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75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桩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其包括混凝土管桩a、混凝土管桩b、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混凝土管桩a和混凝土管桩b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上连接柱设置在混凝土管桩a顶部,上连接柱上端面设置盲孔,盲孔孔底设置限位插孔和多组限位插槽;螺柱竖直设置在上连接柱顶部;下连接柱设置在混凝土管桩b底部;螺母与螺柱配合;圆形卡板设置在下连接柱底部;限位插杆竖直设置在圆形卡板底部;限位插块在圆形卡板底部设置多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固定简单方便,操作快捷,且不存在外凸结构,不会影响管桩向地基内打入,管桩外壁能和地基充分贴合,稳定性好。性好。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需要向地基内打入众多的混凝土管桩,当单根根混凝土不能达到需要的深度时,就需要将预制的管桩一根一根的连接起来继续向下打,直至打入设计的深度为止,多根混凝土管桩端部相互连接形成组合式混凝土管桩。目前组合式管桩的接头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焊接对操作要求较高,且耗时较长。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47380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快速拼接的组合式混凝土管桩,通过设置推拉把手、螺栓和弧形板,使用者转动螺杆,使得第一防护盒和第二防护盒可以对第一管桩本体和第二管桩本体进行防护,同时便于使用者对固定盒进行拆卸,解决了现有的部分管桩在安装时,一般通过人工焊接对管桩进行连接,焊接完毕后再将管桩安装,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焊接处断裂或者出现缝隙,同时焊接耗时较长,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的问题。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管桩外部存在较多凸出的结构,不利于管桩打入地基内,且凸出的结构会影响第一管桩本体以及后续管桩与地基的贴合效果,导致管桩的稳定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管桩外部的连接结构不利于管桩打入地下且会影响管桩的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管桩a、混凝土管桩b、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柱和螺柱;下连接组件包括下连接柱、圆形卡板、限位插杆、限位插块和螺母;
[0007]混凝土管桩a和混凝土管桩b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配合连接;
[0008]上连接柱设置在混凝土管桩a顶部,上连接柱上端面设置盲孔,盲孔孔底中间位置处设置限位插孔,盲孔孔底设置多组限位插槽;螺柱竖直设置在上连接柱顶部,螺柱位于盲孔外侧,螺柱设置多组;
[0009]下连接柱设置在混凝土管桩b底部,下连接柱外周壁上设置环形槽a,环形槽a槽底设置多组供螺柱穿过的通孔;螺母与螺柱配合,螺母设置多组;圆形卡板设置在下连接柱底部;限位插杆竖直设置在圆形卡板底部并配合插入限位插孔内;限位插块在圆形卡板底部设置多组并配合插入限位插槽内。
[0010]优选的,上连接柱、下连接柱以及混凝土管桩a三者的外周面共面。
[0011]优选的,限位插孔在上连接柱底面形成开口,限位插孔水平截面为三角形或正多边形,多组限位插槽以上连接柱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12]优选的,多组螺柱以上连接柱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13]优选的,限位插块底部设置导向斜角。
[0014]优选的,还包括螺纹套;下连接柱外周壁上设置环形槽b,环形槽b在下连接柱顶部形成开口,环形槽b与环形槽a连通,环形槽b位于环形槽a上方的一段周壁上设置螺纹,螺纹套与螺纹配合并封闭环形槽a的周向开口。
