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通讯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578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通讯电缆,具体涉及通讯电缆领域,包括主体机构,主体机构包括多个电缆芯,多个电缆芯的外壁都包覆有绝缘外壳,主体机构的外壁分别包覆有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第一防护机构的内部设有辅助机构,第一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绝缘外壳外壁的第一内撑护套,第一内撑护套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外撑护套,第一内撑护套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呈贯穿状态设置的第一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电缆芯和绝缘外壳的内部产生发热时产生的热量,经由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到透明型防护框内腔后,该处透明型防护框内腔的陶瓷粒外壁颜色可发生改变,进而工作人员可直观、及时判断出电缆芯和绝缘外壳的某处位置存在发热问题。芯和绝缘外壳的某处位置存在发热问题。芯和绝缘外壳的某处位置存在发热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通讯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电缆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通讯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通信电缆由多根互相绝缘的导线或导体构成缆芯,外部具有密封护套的通信线路。有的在护套外面还装有外护层。有架空、直埋、管道和水底等多种敷设方式。按结构分为对称、同轴和综合电缆;按功能分为野战和永备电缆。通信电缆传输频带较宽,通信容量较大,受外界干扰小,但不易检修。可传输电话、电报、数据和图像等,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电力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引出线路、工矿企业内部供电及过江海水下输电线,在电力线路中,电缆所占比重正逐渐增加。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包括1

500KV以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各种绝缘的电力电缆。
[0003]目前针对地下室使用的电力通讯电缆,在实际使用时,常会由于地下室环境潮湿恶劣,进而出现虫鼠啃咬电缆外皮,进而导致电缆损坏的问题,并且在电缆自身出现异常发热时,工作人员无法及时观察到危险信号,进而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危害,所以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力通讯电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通讯电缆,通过在电缆芯和绝缘外壳的内部产生发热时产生的热量,经由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到透明型防护框内腔后,该处透明型防护框内腔的陶瓷粒外壁颜色可发生改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通讯电缆,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多个电缆芯,多个所述电缆芯的外壁都包覆有绝缘外壳;所述主体机构的外壁分别包覆有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的内部设有辅助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绝缘外壳外壁的第一内撑护套,所述第一内撑护套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外撑护套,所述第一内撑护套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呈贯穿状态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内撑护套和外撑护套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内撑护套和外撑护套之间的透明型防护框,所述透明型防护框的内部填充有若干个陶瓷粒,所述陶瓷粒的外壁都涂覆有热敏涂料,所述透明型防护框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
[000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撑护套的竖截面形状呈凹字形状态设置,且所述第一内撑护套贴合在绝缘外壳的外壁,所述透明型防护框固定安装在外撑护套的内壁上。
[000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个所述第二通孔呈环形依次等距状态设置在第一内撑护套的外壁上,且若干个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呈相互连通状态设置。
[000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撑护套和透明型防护框之间固定安装有衔接型套筒,所述衔接型套筒依次穿透过外撑护套和透明型防护框并与透明型防护框的内腔呈相互连通状态设置,所述外撑护套的内部开设有呈贯穿状设置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设置在衔接型套筒的内部。
[000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衔接型套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啮合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外壁铰接有多个支撑架,所述衔接型套筒的内壁上铰接有多个密封撑板,且多个所述支撑架的底部都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第二伸缩弹簧固定安装在密封撑板的顶部。
[00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衔接型套筒延伸出外撑护套外壁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气孔相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啮合有盖板,所述盖板在常态下时盖合在衔接型套筒的外壁。
[00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支撑架与密封撑板都呈一一对应状态设置,且多个所述密封撑板围绕衔接型套筒的内壁呈环形依次等距状态设置,且多个所述密封撑板在常态下时呈水平状态设置,且多个所述密封撑板在常态下时围合呈平盘状态盖合在衔接型套筒的底部。
