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电厂电锅炉控制
,涉及一种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核电厂电锅炉功率控制系统较为复杂,涉及温度控制、压力控制、化学控制、电气控制等多种影响因素。在核电厂使用的电锅炉现有技术中,电锅炉在极低负荷(低于10%额定满负荷)运行时,通常采用压力控制方式,即给电锅炉某一个压力设定值,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电锅炉动力电源断开,电锅炉停止加热;在压力低于某一定值时,电锅炉动力电源合闸,电锅炉继续升温升压。由于电锅炉的热惯性大,极低负荷状态下电锅炉负荷波动控制区间小,这种压力调节方式导致锅炉电动率呈脉冲式上升和下降,动力电源指令频繁,电气开关循环往复的分合闸,电器开关损耗增加。同时压力相对于电功率的滞后性,压力也呈明显的陡坡式上升和下降,容易导致压力超调,引起较大的控制偏差,短期内的压力较大波动也会形成应力疲劳,降低热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采用电锅炉压力信号和电锅炉内筒(9)水位信号的联合控制方式对电锅炉进行控制,在保持电锅炉内筒(9)内水电导率稳定的情况下,在电锅炉通电启动压力至分闸停运压力的范围内设置第一缓冲控制压力及第二缓冲控制压力,其中,将第一缓冲控制压力作为电锅炉内筒(9)初始排水的压力信号,将第二缓冲控制压力作为电锅炉内筒(9)初始补水的压力信号,同时,三相电极(4)保持在连续通电状态下,根据电锅炉内筒(9)的水位进行电锅炉功率的稳定及压力的调整。2.一种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锅炉内筒(9)、电锅炉外筒(10)、给水泵(1)、循环泵(12)、循环调节阀(14)、蒸汽压力传感器(5)、蒸汽调节阀(6)及蒸汽输出管道;电锅炉内筒(9)位于电锅炉外筒(10)内,给水泵(1)的出口与电锅炉外筒(10)顶部侧面上的进水口相连通,电锅炉外筒(10)底部的出口经循环泵(12)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与电锅炉外筒(10)底部侧面上的进水口相连通,另一路经循环调节阀(14)与电锅炉内筒(9)侧面上的进水口相连通,电锅炉内筒(9)顶部的蒸汽出口经蒸汽压力传感器(5)及蒸汽调节阀(6)与蒸汽输出管道相连通;电锅炉内筒(9)内设置有pH表(7)、内筒水位传感器(3)及三相电极(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给水泵(1)的出口经给水调节阀(2)与电锅炉外筒(10)顶部侧面上的进水口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泵(12)经再循环孔板(13)与电锅炉外筒(10)底部侧面上的进水口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电锅炉内筒(9)底部的排水口处设置有内筒排水阀(1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调节阀(14)与电锅炉内筒(9)侧面上的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化学加药系统(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加药系统(8)与pH表(7)相联锁。8.一种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2
‑
7任一项所述的电锅炉在极低功率下的稳态运行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尧,张瑞祥,马喜强,梁舒婷,黄鹏,林永华,胡智威,屈兴东,郭新建,邱亮,王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