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配线模块(10)安装于在前后方向上较长且在前端和后端具备电极引线(21)的多个电池单体(20L),并将多个电池单体(20L)电连接,电池配线模块(10)具备:第一汇流条模块(10A),安装于多个电池单体(20L)的前侧;及第二汇流条模块(10B),与第一汇流条模块(10A)分体设置,并安装于多个电池单体(20L)的后侧,第一汇流条模块(10A)具备:第一汇流条(30A),与向多个电池单体(20L)的前方突出的电极引线(21)连接;第一FPC(40),与第一汇流条(30A)连接;及第一保护件(70A),保持第一汇流条(30A)和第一FPC(40),第二汇流条模块(10B)具备:第二汇流条(30B),与向多个电池单体(20L)的后方突出的电极引线(21)连接;第二FPC(50),与第二汇流条(30B)连接;及第二保护件(70B),保持第二汇流条(30B)和第二FPC(50),在第一汇流条模块(10A)和第二汇流条模块(10B)安装到多个电池单体(20L)的状态下,第一FPC(40)与第二FPC(50)能够电连接。(50)能够电连接。(50)能够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配线模块
[0001]本公开涉及电池配线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所使用的高压的电池组中,通常,大量的电池单体被层叠,并通过电池配线模块而串联或并联地电连接。作为这样的电池配线模块,以往已知有日本特表2019
‑
511810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配线模块。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池模块构成为具备:沿着电池模块的前后方向各自突出电极引线的多个电池单体及将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极引线统合地连接的汇流条单元。该汇流条单元具备:第一汇流条,与向前方突出的电极引线连接;第二汇流条,与向后方突出的电极引线连接;及感测汇流条,将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电连接,并且分别一体地安装于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9
‑
5118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的汇流条单元的结构中,配置于多个电池单体的前方的第一汇流条、配置于多个电池单体的后方的第二汇流条和感测汇流条一体地设置。因此,例如在感测汇流条又长又大的情况下等,汇流条单元的处理变差,将汇流条单元组装于多个电池单体的组装工序中的作业性有可能降低。特别是,如果电池单体的蓄电容量增加,则电池单体的尺寸有变大的倾向,与此相应地感测汇流条变长,因此上述那样的作业性降低的可能提高。
[0008]本公开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工序中的作业性的电池配线模块。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本公开的电池配线模块安装于在前后方向上较长且在前端和后端具备电极引线的多个电池单体,并将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电连接,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具备:第一汇流条模块,安装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前侧;及第二汇流条模块,与所述第一汇流条模块分体设置,并安装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后侧,所述第一汇流条模块具备:第一汇流条,与向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前方突出的所述电极引线连接;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及第一保护件,保持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所述第二汇流条模块具备:第二汇流条,与向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后方突出的所述电极引线连接;第二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二汇流条连接;及第二保护件,保持所述第二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在所述第一汇流条模块和所述第二汇流条模块安装到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能够电连接。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工序中的作业性的电池配线模块。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0014]图2是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15]图3是电池模块的主视图。
[0016]图4是电池模块的后视图。
[0017]图5是表示热敏电阻用电路的电池模块的放大俯视图。
[0018]图6是第一汇流条模块的立体图。
[0019]图7是第二汇流条模块的立体图。
[0020]图8是表示外部输出用连接器的周边的电池模块的放大主视图。
[0021]图9是表示第一汇流条的连接部的一个侧面与第一焊盘的钎焊的放大立体图。
[0022]图10是表示第一汇流条的连接部的四个侧面与第一焊盘的钎焊的放大立体图。
[0023]图11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0024]图12是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0026]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0027](1)本公开的电池配线模块安装于在前后方向上较长且在前端和后端具备电极引线的多个电池单体,并将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电连接,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具备:第一汇流条模块,安装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前侧;及第二汇流条模块,与所述第一汇流条模块分体设置,并安装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后侧,所述第一汇流条模块具备:第一汇流条,与向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前方突出的所述电极引线连接;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及第一保护件,保持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所述第二汇流条模块具备:第二汇流条,与向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后方突出的所述电极引线连接;第二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二汇流条连接;及第二保护件,保持所述第二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在所述第一汇流条模块和所述第二汇流条模块安装到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能够电连接。
[0028]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第一汇流条模块与第二汇流条模块分体设置,所以能够将第一汇流条模块和第二汇流条模块分别安装于多个电池单体。因此,能够提高电池配线模块的组装工序中的作业性。
[0029](2)优选为,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具备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具备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而将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
[0030]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第一汇流条模块和第二汇流条模块分别安装到多个电池单体之后,通过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嵌合,能够将第一汇流条模块与第二汇流条模块电连接。
[0031](3)优选为,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还具备外部输出用连接器,在所述第二保护件
配置有所述第二连接器,在所述第一保护件配置有所述外部输出用连接器。
[0032]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第一保护件配置外部输出用连接器,在第二保护件配置第二连接器,能够使电池配线模块省空间化。
[0033](4)优选为,具备将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电连接的中继配线,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具备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具备第二连接器,所述中继配线具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的第三连接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的第四连接器。
[0034]根据这样的结构,为了将第一汇流条模块与第二汇流条模块电连接而设置有中继配线,因此能够缩短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和第二柔性印刷基板,能够改善第一汇流条模块和第二汇流条模块的处理。
[0035](5)优选为,在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一体地设置有热敏电阻用电路,所述热敏电阻用电路与所述外部输出用连接器电连接。
[0036]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热敏电阻用电路感知多个电池单体的温度。另外,由于热敏电阻用电路与外部输出用连接器连接,因此不需要增加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极数,能够使电池配线模块省空间化。
[0037](6)优选为,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具有第一焊盘,所述第一焊盘通过钎焊而与所述第一汇流条的一个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具有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通过钎焊而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一个侧面连接。
[0038]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焊盘与第一汇流条的钎焊和第二焊盘与第二汇流条的钎焊的作业效率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池配线模块,安装于在前后方向上较长且在前端和后端具备电极引线的多个电池单体,并将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电连接,所述电池配线模块具备:第一汇流条模块,安装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前侧;及第二汇流条模块,与所述第一汇流条模块分体设置,并安装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后侧,所述第一汇流条模块具备:第一汇流条,与向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前方突出的所述电极引线连接;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及第一保护件,保持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所述第二汇流条模块具备:第二汇流条,与向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后方突出的所述电极引线连接;第二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二汇流条连接;及第二保护件,保持所述第二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在所述第一汇流条模块和所述第二汇流条模块安装到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能够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配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印刷基板具备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柔性印刷基板具备通过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而将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孝太郎,中山治,福岛直树,池田修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