劳性,可以增加韧带训练的强度和持久性,除此之外在躺床的顶部安装有头枕,可以用于垫在脖子的下面,可以使训练韧带时平躺的脖颈部位不会悬空,从而产生疲劳性,通过滑动块滑动卡接于滑动卡槽内部,可以调节头枕的位置,以适合不同的人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躺床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左右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前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为:1、躺床;101、滑动卡槽;2、金属架;201、防滑腿;3、调节装置;301、金属盒;3011、固定孔;3012、卡孔;3013、螺纹圆槽;302、第一转把;303、第二转把;304、固定螺母;3041、螺母螺纹;4、右支撑板;401、右弹力带;402、转动槽;4021、右槽孔;5、左支撑板;501、左弹力带;502、左槽孔;6、前支撑板;601、支撑圆柱;602、滚动圆筒;603、转动圆孔;7、头枕;701、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包括躺床1,所述躺床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金属架2,所述金属架2的一端固定焊接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有金属盒301,所述金属盒301的顶部两边均设有固定孔3011,所述金属盒301的一侧设有卡孔3012,所述固定孔3011的内侧活动卡接有第二转把303,所述卡孔3012的内侧活动卡接有第一转把302,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3011的一侧固定焊接有固定螺母304,所述第一转把302的一端外侧固定卡接有右支撑板4,所述右支撑板4一端的内侧固定卡接于第一转把302的外侧有左支撑板5,所述第二转把303的外侧固定卡接有前支撑板6,好处是训练人员可以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包括躺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躺床(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金属架(2),所述金属架(2)的一端固定焊接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有金属盒(301),所述金属盒(301)的顶部两边均设有固定孔(3011),所述金属盒(301)的一侧设有卡孔(3012),所述固定孔(3011)的内侧活动卡接有第二转把(303),所述卡孔(3012)的内侧活动卡接有第一转把(302),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孔(3011)的一侧固定焊接有固定螺母(304),所述第一转把(302)的一端外侧固定卡接有右支撑板(4),所述右支撑板(4)一端的内侧固定卡接于第一转把(302)的外侧有左支撑板(5),所述第二转把(303)的外侧固定卡接有前支撑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床(1)的顶部滑动卡接有头枕(7),所述头枕(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块(701),所述躺床(1)的内部设有滑动卡槽(101),所述滑动卡槽(101)的内部与滑动块(701)的外侧滑动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韧带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撑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右弹力带(401),所述右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德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