[0015]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混凝土管桩a底部打入地基内,使其顶部和上连接组件位于地基上方;S2、将混凝土管桩b底部的限位插杆对准限位插孔,螺柱对准通孔,下放混凝土管桩b,将限位插杆插入限位插孔,螺柱穿过通孔插入环形槽a内;S3、混凝土管桩b下放至下连接柱底部与上连接柱顶部贴合为止,通过螺母锁紧螺柱,完成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的相互连接固定;S4、继续将混凝土管桩b向地基内打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固定简单方便,操作快捷,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且不存在外凸结构,不会影响管桩向地基内打入,且管桩外壁能和地基充分贴合,管桩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去除螺纹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上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混凝土管桩a;2、上连接柱;3、盲孔;4、限位插孔;5、限位插槽;6、螺柱;7、混凝土管桩b;8、下连接柱;9、圆形卡板;10、限位插杆;11、限位插块;12、导向斜角;13、环形槽a;14、通孔;15、螺母;16、环形槽b;17、螺纹;18、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包括混凝土管桩a1、混凝土管桩b7、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柱2和螺柱6;下连接组件包括下连接柱8、圆形卡板9、限位插杆10、限位插块11和螺母15;
[0024]混凝土管桩a1和混凝土管桩b7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配合连接;
[0025]上连接柱2设置在混凝土管桩a1顶部,上连接柱2上端面设置盲孔3,盲孔3孔底中间位置处设置限位插孔4,限位插孔4在上连接柱2底面形成开口,限位插孔4水平截面为三角形或正多边形,盲孔3孔底设置多组限位插槽5,多组限位插槽5以上连接柱2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螺柱6竖直设置在上连接柱2顶部,螺柱6位于盲孔3外侧,螺柱6设置多组,多组螺柱6以上连接柱2轴线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26]下连接柱8设置在混凝土管桩b7底部,上连接柱2、下连接柱8以及混凝土管桩a1三者的外周面共面,下连接柱8外周壁上设置环形槽a13,环形槽a13槽底设置多组供螺柱6穿过的通孔14;螺母15与螺柱6配合,螺母15设置多组;圆形卡板9设置在下连接柱8底部;限位
插杆10竖直设置在圆形卡板9底部并配合插入限位插孔4内;限位插块11在圆形卡板9底部设置多组并配合插入限位插槽5内,限位插块11底部设置导向斜角12。
[0027]工作原理:将混凝土管桩a1底部打入地基内,使其顶部和上连接组件位于地基上方;然后将混凝土管桩b7底部的限位插杆10对准限位插孔4,螺柱6对准通孔14,下放混凝土管桩b7,将限位插杆10插入限位插孔4,螺柱6穿过通孔14插入环形槽a13内,混凝土管桩b7下放至下连接柱8底部与上连接柱2顶部贴合为止,再通过螺母15锁紧螺柱6,完成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的相互连接固定,继续将混凝土管桩b7向地基内打入。
[0028]本实施例中,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固定简单方便,操作快捷,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且不存在外凸结构,不会影响管桩向地基内打入,且管桩外壁能和地基充分贴合,管桩的稳定性好。
[0029]实施例二
[0030]如图1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螺纹套18;下连接柱8外周壁上设置环形槽b16,环形槽b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管桩a(1)、混凝土管桩b(7)、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柱(2)和螺柱(6);下连接组件包括下连接柱(8)、圆形卡板(9)、限位插杆(10)、限位插块(11)和螺母(15);混凝土管桩a(1)和混凝土管桩b(7)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配合连接;上连接柱(2)设置在混凝土管桩a(1)顶部,上连接柱(2)上端面设置盲孔(3),盲孔(3)孔底中间位置处设置限位插孔(4),盲孔(3)孔底设置多组限位插槽(5);螺柱(6)竖直设置在上连接柱(2)顶部,螺柱(6)位于盲孔(3)外侧,螺柱(6)设置多组;下连接柱(8)设置在混凝土管桩b(7)底部,下连接柱(8)外周壁上设置环形槽a(13),环形槽a(13)槽底设置多组供螺柱(6)穿过的通孔(14);螺母(15)与螺柱(6)配合,螺母(15)设置多组;圆形卡板(9)设置在下连接柱(8)底部;限位插杆(10)竖直设置在圆形卡板(9)底部并配合插入限位插孔(4)内;限位插块(11)在圆形卡板(9)底部设置多组并配合插入限位插槽(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柱(2)、下连接柱(8)以及混凝土管桩a(1)三者的外周面共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用组合式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限位插孔(4)在上连接柱(2)底面形成开口,限位插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黄业平邓慧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