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酰亚胺树脂、膜和制备方法、挠性覆铜板、电子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酰亚胺膜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酰亚胺树脂、膜和制备方法、挠性覆铜板、电子器件。
技术介绍
[0002]聚酰亚胺薄膜(简称PIF)由于具有卓越的耐热、机械、电气绝缘及耐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柔性覆铜板,起着对电子线路机械支撑和绝缘作用。常见的聚酰亚胺薄膜介电常数介于3.3左右,介质损耗介于0.025左右。而随着电子产品应用频率提高,频谱变宽,对材料介电常数和耐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4G由于传输速率低于1Gbps,对材料介电性能要求较低,材料介电常数<4.5能够满足性能要求。但是随着5G的研究,为降低传输延时,保持高的信号传输速率,降低能量损耗及调制过程中的信号失真,对材料介电性能要求更为苛刻。如传输速率高于15Gbps时,要求材料介电常数<3.0,介质损耗<0.005。目前,普通的聚酰亚胺薄膜难以满足未来5G时代电子行业对材料介电性能的要求。因此开发介电常数<3.0,介质损耗<0.005的聚酰亚胺薄膜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其特征在于,含有式I和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式I中,n表示结构单元的重复数目,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
a
~R
d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C5的烷基和C1~C4的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Ar1为第一二酐的残基,且Ar1中含有酯基;式II中,y表示结构单元的重复数目,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R1~R4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氟原子、三氟甲基、C1~C
10
的烷基、C2~C4的烯基和C1~C8的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并且R1~R4中至少有一个不是氢原子;Ar2为第二二酐的残基,所述第二二酐选自3,3',4,4'
‑
联苯四甲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4,4'
‑
联苯醚二酐、双酚A型二醚二酐和4,4'
‑
(六氟异丙基)双邻苯二甲酸二酐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其特征在于,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摩尔占比为10%
‑
40%,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摩尔占比为90%
‑
60%;优选的,所述第一二酐具有式
Ⅴ
所示的结构,式
Ⅴ
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C1~C6的烷基和C1~C6的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s表示0~4的整数,q表示0~4的整数,m表示1~3的整数;更优选的,所述式I的结构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R1~R4中至少有一个为氟原子或者三氟甲基;优选的,所述R1~R4均选自氟原子,或者所述R3为三氟甲基,且所述R1、R2和R4为氢原子。4.一种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优选的,所述聚酰亚胺膜的厚度为12
‑
50um。5.一种聚酰亚胺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将第一二酐与第一二胺在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树脂的第一前体溶
液;所述第一二酐中含有酯基,所述第一二胺具有式III所示的结构;式III中,R
a
~R
d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C1~C5的烷基和C1~C4的烷氧基中的任意一种;步骤S2,在所述第一前体溶液中依次加入第二二胺单体、第二二酐单体进行反应,得到聚酰亚胺树脂的第二前体溶液,所述第二二酐包括选自3,3',4,4'
‑
联苯四甲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4,4'
‑
联苯醚二酐、双酚A型二醚二酐和4,4'
‑
(六氟异丙基)双邻苯二甲酸二酐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二二胺具有式Ⅳ所示的结构:式Ⅳ中,R1~R4各自独立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营,周慧,陈珠玉,黄黎明,刘文清,胡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福斯特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