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及净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953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及净化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收集系统、连接渠、涌泉式净化系统及立体生物涵养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沉泥池,所述涌泉式净化系统包括外池及设置在外池内的内池;所述外池顶部通过通水渠与立体生物涵养系统连通;本系统通过初步过滤沉泥、涌泉式净化及立体生物净化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对初期雨水的净化效果好、可使水体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保持水质优良、可持续性好,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及净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初期雨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及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初期雨水在冲刷不同下垫面(如屋顶、道路、草地等)时,其污染物也不尽相同,在城市范围内,可以分为屋顶径流、路面径流以及其他不透水表面径流等,其中屋顶和路面初期雨水污染较重。
[0003]中国专利CN108996740A公开了一种初雨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格栅拦截初期雨水带入的大块悬浮物,再通过旋流沉砂池去除悬浮泥沙,并加入絮凝剂在反应沉淀装置中对雨水中悬浮物进行强化脱除。该系统主要对雨水中的悬浮物进行脱除,但系统集成不高,絮凝剂的使用将增加了操作难度及处理成本,且带来了二次污染。
[0004]又比如中国专利CN110845074A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利用过滤装置、沉砂装置及有机物生态处理装置来处理初期雨水,整个系统设备复杂、投入成本高、不利于市场推广普及,并且该专利中无法对水体进行涵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及净化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在于:本系统通过初步过滤沉泥、涌泉式净化及立体生物净化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对初期雨水的净化效果好、可使水体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保持水质优良、可持续性好,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收集系统、连接渠、涌泉式净化系统及立体生物涵养系统;所述连接渠为包括上水平段、下水平段及连接两者的倾斜段;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沉泥池,所述沉泥池一侧顶部与雨水收集沟渠连接,另一侧顶部与连接渠的上水平段连接;所述涌泉式净化系统包括外池及设置在外池内的内池;所述内池底部设置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布布水头;所述布水管与设置在外池下方的连接渠的下水平段连通;所述内池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缓冲沉降层、第一过滤棉层及净水填料层;所述外池顶部通过通水渠与立体生物涵养系统连通;所述立体生物涵养系统包括涵养池,所述涵养池底部设置微生物活性污泥;所述涵养池内投放小球藻,所述涵养池内高低错落布置水草。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草包括设置在涵养池底部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深水水草、设置在涵养池中下部、中部及中上部的中水位水草及设置在涵养池上部及表面的浅水景观水草。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渠的上水平段的两侧还设置机械格栅。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池的出水高度略高于外池的出水高度,所述内池顶部外边缘周
圈设置第二过滤棉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沉泥池底部还设置排泥管。
[0012]进一步地,所述布水管呈网格状排布。
[0013]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的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初步过滤沉泥;具体为雨水经雨水收集沟渠进入沉泥池,雨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污泥沉淀;雨水中的大体积悬浮物被机械格栅隔离,初步完成雨水的泥沙沉淀及悬浮物隔离;步骤2:涌泉式净化;具体为雨水顺着连接渠通过布水管和布水头进入内池底部的缓冲沉降层,随着水位的上升雨水经过第一过滤棉层、净水填料层及第二过滤棉层,对雨水中的悬浮物、小颗粒物、微颗粒物、COD、氮磷进行过滤、吸附、交换,完成涌泉式净化;步骤3:立体生物净化及水体涵养:具体为完成步骤2的涌泉式净化后雨水经过通水渠进入涵养池,在涵养池底部布置微生物活性污泥、高低错落布置水草、小球藻培植系统,底部的微