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984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术后康复装置,该术后康复装置旨在解决现在的术后康复用的辅助支架功能性单一,无法折叠,不方便存放收储的技术问题,该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具有弧形凹槽的腋下支板、设置于腋下支板下侧的二号端头座、设置于腋下支板前侧的挂篮,该术后康复装置采用计数器来计算病人行走步数,康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精准地知道训练所走的步数,有利于科学术后训练的进行,同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配合组合式的腋下支板、斜撑部和支腿结构,可以轻松调节支架的整体高度,并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支腿和斜撑部向内折叠,缩小该装置的整体占用空间,方便收储,采用搭载在支架上的挂篮,可以盛装物品,不需要病人双手提拎。要病人双手提拎。要病人双手提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康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术后康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术后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科术后康复对于病人尽快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骨科术后康复一般都会使用到行走辅助支架来帮助病人锻炼受伤部位,加快骨头和肌肉的愈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设备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术后康复用辅助支架功能性单一,渐渐不能满足病人要求。
[0003]现在有公告号为CN209827468U的中国技术,其公开了一种骨科术后康复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下端连接一弹性压柱的一端,所述弹性压柱内部设置一计数开关,计数开关电连一计数器,所述计数器电连一用于显示计数器计数的显示器,所述计数开关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安装在弹性压柱内部下端面,所述第二触点安装在弹性压柱内部上端面,所述弹性压柱受压后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合,所述计数器记录一个信号。采用本技术中的骨科术后康复支架,每行走一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合一次,计数器计数一次,以此来计算步数,最终由显示器显示;康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精准地知道训练所走的步数,有利于科学术后训练的进行,同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该专利文件主要是利用计步装置来控制病人使用康复支架的锻炼计划,科技性很高,但是功能性较为单一,且这种支架完全为整体结构搭设,无法折叠,不便于存放。
[0004]因此,针对上述术后康复用的辅助支架功能性单一,无法折叠,不方便存放收储的情况,开发一种新型康复支架,利用安装有计数装置的可折叠支架,精确控制病人锻炼计划的同时,便于收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康复装置,该术后康复装置旨在解决现在的术后康复用的辅助支架功能性单一,无法折叠,不方便存放收储的技术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术后康复装置,该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具有弧形凹槽的腋下支板、设置于所述腋下支板下侧的二号端头座、设置于所述腋下支板前侧的挂篮,所述腋下支板下端前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端头座,所述二号端头座下端固定连接有斜撑部,所述斜撑部前端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后端固定连接有角撑部,所述角撑部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支腿底端水平的支脚,所述支脚中间安装有具有压力触点的弹性压柱,所述挂篮朝向所述腋下支板一侧安装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与所述弹性压柱上的触点为电控连接。
[000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术后康复装置时,使用人通过回转轴柱和回转口的连接将
支腿和角撑部向外转动令支腿和角撑部与斜撑部呈同一竖直平面,然后将卡片从卡槽内拿出,根据使用人的身高,将定位栓插入相对应的定位孔内,调整腋下支板的高度,然后用手拧动丝杆,令传力座挤压紧靠在支腿的上端,此时锁定栓从插接孔插入并进入锁定孔内,将回转轴柱与回转口之间锁定,避免使用时支腿旋转失稳,使用人将腋下部位支撑在腋下支板的凹槽内,然后通过伸缩杆沿伸缩孔水平移动将挂篮向前推出,令其处于使用人身前,使用人双手握住斜撑部,依次通过前后移动左右两侧的腋下支板,令支腿和支脚落在地面上来辅助移动,挂篮通过挂装座与伸缩杆之间的活络头紧随支腿的交错移动改变与伸缩杆之间的夹角,支脚每次落在地面上时,弹性压柱上的触点受到挤压获得信号并传递给计数器,计数器根据每次信号的接收进行计数,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腋下支板的凹槽内设置有弧形橡胶垫,所述腋下支板内侧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于所述腋下支板的凹槽下方,使用人的腋下部位挤压抵靠在弧形橡胶垫上,利用橡胶垫的柔性材质保护腋下皮肤,同时通风口令使用人身体两侧被腋下支板遮挡部位的皮肤与外环境的空气可接触,提高舒适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二号端头座上端固定连接有卡片,所述卡片内侧竖向等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腋下支板后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侧竖向等距安装有若干定位栓,所述卡片设置于所述卡槽内侧,所述定位栓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侧,二号端头座竖向移动,令定位栓进入不同的定位孔内,调节支架的整体高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斜撑部下端设置有衬垫,所述斜撑部前端固定连接有回转轴柱,所述支腿上端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回转口,所述回转轴柱设置于所述回转口内侧,使用人双手握住斜撑部,衬垫处于掌心,保护手掌皮肤,支腿以回转轴柱为中心对向转动至水平,折叠状态的支架便于收储。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端头座设置于所述支腿上方,所述一号端头座下端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力座,所述传力座设置于所述支腿上侧,所述传力座下端固定连接有锁定栓,所述支腿上端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回转轴柱中间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锁定孔,所述锁定栓设置于所述插接孔和所述锁定孔内侧,锁定栓随着丝杆和传力座的移动垂直升降进入插接孔和锁定孔,将回转轴柱固定,防止支腿与斜撑部之间再次发生转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端头座内侧开设有前后贯通的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内侧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朝向所述二号端头座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头,挂篮通过伸缩杆沿伸缩孔的移动调整与使用人身前的距离,限位头避免伸缩杆掉出。
[0015]进一步的,所述挂篮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挂装杆,所述挂装杆远离所述挂篮一端活动连接有挂装座,所述挂装杆与所述挂装座之间活动连接有活络头,左右两侧的腋下支板交错移动时,活络头与挂装杆和挂装座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0016]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术后康复装置采用计数器来计算病人行走步数,康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精准地知道训练所走的步数,有利于科学术后训练的进行,同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配合组合式的腋下支板、斜撑部和支腿结构,可以轻松调节支架的整体高度,并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支腿和斜撑部向内折叠,缩小该装置的整体占用空间,方便收储,采用搭载在支架上的挂篮,可以盛装物品,不需要病人双手提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术后康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术后康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腋下支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术后康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斜撑部与支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术后康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挂篮与挂装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的标记为:1、腋下支板;2、一号端头座;3、二号端头座;4、斜撑部;5、支腿;6、角撑部;7、支脚;8、弹性压柱;9、挂篮;10、计数器;11、橡胶垫;12、通风口;13、卡片;14、定位孔;15、卡槽;16、定位栓;17、衬垫;18、回转轴柱;19、回转口;20、丝杆;21、传力座;22、锁定栓;23、插接孔;24、锁定孔;25、伸缩孔;26、伸缩杆;27、限位头;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康复装置,该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具有弧形凹槽的腋下支板、设置于所述腋下支板下侧的二号端头座、设置于所述腋下支板前侧的挂篮;其特征在于,所述腋下支板下端前侧固定连接有一号端头座,所述二号端头座下端固定连接有斜撑部,所述斜撑部前端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后端固定连接有角撑部,所述角撑部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支腿底端水平的支脚,所述支脚中间安装有具有压力触点的弹性压柱,所述挂篮朝向所述腋下支板一侧安装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与所述弹性压柱上的触点为电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腋下支板的凹槽内设置有弧形橡胶垫,所述腋下支板内侧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于所述腋下支板的凹槽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端头座上端固定连接有卡片,所述卡片内侧竖向等距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腋下支板后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侧竖向等距安装有若干定位栓,所述卡片设置于所述卡槽内侧,所述定位栓设置于所述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怡君张晓依徐智剑王嘉南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