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承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76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7
本申请涉及卫星安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卫星承力结构,包括多个舱段单元以及用于连接相邻舱段单元的加强构件;舱段单元包括呈对角设置的四根承力梁,承力梁包括设于两端的两个支承座,分别位于两根承力梁的相邻支承座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相互连接;每一支承座的上表面均设有活动插孔,活动插孔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构件,各个活动构件常态下于活动插孔的中心区域相互抵贴聚拢;加强构件插接固定于两个相邻活动插孔之间,且加强构件位于各个活动构件所围成的插设空间的中部;加强构件迫使各个活动构件相互远离并分别抵紧于活动插孔的内壁。基于此,可提高舱段结构连接位置的承载能力及抗剪切能力,有利于后续卫星的试验以及最终的正常发射。常发射。常发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承力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卫星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卫星承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卫星的构型设计必须保证且有利于卫星功能的实现。由于传统的卫星设计需要根据卫星任务特点选取合适的外部形状、进行定制化设计,导致设计出的卫星系统外形各异、尺寸大不相同,因此根据有效载荷的特点设计出的主承力结构存在设计结构复杂、研制成本高、制备周期长等问题,有待改进。
[0003]为此,人们专利技术出一种模块化、易拓展的卫星承力结构,包括承力平台和若干舱段结构,舱段结构通过加强构件固定于承力平台上方,而其它舱段结构依次叠置于下方的舱段结构,并通过加强构件与下方相邻的加强构件进行稳固连接;针对外形尺寸各异的卫星构型,通过增设不同数量的舱段结构可以满足不同卫星的安装。
[0004]然而,相邻舱段结构之间、舱段结构与承力平台之间均通过加强构件连接,其连接位置作为承载薄弱点,承受重力载荷的能力以及抗剪切应力的能力较弱,质量较大的卫星安装于卫星承力结构时可能导致卫星承力结构发生局部弯曲变形,影响后续卫星试验及最终的正常发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舱段单元以及用于连接相邻舱段单元的加强构件(1);所述舱段单元包括呈对角对称设置的四根承力梁(2)以及连接于每两相邻承力梁(2)之间的支承板组(3),其中,所述承力梁(2)包括设于两端的两个支承座(22),分别位于两根所述承力梁(2)的相邻支承座(2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26)相互连接;每一所述支承座(22)的上表面均设有贯通的活动插孔(23),所述活动插孔(23)包括中心区域(231)以及间隔设置于中心区域(231)周围的多个限位区域(232),每一所述限位区域(232)均与中心区域(231)相连通;各个所述限位区域(232)内部均设置有活动构件(24),各所述活动构件(24)常态下于中心区域(231)相互抵贴聚拢;所述加强构件(1)插接固定于两个相邻活动插孔(23)之间,且所述加强构件(1)位于各个活动构件(24)所围成的插设空间的中部,所述加强构件(1)迫使各个活动构件(24)相互远离并分别抵紧于相邻限位区域(232)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构件(24)靠近中心区域(231)的一侧设有插接槽(241),所述插接槽(241)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入口(242),所述导入口(242)的尺寸大于插接槽(241)的尺寸;所述加强构件(1)的外周壁一体成型设置有多个限位部(11),当所述加强构件(1)插设于插设空间时,各个所述限位部(11)分别对应插设于各个插接槽(2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空间的内部尺寸呈线性变化设置,所述插设空间的小端口位于所在支承座(22)靠近相邻支承座(22)的一侧;所述加强构件(1)呈楔形状,两个所述加强构件(1)分别对应插设于两个相邻插设空间,且两相邻所述加强构件(1)之间均通过第二连接件(5)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承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加强构件(1)均设有贯通的螺纹孔(12),所述螺纹孔(12)与加强构件(1)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5)包括双头螺栓(51)和两个螺帽(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宝张子良侯伟晨
申请(专利权)人:银河航天成都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