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004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套管,用于设置于储气库的作业井内;油管组件,设置于套管内,以沿作业井的井底至井口方向,油管组件依次形成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第一管段远离第二管段的一端用于连通储气库的油层;第二管段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用于连通储气库的气层;第三管段远离第二管段的一端用于设置于井口;第一开关,设置于第一管段内,用于控制第一管段的导通或截止;第二开关,设置于第二管段内,用于控制通气孔的导通或截止;其中,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可独立地开启或关闭。该装置可以在满足储气库排液需求的同时,兼顾储气库的注采气需求,实现对单个作业井的充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气库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储气库属于国家战略民生的重要保障设施,对废弃油藏改建型储气库加大剩余油开采工作,既能够提高剩余油采收率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加气体储集空间,增加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
[0003]相关技术中,主要是在采气期间通过常规的注采气管柱,将部分剩余油带出地面以实现储气库的增容,然而单井过高的采气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剩余油的采出,导致排液周期长,增容效益差。或是采用临时排液管柱进行排液,以采出剩余油,但是该方式进能够进行排液,却无法实现储气库最关键的注采气功能,从而在排液一段时间后,需要将临时排液管柱起出更换,以进行注采气,进而在管柱更换期间造成停产并产生额外的修井费用,影响储层的渗透率和储气库的调峰保供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用于设置于储气库的作业井内;油管组件,设置于所述套管内,以沿所述作业井的井底至井口方向,所述油管组件依次形成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储气库的油层;所述第二管段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连通所述储气库的气层;所述第三管段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用于设置于所述井口;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段的导通或截止;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内,用于控制所述通气孔的导通或截止;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可独立地开启或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封隔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用于封隔所述油层和所述气层之间的油套环空;第二封隔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之间,用于封隔所述气层和所述井口之间的油套环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包括:第一油管模块,所述第一油管模块的一端用于连通所述油层;第二油管模块,所述第二油管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封隔器相连接;坐落短节,设置于所述第一油管模块与所述第二油管模块之间,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坐落短节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堵塞器,所述堵塞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坐落短节内,所述堵塞器用于控制所述坐落短节的导通或截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包括:第三油管模块,所述第三油管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封隔器相连接;第四油管模块,所述第四油管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封隔器相连接;注采短节,设置于所述第三油管模块与所述第四油管模块之间,所述通气孔设置于所述注采短节的侧壁,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注采短节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气库注采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梦琦陈显学汪生平王梓吉季政君孙立勋刘永为程涵彬李泓润赵岩陈琳颖纪东石王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