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迁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623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6
一种离子迁移管,由外筒、外筒压盖、电极环和绝缘环组成;外筒上面有环形槽和内螺纹;外筒压盖上面有外螺纹,通过旋合与外筒连接起来;电极环双面都开有环形槽,可以与绝缘环的两面凸起配合,形成两面接触,两个电极环和一个外径小一点的绝缘环合成一个环形槽,在环形槽里面放置O型密封圈,并通过外筒内壁的挤压,形成密封。这种结构主要采用带有双面环形槽的电极环和带有双面凸起的绝缘环内部形成内密封,外部合成的环形槽,放置O型圈形成的外密封,内外双密封结构。内密封主要由绝缘环的材料性质决定,采用本身具有密封性质的特氟龙材料,该材料在高温下不会释放杂质气体,对内部密封腔体造成污染,外密封采用耐低温O型圈材料,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子迁移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子迁移谱核心部件离子迁移管的密封,具体来说是采用卡槽和O型圈实现离子迁移管内部密封的一种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迁移管作为离子迁移谱的核心部件,其密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离子迁移谱的灵敏度、初始状态的恢复时间和迁移管内部的清洁度,直接影响离子迁移谱性能指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实现离子迁移管高密封性的新方法。
[0003]目前,迁移管密封采用内腔加绝缘套筒和橡胶O型圈的方式,这样一方面由于绝缘套筒是塑料材质会造成严重的电荷累积效应,另一方面橡胶O型圈在高温条件下会释放出有机物污染迁移管内部;使用陶瓷作为绝缘材料,通过陶瓷密封胶将陶瓷环和不锈钢电极相粘合也是一种实现离子迁移管密封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在高温下使用。低温共火陶瓷一体成型技术,也被用于高密封性离子迁移管的设计,但这种技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成本高;陈创等人采用平面配合和应力弹簧挤压的方法实现离子迁移管内部的气相密封,存在装配过程中轴向压紧力大,低温环境下绝缘材料冷缩变形的影响,端面之间可能出现接触不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迁移管包括外筒(1)、外筒压盖(7)、电极环(3)和绝缘环(4);电极环(3)为中部带有圆形通孔的圆形平板状电极,于平板的两侧表面开设有相对称的圆环形凹槽,通孔处于环形凹槽所围绕的区域内;绝缘环(4)为中部带有圆形通孔的圆形平板状电极,于平板的两侧表面设有相对称的圆环形凸台,通孔处于环形凸台所围绕的区域内;圆环形凸台径向截面与圆环形凹槽的径向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或相当;沿轴向方向,n+1个绝缘环(4)和n个电极环(3)依次交替叠合形成一左右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离子迁移管内筒,n为大于等于4的整数(优选n为大于等于10的整数),电极环(3)和绝缘环(4)的中部圆形通孔同轴;圆环形凸台置于与其相信邻的圆环形凹槽内;绝缘环(4)的外径小于电极环(3)的外径,于每个绝缘环(4)的外侧壁上相邻电极环(3)之间形成环形槽,于环形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2);外筒(1)为左端密闭、右端开口的圆筒形筒体,筒状离子迁移管内筒放置于圆筒形外筒(1)内,内筒和外筒(1)同轴;于外筒(1)内部的左端面上设有与绝缘环(4)上圆环形凸台相对应的圆环形凹槽,圆环形凸台径向截面与圆环形凹槽的径向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或相当;内筒最左侧的绝缘环(4)圆环形凸台置于外筒(1)内部的左端面的圆环形凹槽内;于最左侧的绝缘环(4)的外侧壁与外筒(1)内壁面间设有O型密封圈;于外筒(1)右开口端的内壁面上设有内螺纹,外筒压盖(7)为带有外螺纹的圆盖,外筒压盖(7)通过其上的外螺纹螺合于外筒(1)右开口端;于外筒压盖(7)的左端面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团帅陈创李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