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类骨器官的3D生物打印类骨组织工程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骨缺损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类骨器官的3D生物打印类骨组织工程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骨缺损是骨科常见病。骨缺损长度在一定范围内时骨组织可自行修复重建,但是当超过该范围后无法自行愈合,即为临界骨缺损。目前临床上将临界骨缺损的长度定为长骨直径的1.5倍,约为1.5~3.0cm。全世界每年因严重的创伤、骨折合并感染、骨折后治疗不当、骨肿瘤或先天性疾病导致的骨缺损患者,需骨移植治疗的超过200万例,其中因移植物血管化及功能化性能不佳引起手术失败率25%,并发症发生率30%~60%。骨缺损伤员救治困难、花费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0003]临界尺寸骨缺损修复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棘手临床难题。目前临界尺寸骨缺损治疗的金标准是自体骨移植。然而,供区骨组织数量有限,术后供区骨缺损、疼痛、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限制了自体骨移植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临界尺寸骨缺损的修复中,移植物血管化不足易导致死骨形成、肢体功能难以恢复。因此,研发具有良好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类骨器官的3D生物打印类骨组织工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侧填充有骨类器官微球,所述壳体外侧设有人工仿生骨膜,所述壳体的上下端均开有末端,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条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的上下两端的内侧均连通有骨类器官充腔,所述骨类器官充腔的自由端与末端相连通,工程支架通过多喷头3D打印机一体化打印成型。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里程,崔翔,尹鹏滨,李明,陈瑞婧,李佳,马驰,唐佩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