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陡崖边坡加固方法,该陡崖边坡加固方法用于对陡崖边坡进行加固,陡崖边坡的坡度大于等于79度,小于等于90度,陡崖边坡加固方法包括:在陡崖的坡脚处搭设地基平台;在地基平台上搭设第一级支架;在陡崖岩壁上搭设第一悬挑平台,第一悬挑平台位于第一级支架的上方;拆除第一级支架;在第一悬挑平台上搭设第二级支架;在搭设第二级支架的同时对陡崖边坡进行锚固。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陡崖边坡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陡崖边坡加固
,特别涉及一种陡崖边坡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陡崖岩石坡面凹凸不平,在暴雨、震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整体倾倒破坏。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需要对陡崖岩石坡面进行加固。然而,当施工高度较高、坡面较陡时,传统的施工支架难以搭建至百米以上的高度,且随着施工支架高度的增加,耗费的建筑材料也大量增加,这也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陡崖边坡加固方法,旨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陡崖边坡加固方法,用于对陡崖边坡进行加固,所述陡崖边坡的坡度大于等于79度,小于等于90度,所述陡崖边坡加固方法包括:
[0005]在陡崖的坡脚处搭设地基平台;
[0006]在所述地基平台上搭设第一级支架;
[0007]在陡崖岩壁上搭设第一悬挑平台,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位于第一级支架的上方;
[0008]拆除第一级支架;
[0009]在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上搭设第二级支架;
[0010]在搭设第二级支架的同时对所述陡崖边坡进行锚固。
[001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地基平台包括第一级台阶、第二级台阶、第三级台阶以及第四级台阶,所述在陡崖的坡脚处搭设地基平台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2]将所述陡崖的坡脚整平并夯实;
[0013]向所述坡脚的预设位置灌注水泥砂浆,进行表层缝隙封闭处理;
[0014]向所述陡崖的坡脚浇筑预设厚度的混凝土垫层,得到高度不同的第一级台阶、第二级台阶、第三级台阶以及第四级台阶,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二级台阶、所述第三级台阶以及所述第四级台阶,所述第一级台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最大的延伸长度。
[001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挑平台包括多个悬挑架,每一个所述悬挑架包括水平上弦杆、水平下弦杆以及第一斜撑杆;其中所述在陡崖岩壁上搭设第一悬挑平台,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位于第一级支架的上方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6]将所述水平上弦杆沿水平方向锚固于陡崖岩壁上的第一预设位置,定义所述水平上弦杆锚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一固定部,而突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一延伸部;
[0017]将所述水平下弦杆沿水平方向锚固于陡崖岩壁上的第二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级支架所在位置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之间,定义所述水平下弦杆锚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二固定部,而突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二延伸部;
[0018]设置第一斜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斜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
陡崖岩壁的一侧,相对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并靠近所述陡崖岩壁设置,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水平方向呈第一倾角;
[0019]将上述步骤依次重复,形成多个所述悬挑架,多个所述悬挑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排布连接。
[002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级支架包括立杆,所述立杆设有多排,多排所述立杆间隔且并行固定于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上;其中,所述设置第一斜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斜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陡崖岩壁的一侧,相对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并靠近所述陡崖岩壁设置,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水平方向呈第一倾角的步骤之后的步骤包括:
[0021]判断所述立杆的排数是否大于四排;
[0022]若是,在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所述陡崖岩壁之间增设第二斜撑杆,其中,所述第二斜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陡崖岩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水平向呈第二倾角,所述第二倾角大于所述第一倾角。
[0023]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角为45度,所述第二倾角为60度。
[0024]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在陡崖岩壁上搭设第一悬挑平台,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位于第一级支架的上方步骤之后的步骤包括:
[0025]架设预应力锚索梁,其中,所述预应力锚索梁包覆于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陡崖岩壁的一侧,并沿多个所述悬挑架的排布方向延伸;
[0026]锚固预应力锚索,定义所述预应力锚索锚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三固定部,而突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三延伸部,具体包括:将所述预应力锚索的所述第三固定部锚固于陡崖岩壁的预设位置,并使所述第三延伸部由所述锚索梁中伸出;
[0027]向所述锚索梁中浇筑混凝土定型,待所述混凝土达到预设强度后,张拉所述预应力锚索。