生物活性污泥对雨水中的氮磷进行降解,小球藻进一步吸收氮磷,高低错落设置的水草再次对氮磷进行降解,完成雨水的生物净化,并且利用微生物活性污泥、水草、小球藻的水体生物多样性、自然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的特点,使涵养池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水体涵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对初期雨水的净化效果好、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0014]第二:通过从下至上的涌泉式布水方式,雨水上涌时,由于面积扩大,流速下降,水中悬浮颗粒(TSS)随重力下沉,不会堵塞第一过滤棉层及净水填料层,达到免冲洗的效果,底层设置缓冲沉降层,随重力下沉的悬浮物(TSS)可从缓冲沉降层底部排出;净水填料层对初期雨水中的COD、氮、磷等进行吸附、交换,处理效果好。
[0015]第三:在立体生物涵养池中高低错落布置微生物活性污泥、水草、小球藻培植系统,实现水底养菌、水中养藻、立体种草,对雨水中的COD、氮、磷形成三重吸收降解效果;水底养菌旨在消除争氧物质,快速培植出具有优势的好氧微生物,打造生态基础;水中培养小球藻等有益藻类,通过占位效应,防止水体蓝藻、变形裸藻和血红裸藻等有害藻的爆发,稳定水体的高溶氧状态,保持水体嫩爽微翠;立体种草适应不同耐水深度和不同季节水生植物种植,并配套水体景观,通过水生生物定向培养,创建立体生物涵养系统,利用水体生物多样性、自然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使水体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保持水质优良、可持续性好。
[0016]第四:深水水草可固定涵养池底部的微生物活性污泥,并且高低错落设置的水草可抑制浪涌、防止水体浑浊、确保水体清澈。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0是雨水收集系统、11是沉泥池、12是雨水收集沟渠、13是排泥管、20是连接渠、21是上水平段、22是下水平段、23是倾斜段、24是机械格栅、30是涌泉式净化系统、31是外池、32是内池、33是缓冲沉降层、34是第一过滤棉层、35是净水填料层、36是第二过滤棉
层、40是立体生物涵养系统、41是涵养池、42是水草、50是通水渠。
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收集系统10、连接渠20、涌泉式净化系统30及立体生物涵养系统40;所述连接渠20为包括上水平段21、下水平段22及连接两者的倾斜段23;所述雨水收集系统10包括沉泥池11,所述沉泥池11一侧顶部与雨水收集沟渠12连接,另一侧顶部与连接渠20的上水平段21连接;所述涌泉式净化系统30包括外池31及设置在外池31内的内池32;所述内池32底部设置布水管(图中未画出),所述布水管上均布布水头(图中未画出);所述布水管与设置在外池31下方的连接渠20的下水平段22连通;所述内池32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缓冲沉降层33、第一过滤棉层34及净水填料层35;所述外池31顶部通过通水渠50与立体生物涵养系统40连通;所述立体生物涵养系统40包括涵养池41,所述涵养池41底部设置微生物活性污泥;所述涵养池41内投放小球藻,所述涵养池41内高低错落布置水草42。
[0021]进一步地,所述水草42包括设置在涵养池41底部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深水水草、设置在涵养池41中下部、中部及中上部的中水位水草及设置在涵养池41上部及表面的浅水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雨水收集系统(10)、连接渠(20)、涌泉式净化系统(30)及立体生物涵养系统(40);所述连接渠(20)为包括上水平段(21)、下水平段(22)及连接两者的倾斜段(23);所述雨水收集系统(10)包括沉泥池(11),所述沉泥池(11)一侧顶部与雨水收集沟渠(12)连接,另一侧顶部与连接渠(20)的上水平段(21)连接;所述涌泉式净化系统(30)包括外池(31)及设置在外池(31)内的内池(32);所述内池(32)底部设置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均布布水头;所述布水管与设置在外池(31)下方的连接渠(20)的下水平段(22)连通;所述内池(32)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缓冲沉降层(33)、第一过滤棉层(34)及净水填料层(35);所述外池(31)顶部通过通水渠(50)与立体生物涵养系统(40)连通;所述立体生物涵养系统(40)包括涵养池(41),所述涵养池(41)底部设置微生物活性污泥;所述涵养池(41)内投放小球藻,所述涵养池(41)内高低错落布置水草(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草(42)包括设置在涵养池(41)底部微生物活性污泥中的深水水草、设置在涵养池(41)中下部、中部及中上部的中水位水草及设置在涵养池(41)上部及表面的浅水景观水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渠(20)的上水平段(21)的两侧还设置机械格栅(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净化生态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寻立之张建国朱驰光王辉许琪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神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