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砂粒螺旋脱水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多功能螺旋脱水机,包括:螺旋输送机、螺旋杆、水下轴承组件、电机、增高架、油瓶,螺旋杆可旋转设置在螺旋输送机并且用于从低处至高处推送物料;水下轴承组件安装在螺旋输送机上并且与螺旋杆相连接;电机安装在螺旋输送机并且远离水下轴承组件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轴杆转动过程中,弹簧始终顶推着机械封动片,使得机械封动片贴着机械封静片,致使机械封静片转动时只与机械封动片发生转动摩擦,轴承并不发生摩擦,从而在发生组件磨损过度时,轴套未摩擦,并未磨损,而是机械封动片与机械封静片之间的摩擦产生磨损,即仅需更换机械封片,轴套无需更换,降低检修成本,密封性更强。强。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螺旋脱水机
[0001]本技术涉及砂粒螺旋脱水机
,尤其涉及了一种多功能螺旋脱水机。
技术介绍
[0002]螺旋脱水机是常见的脱水设备,通过转动的螺旋杆输送脱水物料,并通过不断上升的空间,实现物料分离脱水,水通过筒上的排水孔排出。而现有的螺旋脱水机却存在以下缺陷:
[0003]1、市面上的传统螺旋脱水机的螺旋杆连接有轴承,该轴承为了能够正常工作,在螺旋杆上必须是防水的。因为水如果长期渗透到轴承上,极易影响润滑效果,甚至还有可能逐步恶化,发展成为点蚀、剥落等影响轴承的使用性能。现有技术采用轴套对轴杆进行密封,然后轴杆带着轴套旋转,轴套直接与端盖转动摩擦,当磨损过度时,就需要更换轴套,更换成本较高,并且更换也较为麻烦;
[0004]2、而螺旋脱水机所用到的水下轴承并无漏水检修提示功能,要么工作后的固定时间段进行检修,要么在水下轴承已经磨损损坏已久,发生故障之后才发现需要检修,导致每次损坏故障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均需要更换掉整个水下轴承,耗费较大的成本,且也浪费零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螺旋脱水机。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螺旋脱水机,包括:螺旋输送机、螺旋杆、水下轴承组件、电机、增高架、油瓶,螺旋杆可旋转设置在螺旋输送机并且用于从低处至高处推送物料;水下轴承组件安装在螺旋输送机上并且与螺旋杆相连接;电机安装在螺旋输送机并且远离水下轴承组件的另一侧;增高架安装在螺旋输送机上靠近水下轴承组件的一侧;油瓶设置在增高架上侧并且通过软管与水下轴承组件相连接;其中,水下轴承组件包括轴杆、轴套、机械封静片、O型胶圈、机械封动片、前端盖、轴承座、后端盖、轴承、弹簧,轴杆一侧穿过轴套嵌入到轴承座内,轴杆与轴承座内的轴承过盈配合,轴套外环与机械封静片相贴合,机械封动片通过弹簧顶在机械封静片上,弹簧位于前端盖上,前端盖固定在轴承座前侧,后端盖固定在轴承座后侧,轴杆与轴套、轴套与机械封静片、机械封静片与机械封动片之间均设置有O型胶圈。
[0008]作为优选,机械封动片与前端盖、前端盖与轴承座、轴承座与后端盖之间均设置有O型胶圈。
[0009]作为优选,机械封静片与机械封动片采用的是PE材质。
[0010]作为优选,轴杆远离轴承的一侧与螺旋杆相连接。
[0011]作为优选,机械封动片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弹簧安装槽,安装槽内或者前端盖上连接有用于弹簧笔直移动的轴销。
[0012]作为优选,轴套与机械封静片之间通过定位键固定连接,定位键包括卡槽与卡杆,卡槽位于轴套上,卡杆位于机械封静片上,卡杆与卡槽卡接。
[0013]作为优选,机械封静片与机械封动片贴近的一端下侧设置有倒角结构。
[0014]作为优选,软管与轴承座的连接处设置有螺丝,螺丝旋在轴承座的注油螺孔上,螺丝上穿设有用于软管穿入轴承座的孔洞。
[0015]作为优选,增高架内设置有立柱,软管通过若干尼龙带固定在立柱上。
[0016]作为优选,螺旋输送机靠近水下轴承组件的一侧为低处,远离水下轴承组件且靠近电机的一侧为高处,油瓶上设置有便于查看油位的刻度尺。
[00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在轴杆转动过程中,弹簧始终顶推着机械封动片,使得机械封动片贴着机械封静片,致使机械封静片转动时只与机械封动片发生转动摩擦,轴承并不发生摩擦,从而在发生组件磨损过度时,轴套未摩擦,并未磨损,而是机械封动片与机械封静片之间的摩擦产生磨损,即仅需更换机械封片,轴套无需更换,降低检修成本,密封性更强;
