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蛙共生循环投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167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稻蛙共生饲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稻蛙共生循环投食器,包括循环轨道、投食车及投食料斗,所述循环轨道绕蛙田呈闭环设置,所述投食车沿所述循环轨道进行导向移动,所述投食料斗安装于所述投食车上,该投食料斗朝向蛙田的一侧开设有投食料嘴,所述投食料嘴上设置有控制挡板,所述控制挡板随所述投食车的移动,上下移动开关所述投食料嘴,通过在投食料嘴上设置控制挡板,利用投食车在循环轨道上进行移动,通过机械结构带动控制挡板进行上下移动,使得投食料嘴进行间歇性的开合控制,在稻田内投放出间歇性的蛙食料堆,避免了电控装置的损坏,同时使蛙食呈间距的料堆设置,也避免了整个稻田内投放满蛙食,导致蛙食浪费。浪费。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蛙共生循环投食器


[0001]本技术涉及稻蛙共生饲养
,特别涉及一种稻蛙共生循环投食器。

技术介绍

[0002]稻田是蛙类的天然栖息场所,适于蛙的生活和生长,同时,蛙类喜食稻田里面的害虫,稻田养蛙,即是利用稻、蛙这种自然共生关系,充分发挥稻与蛙之间的互利作用,既可以减少水稻的病虫害、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有机稻谷和蛙类,又能获取蛙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0003]在稻田里面养蛙时需要将饵料投入稻田内,以供蛙食用,目前多是人工投放,也有采用自动化投放设备进行投放的,但是现有的自动化投放设备均是采用电控装置控制蛙食进行投放,并且投放时是沿着稻田的边沿连续投放,但由于稻田是设置在野外,连续投放的蛙食容易打湿,造成浪费,并且采用电控装置容易受外部自然条件的破坏,使得自动化投放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0004]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985026.6的中国专利中,具体公开了一种方便使用的稻蛙共生饵料装置,涉及稻蛙共生培育
,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饵料储藏装置,饵料储藏装置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蛙共生循环投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轨道(1)、投食车(2)及投食料斗(3);所述循环轨道(1)绕蛙田呈闭环设置;所述投食车(2)沿所述循环轨道(1)进行导向移动;所述投食料斗(3)安装于所述投食车(2)上,该投食料斗(3)朝向蛙田的一侧开设有投食料嘴(31),所述投食料嘴(31)上设置有控制挡板(32),所述控制挡板(32)随所述投食车(2)的移动,上下移动开关所述投食料嘴(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蛙共生循环投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轨道(1)包括工字钢轨(11)、立柱(12)及齿条(13);所述工字钢轨(11)的纵切面呈工字型设置;所述立柱(12)用于支撑所述工字钢轨(11),使得所述工字钢轨(11)悬空设置;所述齿条(13)沿所述工字钢轨(11)设置于该工字钢轨(1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蛙共生循环投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食车(2)包括小车主体(21)、导向轮(22)及主动齿轮(23);所述导向轮(22)安装于所述小车主体(21)上,该导向轮(22)呈对称设置,且该导向轮(22)卡设于所述工字钢轨(11)两侧的凹槽(111)内;所述主动齿轮(23)转动安装所述小车主体(21)的底部,该主动齿轮(23)由电机(24)带动旋转,且该主动齿轮(23)与所述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意黄加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长兴稻蛙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