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弹防刺芯片,包括防护芯片及可拆卸胆套,所述防护芯片置于可拆卸胆套内,所述防护芯片包括防刺层、防弹层、缓冲层、防水套,所述防刺层、防弹层、缓冲层按照层状结构排布、依次布置在防水套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弹防刺芯片,通过合理的层结构设计,具有重量轻、容易弯折,在低温下存在一定的保暖特性等优点;制作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市场应用价值。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弹防刺芯片
[0001]本技术公开涉及防弹防刺
,尤其涉及一种防弹防刺芯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益变化,执勤人员面临的威胁包含了枪支弹药的威胁以及尖锐刀具的伤害。而防弹防刺服的防弹防刺功能实现依靠于防弹防刺芯片。目前将防弹与防刺功能集成在一起的芯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实现既可防弹又可防刺的芯片,重量普遍较重;2.芯片不易弯折,导致长期佩戴不舒服;3.在低温下保暖性不好的问题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防弹防刺芯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弹防刺芯片存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防弹防刺芯片,包括防护芯片及可拆卸胆套1,所述防护芯片置于可拆卸胆套1内,所述防护芯片包括防刺层3、防弹层4、缓冲层5、防水套2,所述防刺层3、防弹层4、缓冲层5按照层状结构排布、依次布置在防水套2内。
[0005]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套2内,所述层状结构排布为: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缓冲层5、防弹层4及防刺层3。
[0006]进一步地,所述防刺层3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斜纹布、芳纶纤维机织布、三维正交机织混杂纤维布结构中的一种。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防刺层3为混合布结构,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斜纹布、芳纶纤维机织布、三维正交机织混杂纤维布结构组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刺层面密度为3.0
‑
5.0kg/m2。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弹层4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纬布结构或芳纶纤维无纬布结构;防弹层4面密度3.5
‑
5.0kg/m2。
[0010]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5采用发泡聚乙烯结构,厚度2
‑
4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套2采用防水涤丝绸复合布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胆套1采用自发热石墨烯面料结构,通过拉链结构实现可拆卸。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弹防刺芯片,通过合理的层结构设计,具有重量轻、容易弯折,在低温下存在一定的保暖特性等优点;制作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001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的公开。
附图说明
[00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
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弹防刺芯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的例子。
[0019]本实施方案提供的一种防弹防刺芯片,如图1所示,包括防护芯片及可拆卸胆套1,所述防护芯片置于可拆卸胆套1内,所述防护芯片包括防刺层3、防弹层4、缓冲层5、防水套2,所述防刺层3、防弹层4、缓冲层5按照层状结构排布、依次布置在防水套2内。
[0020]防水套2内,所述层状结构排布为: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缓冲层5、防弹层4及防刺层3。
[0021]防刺层3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斜纹布、芳纶纤维机织布、三维正交机织混杂纤维布结构中的一种。
[0022]上述防刺层3也可为混合布结构,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斜纹布、芳纶纤维机织布、三维正交机织混杂纤维布结构组成。
[0023]上述防刺层面密度为3.0
‑
5.0kg/m2。
[0024]所述防弹层4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纬布结构或芳纶纤维无纬布结构构成。防弹层可以采用单一一种织物或者两种结构混合使用,防弹层面密度3.5
‑
5.0kg/m2。
[0025]所述缓冲层5采用发泡聚乙烯结构,厚度2
‑
4mm。
[0026]所述防水套2采用防水涤丝绸复合布结构。
[0027]所述可拆卸胆套1采用自发热石墨烯面料结构,通过拉链结构实现可拆卸。
[0028]本实施方案提供的新型防弹防刺芯片,采用了非金属的防弹、防刺组合结构,通过合理的层结构设定,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或混杂纤维形成的织物防弹防刺性能优异,产品重量轻,而起易于弯折,佩戴舒适,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
[0029]通过可拆卸胆套的引入,在低温环境下使用者在训练时可起到保暖作用。通过拉链实现开合操作,非必要时可将胆套取下,在不影响防弹防刺功能用途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防弹防刺芯片的重量。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防弹防刺芯片性能可实现如下性能:
[0031]防弹性能:射距5米处,防79式7.62毫米轻型冲锋枪发射51式7.62毫米手枪弹(铅芯),弹丸初速为515米/秒
±
10米/秒,不穿透,且弹击凹陷深度不大于25毫米。
[0032]防刺性能:符合GA 68
‑
2019《警用防刺服》A类防刺服的防刺性能要求,应用D1刀具、测试体以24焦耳
±
0.5焦耳撞击能量对软质防弹防刺层进行穿刺,防弹防刺层不会出现穿透。
[0033]上述一种防弹防刺芯片在具体制作时,防弹芯片的大小根据适配的防弹衣所需大
小而定。
[0034]如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斜纹布(面密度为4.2kg/m2)剪裁出所需形状,制备成防刺层备用;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无纬布(面密度为4kg/m2)剪裁出所需形状,制备成防弹层备用;
[0035]采用发泡聚乙烯(厚度为3mm)剪裁出所需形状,制备成缓冲层备用;按照防刺层、防弹层、缓冲层的顺序装入防水套内密封,形成防护芯片。将防护芯片放入到由自发热石墨烯服装面料缝制的胆套(可拆卸)内。制备成的防弹防刺芯片可弯折,防弹防刺性能满足要求。
[0036]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0037]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弹防刺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芯片及可拆卸胆套(1),所述防护芯片置于可拆卸胆套(1)内,所述防护芯片包括防刺层(3)、防弹层(4)、缓冲层(5)、防水套(2),所述防刺层(3)、防弹层(4)、缓冲层(5)按照层状结构排布、依次布置在防水套(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弹防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套(2)内,所述层状结构排布为: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缓冲层(5)、防弹层(4)及防刺层(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弹防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层(3)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斜纹布、芳纶纤维机织布、三维正交机织混杂纤维布结构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弹防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刺层(3)为混合布结构,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斜纹布、芳纶纤维机织布、三维正交机织混杂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丽,张巾玲,王宝刚,毕书桂,李响,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际华三五四七特种装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