[0019]2、并且本技术的油瓶通过增高架始终位于螺旋输送机上方,使得软管持续往轴承座内增加润滑油,当机械封动片与机械封静片之间发生磨损过度泄漏时,由于油瓶处于高处并且高于螺旋输送机的水面,轴承座内的油压便大于外部的水压,使得砂水不会通过所磨损漏出的缝隙流入轴承座内,此时油瓶持续往轴承座内灌油,水压大的油便从磨损过度漏出的缝隙处流出,直至漂浮出水面,工作人员通过查看油瓶油位的高低变化或者水面是否出现油花便可得知水下轴承套的好坏,从而从水面外侧即可得知水下轴承是否需要检修的情况,油位的及时提示使得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水下轴承的磨损程度,具有防止轴承套泄漏,砂水流进套内接触到内部轴承而损坏的作用。
[0020]综上,从而螺旋脱水机既能够实现水下轴承组件磨损过度提示,也能够实现无需更换轴套的检修轴承,功能性更多,操作更方便,维护检修也更为方便,实用性较高。
[00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0022]无疑的,本技术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
[0023]为让本技术的上述有益效果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螺旋脱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螺旋脱水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水下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主要附图标记说明:螺旋输送机
‑
1、螺旋杆
‑
2、水下轴承组件
‑
3、电机
‑
4、增高架
‑
5、油瓶
‑
6、软管
‑
7、立柱
‑
8、轴杆
‑
301、轴套
‑
302、机械封静片
‑
303、O型胶圈
‑
304、机械封动片
‑
305、前端盖
‑
306、轴承座
‑
307、后端盖
‑
308、轴承
‑
3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螺旋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输送机(1);螺旋杆(2),其可旋转设置在螺旋输送机(1)并且用于从低处至高处推送物料;水下轴承组件(3),其安装在螺旋输送机(1)上并且与螺旋杆(2)相连接;电机(4),其安装在螺旋输送机(1)并且远离水下轴承组件(3)的另一侧;增高架(5),其安装在螺旋输送机(1)上靠近水下轴承组件(3)的一侧;油瓶(6),其设置在增高架(5)上侧并且通过软管(7)与水下轴承组件(3)相连接;其中,水下轴承组件(3)包括轴杆(301)、轴套(302)、机械封静片(303)、O型胶圈(304)、机械封动片(305)、前端盖(306)、轴承座(307)、后端盖(308)、轴承(309)、弹簧(310),轴杆(301)一侧穿过轴套(302)嵌入到轴承座(307)内,轴杆(301)与轴承座(307)内的轴承(309)过盈配合,轴套(302)外环与机械封静片(303)相贴合,机械封动片(305)通过弹簧(310)顶在机械封静片(303)上,弹簧(310)位于前端盖(306)上,前端盖(306)固定在轴承座(307)前侧,后端盖(308)固定在轴承座(307)后侧,轴杆(301)与轴套(302)、轴套(302)与机械封静片(303)、机械封静片(303)与机械封动片(305)之间均设置有O型胶圈(3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螺旋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机械封动片(305)与前端盖(306)、前端盖(306)与轴承座(307)、轴承座(307)与后端盖(308)之间均设置有O型胶圈(304)。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猛,陈文龙,欧香兰,符宝,符朝琼,刘家虎,张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文昌福耀硅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