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异氰酸酯生产工艺中的副产HCl进行循环利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异氰酸酯生产工艺中的副产HCl的循环利用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异氰酸酯的生产过程中,使用CO、氯气反应生成光气,光气与胺类物质反应生成异氰酸酯以及副产物HCl,在消耗大量原料氯气的同时,排出大量的副产物HCl,为此通常使用HCl氧化工艺将HCl转变为氯气,从而实现异氰酸酯产业的氯元素循环。HCl氧化工艺目前比较成熟的工艺有日本住友的催化氧化工艺。
[0003]针对副产物HCl中含有杂质、易导致催化剂失活以及后续单元堵塞的问题,行业内有以下其他几种办法,实现氯元素循环:
[0004]1.盐酸解析法
[0005]该方法通过使用纯净水吸收副产物HCl,制得浓度为32
‑
34%的浓盐酸,然后使用精馏塔对32
‑
34%的盐酸进行加热,得到气态HCl以及浓度为18
‑
22%的稀盐酸,气态HCl经过干燥脱水后送去进行催化氧化制得氯气,浓度为18
‑
22%的稀酸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异氰酸酯生产工艺中的副产HCl进行循环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副产HCl进行净化,将净化后的副产HCl经压缩机提压、冷却器降温和低温吸收塔吸收后,送至氧化反应器中于催化剂存在下经氧化反应制备氯气,其特征在于,对副产HCl进行所述净化包括脱除副产HCl中的胺类杂质,所述胺类杂质为含有NH2‑
基团且分子量小于200的物质;优选的,净化所述副产HCl至所述副产HCl中的胺类杂质含量<100pp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杂质包括氨气、氯化铵、胺基甲烷、胺基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吸胺剂吸附脱除所述副产HCl中的胺类杂质,所述吸胺剂的制备步骤包括:1)将苯乙烯、二苯乙烯、液体石蜡和引发剂加入到氯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悬浮聚合,得到共聚物珠粒;其中,苯乙烯与二苯乙烯的质量比为3:1
‑
9:1,优选3.5:1
‑
6.5:1;苯乙烯与液体石蜡的质量比为4:1
‑
20:1,优选7.5:1
‑
8.0:1;苯乙烯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70:1
‑
150:1,优选90:1
‑
125:1;2)将步骤1)得到的共聚物珠粒进行纯化处理;3)将步骤2)处理得到的共聚物珠粒与磺酸化试剂进行磺化反应,将所得产物用水洗涤备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氯化钠水溶液浓度为10
‑
22wt%,氯化钠水溶液与苯乙烯的质量比为5:1
‑
20:1,优选8.0:1
‑
8.5:1;和/或,步骤1)中,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和/或,步骤1)中,将所述苯乙烯、二苯乙烯、液体石蜡和引发剂加入到氯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搅拌,使油珠完全分散,然后在60
‑
80℃优选70
‑
75℃保温反应,反应时间1
‑
4h优选2
‑
2.5h;然后升温至80
‑
100℃优选90
‑
95℃,反应1
‑
4h,优选2
‑
2.5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进行冷却、过滤和热水洗涤,烘干后筛分得到所述共聚物珠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纯化处理包括用溶剂对所述共聚物珠粒进行浸泡溶胀,所述共聚物珠粒与所述溶剂的质量配比为1:20
‑
1:100,优选1:40
‑
1:60,浸泡时间为2
‑
48小时,优选12
‑
20小时;所述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二甲亚砜、四氢呋喃、氯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二氯甲烷。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磺酸化试剂选自三氧化硫、浓硫酸、发烟硫酸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选三氧化硫;所述共聚物珠粒与所述磺酸化试剂的质量比为1:2
‑
1:10,优选1:3.5
‑
1:6;所述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0
‑
60℃,优选30
‑
50℃,反应时间为3
‑
20h,优选6
‑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放,王振有,赵东科,张宏科,吴雪峰,马海洋,周宇杰,黄荐,徐丹,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