[0028]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级支架包括多个立杆以及多个可调底座,多个所述可调底座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上,一所述立杆直立安装于一所述可调底座上,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上搭设第二级支架的步骤之后的步骤包括:
[0029]判断陡崖岩壁的坡度是否小于90度;
[0030]若是,则在陡崖岩壁的预设位置水平锚固坡面锚杆;
[0031]将所述可调底座固定于所述坡面锚杆上。
[003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在搭设第二级支架的同时对边坡进行锚固的步骤包括:
[0033]开设符合预设条件的锚孔;
[0034]将锚索插入锚孔的孔底,注浆管同锚索一起装入锚孔孔内;
[0035]向锚孔孔内注入水泥砂浆;
[0036]进行锚墩施工;
[0037]待所述水泥砂浆达到预设强度后,进行锚索张拉施工;以及
[0038]进行补浆和封锚。
[0039]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开设符合预设条件的锚孔的步骤包括:
[0040]测量放线确定出锚孔所在的位置;
[0041]根据测量放线确定出的锚孔的孔位钻孔;
[0042]使用预设风压的空气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锚孔外。
[0043]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在搭设第二级支架的同时对陡崖边坡进行锚固步骤之后的步骤包括:
[0044]在陡崖岩壁上搭设第二悬挑平台,第二悬挑平台位于第二级支架的上方;
[0045]拆除第二级支架;
[0046]在所述第二悬挑架上搭设第三级支架;
[0047]在搭设第三级支架的同时对陡崖边坡进行锚固;
[0048]将上述步骤依次重复,直至:
[0049]在第七悬挑架上搭设第八级支架;
[0050]在搭设第八级支架的同时对陡崖边坡进行锚固。
[005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第一悬挑平台作为第二级支架的基础,第一悬挑平台是锚固于陡崖岩壁上的,而第二级支架是以第一悬挑平台为基础进行搭设的,第二级支架与第一级支架支架受力独立。更加安全,且实现了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降低了成本。同时,一边搭设上级支架,一边进行边坡治理,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5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陡崖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陡崖边坡加固方法用于对陡崖边坡进行加固,所述陡崖边坡的坡度大于等于79度,小于等于90度,所述陡崖边坡加固方法包括:在陡崖的坡脚处搭设地基平台;在所述地基平台上搭设第一级支架;在陡崖岩壁上搭设第一悬挑平台,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位于第一级支架的上方;拆除第一级支架;在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上搭设第二级支架;在搭设第二级支架的同时对所述陡崖边坡进行锚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崖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平台包括第一级台阶、第二级台阶、第三级台阶以及第四级台阶,所述在陡崖的坡脚处搭设地基平台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陡崖的坡脚整平并夯实;向所述坡脚的预设位置灌注水泥砂浆,进行表层缝隙封闭处理;向所述陡崖的坡脚浇筑预设厚度的混凝土垫层,得到高度不同的第一级台阶、第二级台阶、第三级台阶以及第四级台阶,其中相对于所述第二级台阶、所述第三级台阶以及所述第四级台阶,所述第一级台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最大的延伸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崖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挑平台包括多个悬挑架,每一个所述悬挑架包括水平上弦杆、水平下弦杆以及第一斜撑杆;其中所述在陡崖岩壁上搭设第一悬挑平台,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位于第一级支架的上方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水平上弦杆沿水平方向锚固于陡崖岩壁上的第一预设位置,定义所述水平上弦杆锚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一固定部,而突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一延伸部;将所述水平下弦杆沿水平方向锚固于陡崖岩壁上的第二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级支架所在位置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之间,定义所述水平下弦杆锚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二固定部,而突出于陡崖岩壁的一段为第二延伸部;设置第一斜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斜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陡崖岩壁的一侧,相对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并靠近所述陡崖岩壁设置,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水平方向呈第一倾角;将上述步骤依次重复,形成多个所述悬挑架,多个所述悬挑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排布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陡崖边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支架包括立杆,所述立杆设有多排,多排所述立杆间隔且并行固定于所述第一悬挑平台上;其中,所述设置第一斜撑杆,其中,所述第一斜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陡崖岩壁的一侧,相对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并靠近所述陡崖岩壁设置,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水平方向呈第一倾角的步骤之后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立杆的排数是否大于四排;若是,在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所述陡崖岩壁之间增设第二斜撑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杨,刘荣获,苏志伟,何东,马瑞成,刘威杰,高凯,赵旭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