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式布管深孔焊接换热器管束装配分体式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987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喷泉式布管深孔焊接换热器管束装配分体式引导装置,包括引导体尾部;所述引导体尾部一侧固接有引导头,所述引导体尾部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引导头一侧固接有引出杆,所述引导体尾部一侧固接有铁片;通过在引导体尾部一侧设置磁铁,可与另一组引导体尾部的铁片相吸,使四组引导体尾部和引导头进行组装或拆卸,通过固定块可将引导体尾部进行固定,在换热管穿束到管板一侧时,将引出杆伸出管板上的管孔,可通过拉动一组引出杆,从而带动一组引出头和引导体尾部伸出管孔,并依次将剩余三组引导头和引导体尾部通过引出杆拉出管孔,从而解决了管孔内径大于引导头导致引导头无法取出的问题。出的问题。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泉式布管深孔焊接换热器管束装配分体式引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是喷泉式布管深孔焊接换热器管束装配分体式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在流体流动时将热量进行传送,又称热交换器,在工业生产中可作为加热器和冷却器等来使用,换热器内部设置有用于流体流动的换热管。
[0003]换热管在安装时,会使用到引导头,引导头是用来对换热管进行穿束引导的装置,将引导头的尾端固定在换热管内壁,随后对换热管进行穿管,在换热管一端穿过折流板和管板后,可将引导头,并将换热管焊接在管板一侧,使换热管安装完成。
[0004]现有技术中,在对换热器管束进行安装时,由于管板上的管孔大小不固定,易遇到常规换热管穿管引导头的直径大于管孔内径的情况,使穿管后的引导头无法取出,如不使用引导头穿管,则增加穿管难度,且换热管端面极易损伤,严重影响后续管端焊接质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喷泉式布管深孔焊接换热器管束装配分体式引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喷泉式布管深孔焊接换热器管束装配分体式引导装置,包括引导体尾部(1);所述引导体尾部(1)一侧固接有引导头(2),所述引导体尾部(1)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2)一侧固接有引出杆(3),所述引导体尾部(1)一侧固接有铁片(4),所述引导体尾部(1)另一侧固接有磁铁(5),所述引导体尾部(1)、引出头和引出杆(3)形状为直角扇形,所述引导头(2)侧面直径大于引导体尾部(1)的直径,所述引导头(2)一侧固接有垫板(6),所述垫板(6)厚度与铁片(4)一致,所述垫板(6)设置两组,并呈对称分布于引导头(2)两侧,所述引导头(2)、引导体尾部(1)、引出杆(3)、磁铁(5)、铁片(4)和垫板(6)分别设置四组,并呈圆周分布,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703),所述固定块(703)设置在引导体尾部(1)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泉式布管深孔焊接换热器管束装配分体式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拉绳(702),所述拉绳(702)固接在固定块(703)底部,所述引导体尾部(1)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701),所述第一滑槽(701)形状为L形,所述第一滑槽(701)一侧贯穿引导头(2),所述第一滑槽(701)另一侧贯穿引导体尾部(1),所述拉绳(702)和固定块(703)设置在第一滑槽(701)内壁,所述固定块(703)底部固接有弹簧(704),所述弹簧(704)套设在拉绳(702)外壁,所述弹簧(704)底部固接有挡板(705),所述挡板(705)设置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鑫陈忠程龙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