[00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块,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外壁呈环形依次等距状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搅拌块和第二搅拌杆都设置在透明型防护框的内部。
[001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护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内撑护套一侧的第二内撑护套,所述第二内撑护套设置在绝缘外壳的外壁,所述绝缘外壳与第二内撑护套之间存在间隙。
[001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内撑护套的顶部设有呈上下滑动状态设置的驼峰形防护套,所述第二内撑护套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发声气球,所述驼峰形防护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托型撑杆,所述第二内撑护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托型套管,所述承托型撑杆插接在承托型套管的内腔,且所述驼峰形防护套与承托型套管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弹簧。
[00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 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多个第一防护机构呈线性依次等距状态固定安装在绝缘外壳的外壁,当电缆芯和绝缘外壳的内部产生发热时,通过此处温度的升高所产生的热量,经由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到透明型防护框内腔后,该处透明型防护框内腔的陶瓷粒外壁颜色可发生改变,进而工作人员可直观、及时判断出电缆芯和绝缘外壳的某处位置存在发热问题,进而及时进行检修;2、 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外撑护套,并使其能够同步带动辅助机构整体进行转动,可通过转动外撑护套使得发热处的透明型防护框位置发生改变,同时另一处的透明型防护框移动至该处,可通过再次观察此处的透明型防护框内部陶瓷粒是否发生变色即可提升判断的准确性;3、 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螺纹杆使得搅拌块和多个第二搅拌杆发生转动,进而对透明型防护框内部的陶瓷粒进行旋转活动散热,进而加速将此处透明型防护框内部的陶瓷粒温度进行降低处理,以便于后续再次使用,同时避免将此处的透明型防护框进行位置改变后,
其内部的陶瓷粒温度始终不变而影响电缆芯和绝缘外壳其他位置温度变高的问题;4、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绝缘外壳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驼峰形防护套,使得虫鼠攀爬起来更加困难,同时,通过在第二内撑护套和驼峰形防护套之间设置有发声气球,使得虫鼠移动在其外壁时,通过虫鼠的重量会压持第一伸缩弹簧收缩,并且使得承托型撑杆向下延伸进承托型套管的内腔,进而使得驼峰形防护套压持发声气球收缩,使其发出声响,进而起到驱赶虫鼠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防护机构和辅助机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防护机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的B部结构放大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C部结构放大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D部结构放大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E部结构放大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F部结构放大图。
[0026]附图标记为:1主体机构、101电缆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通讯电缆,包括主体机构(1),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多个电缆芯(101),多个所述电缆芯(101)的外壁都包覆有绝缘外壳(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的外壁分别包覆有第一防护机构(2)和第二防护机构(3),所述第一防护机构(2)的内部设有辅助机构(4);所述第一防护机构(2)包括套设在绝缘外壳(102)外壁的第一内撑护套(21),所述第一内撑护套(2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外撑护套(22),所述第一内撑护套(2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呈贯穿状态设置的第一通孔(23),所述第一内撑护套(21)和外撑护套(22)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辅助机构(4)包括设置在第一内撑护套(21)和外撑护套(22)之间的透明型防护框(41),所述透明型防护框(41)的内部填充有若干个陶瓷粒,所述陶瓷粒的外壁都涂覆有热敏涂料,所述透明型防护框(4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撑护套(21)的竖截面形状呈凹字形状态设置,且所述第一内撑护套(21)贴合在绝缘外壳(102)的外壁,所述透明型防护框(41)固定安装在外撑护套(22)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二通孔(42)呈环形依次等距状态设置在第一内撑护套(21)的外壁上,且若干个所述第二通孔(42)与第一通孔(23)之间呈相互连通状态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撑护套(22)和透明型防护框(41)之间固定安装有衔接型套筒(43),所述衔接型套筒(43)依次穿透过外撑护套(22)和透明型防护框(41)并与透明型防护框(41)的内腔呈相互连通状态设置,所述外撑护套(22)的内部开设有呈贯穿状设置的第一气孔(49),所述第一气孔(49)设置在衔接型套筒(43)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通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型套筒(4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纹杆(44),所述螺纹杆(44)的外壁啮合有螺纹套(45),所述螺纹套(45)的外壁铰接有多个支撑架(46),所述衔接型套筒(43)的内壁上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艾华唐世贤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盛禾汇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